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体育教育教学中,在转化“后进生”,激发学习兴趣等问题上有其独到之处。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差生,对我们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 融入 赏识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表明赏识教育诞生在充满爱心的生命体验之中,赏识教育是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法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初中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赏识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要比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乐于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师要具备赏识教育的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差生,让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转化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二、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因而,教学中教师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我所教的七年级有位同学,在大家都跑步时,他一个人躲避在树后,集体练习时也不做动作。而且目光忧郁,感觉他很不开心。课下我单独找到他,得知他父母经常吵架,后来就离婚了。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缺少爱,他认为父母都不要他了,干什么都没有意思,更别说参加体育活动了。我劝导他,“灰姑娘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灰姑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的幸福的,她多勇敢。而且,她还有很多的朋友帮助她,你也应该融入到集体中来,和老师、同学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谈话后的一节课,在慢跑时,他排在队伍最后,勉强的完成了练习。在其他练习中也比以前进步了。在体育课中,他的表现具有反复性。我不断的对他鼓励,找他谈心,让他从心中感觉到老师是关心他的。他现在已经由原来的逃避变得能和同学共同完成练习。
三、教师要关心后进生的存在
在体育教学中,优生和后进生往往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说到无不认识,涛涛不绝,然而对后进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对待或者忽略其存在,这种被“忽略和轻视感”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战,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因为“轻视与忽略”给人以歧视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应当对其成长给予积极地关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差异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手段给后进生以某种合乎情理的“倾斜”。国家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些倾斜性规定,如:《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因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的降标、免于执行或者免试等。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多方面的“倾斜”,这对转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体育教学中的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体育教师及时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例如我班的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只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其他的活动参与都不是太积极。在课堂上,我让他把篮球的技术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都为他鼓掌。他也感到很自豪。我趁机让他当了他们组的小组长,让他起到带头作用。在以后的上课中,他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也积极起来了。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赏识地评价和放大学生的优点,帮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信,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满意、快乐、积极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运用赏识手段激励培养优良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后进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只要我们积极的去寻找,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学生的心灵就会充满阳光,学生就会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立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J].成才之路.2009年06期
[2] 邓美菊.用赏识教育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J].黑河教育.2004年05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 融入 赏识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表明赏识教育诞生在充满爱心的生命体验之中,赏识教育是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法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初中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赏识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要比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乐于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师要具备赏识教育的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差生,让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转化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二、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因而,教学中教师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我所教的七年级有位同学,在大家都跑步时,他一个人躲避在树后,集体练习时也不做动作。而且目光忧郁,感觉他很不开心。课下我单独找到他,得知他父母经常吵架,后来就离婚了。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缺少爱,他认为父母都不要他了,干什么都没有意思,更别说参加体育活动了。我劝导他,“灰姑娘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灰姑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的幸福的,她多勇敢。而且,她还有很多的朋友帮助她,你也应该融入到集体中来,和老师、同学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谈话后的一节课,在慢跑时,他排在队伍最后,勉强的完成了练习。在其他练习中也比以前进步了。在体育课中,他的表现具有反复性。我不断的对他鼓励,找他谈心,让他从心中感觉到老师是关心他的。他现在已经由原来的逃避变得能和同学共同完成练习。
三、教师要关心后进生的存在
在体育教学中,优生和后进生往往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说到无不认识,涛涛不绝,然而对后进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对待或者忽略其存在,这种被“忽略和轻视感”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战,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因为“轻视与忽略”给人以歧视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应当对其成长给予积极地关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差异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手段给后进生以某种合乎情理的“倾斜”。国家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些倾斜性规定,如:《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因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的降标、免于执行或者免试等。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多方面的“倾斜”,这对转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体育教学中的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体育教师及时地发现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例如我班的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只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其他的活动参与都不是太积极。在课堂上,我让他把篮球的技术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都为他鼓掌。他也感到很自豪。我趁机让他当了他们组的小组长,让他起到带头作用。在以后的上课中,他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也积极起来了。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赏识地评价和放大学生的优点,帮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信,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满意、快乐、积极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运用赏识手段激励培养优良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后进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只要我们积极的去寻找,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学生的心灵就会充满阳光,学生就会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立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J].成才之路.2009年06期
[2] 邓美菊.用赏识教育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J].黑河教育.200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