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本身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它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身心素养,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性格和品行。高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担负着美育、德育等人文理性内容。高中音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音乐作品鉴赏为目的的音乐知识传授,更多的是要通过音乐欣赏传递人文理性的内容,让学生的感情得以熏陶,思想得到净化。
关键词:高中音乐 欣赏教学 培养 学生 人文精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课程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与艺术审美的能力。
一、在整合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音乐欣赏课程在高中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的地带,因此整合学科体系对于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发挥其德育和美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素质得以提升的同时,要注重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单纯依靠传统的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音乐欣赏课要适应新时期教学环境的发展需求,就需要首先将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例如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民风民俗,而这些都是与当地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起源有着密切联系的;再如历史让学生们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历史,则能够在音乐欣赏时更能够;理解音乐本身传达出来的故事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也更能够体会音乐本身的意境和创作者的创作初衷。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的要实现整合,需要音乐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音乐教学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音乐鉴赏时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欣赏。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需要首先为学生讲解这一经典古典爱情故事,将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穿插在其中,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更加具有人文理性地去欣赏音乐作品本身。又如大家熟悉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从小家境贫寒,成功道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可他并没有放弃,也正是他这种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使他成功地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作品一经问世,就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聂耳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音乐课以引导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来领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这正是我们将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出发点和目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为弘扬人类优秀音乐文化传统而应尽之责。
二、在音乐欣赏中融入人文精神
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是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的,音乐欣赏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音乐的种类多种多样,无论是山歌号子,还是小提琴协奏曲,抑或是宛转悠扬的二胡,或是铿锵的交响乐。每一种音乐背后都蕴含着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辉煌与曲折,是与人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等交互辉映着的。古典优美的古筝,低沉婉转深邃幽婉,给人曲径通幽的无限遐想,犹如山间小溪沁入人心,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次身与心的感悟。在音乐欣赏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去分析理解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专业音乐信息,例如音乐的节拍、节奏以及音乐器材等理性化的信息,还需要引导学生透过音乐看到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人文观的再一次审视。因此,音乐欣赏课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就需要将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融合。
三、在音乐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音乐需要升华才能在人心中惊起波澜,教师就需要做一个引导者,以人文理性为基点,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中去,获得独特的音乐体验。音乐本身传达着情感和意识,它是创作者赋予音乐的情感的升华和体现,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情感共鸣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中的音调高低、强弱以及节奏的快慢来解读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敏锐度,悉心体会,感知作者在作品中希望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再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我们的主观生活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将主观感受和音乐的创作背景相结合,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创设性的解读音乐,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当然要获得丰富形象的音乐体验,单纯依靠聆听还不够完整,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设备,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刺激,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展现在视觉上,搭配图像、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背后故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营造更加开放的课堂,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四、在音乐教师丰富人文素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播,甚至忽视了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音乐是世界人类文化中最美好的部分,音乐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在具有较高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内涵。有的教师说音乐欣赏课最好上,而另一些教师说音乐欣赏课最难上。其实,在这“好上”与“难上”之间确实有着一些辩证关系。对于那些对要讲授的作品非常熟悉的,有着较深刻理解的教师;平时注意积累,掌握大量音像素材的教师;知识广博,并能旁征博引的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心理的教师;富于激情,语言流畅、幽默的教师来说,音乐欣赏课并不难上,并且也是展示教师才华的绝好机会。对于在以上方面捉襟见肘、难以启齿的教师,欣赏课难上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将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乐欣赏课,这种教学难度更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各种音乐文化及相关文化知识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同时,还应注意广泛地摄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法学、文艺、语言学、历史、文学、诗歌、地理、社会、民族、精神、地域、时代、宗教、伦理、道德、民风、习俗、民俗学,以及其他社会相关姐妹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理论知识,不断丰富人文素质内涵,提高道德修养,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以全面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以人文理性为中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思维和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回顾历史,体味百态生活,感受音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得到正确的指导,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 包新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理念[J].考试周刊.2010年32期
[2] 李琦.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理性培养论[J].现代阅读.2012年15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 欣赏教学 培养 学生 人文精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课程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与艺术审美的能力。
一、在整合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音乐欣赏课程在高中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的地带,因此整合学科体系对于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发挥其德育和美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素质得以提升的同时,要注重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单纯依靠传统的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音乐欣赏课要适应新时期教学环境的发展需求,就需要首先将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例如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民风民俗,而这些都是与当地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起源有着密切联系的;再如历史让学生们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历史,则能够在音乐欣赏时更能够;理解音乐本身传达出来的故事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也更能够体会音乐本身的意境和创作者的创作初衷。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的要实现整合,需要音乐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音乐教学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音乐鉴赏时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欣赏。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需要首先为学生讲解这一经典古典爱情故事,将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穿插在其中,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更加具有人文理性地去欣赏音乐作品本身。又如大家熟悉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从小家境贫寒,成功道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可他并没有放弃,也正是他这种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使他成功地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作品一经问世,就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聂耳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音乐课以引导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来领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这正是我们将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出发点和目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为弘扬人类优秀音乐文化传统而应尽之责。
二、在音乐欣赏中融入人文精神
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是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的,音乐欣赏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音乐的种类多种多样,无论是山歌号子,还是小提琴协奏曲,抑或是宛转悠扬的二胡,或是铿锵的交响乐。每一种音乐背后都蕴含着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辉煌与曲折,是与人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等交互辉映着的。古典优美的古筝,低沉婉转深邃幽婉,给人曲径通幽的无限遐想,犹如山间小溪沁入人心,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次身与心的感悟。在音乐欣赏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去分析理解音乐中所展示出来的专业音乐信息,例如音乐的节拍、节奏以及音乐器材等理性化的信息,还需要引导学生透过音乐看到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人文观的再一次审视。因此,音乐欣赏课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就需要将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去领悟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融合。
三、在音乐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音乐需要升华才能在人心中惊起波澜,教师就需要做一个引导者,以人文理性为基点,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中去,获得独特的音乐体验。音乐本身传达着情感和意识,它是创作者赋予音乐的情感的升华和体现,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情感共鸣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中的音调高低、强弱以及节奏的快慢来解读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敏锐度,悉心体会,感知作者在作品中希望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再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我们的主观生活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将主观感受和音乐的创作背景相结合,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创设性的解读音乐,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当然要获得丰富形象的音乐体验,单纯依靠聆听还不够完整,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设备,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刺激,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展现在视觉上,搭配图像、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背后故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营造更加开放的课堂,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四、在音乐教师丰富人文素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播,甚至忽视了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音乐是世界人类文化中最美好的部分,音乐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在具有较高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内涵。有的教师说音乐欣赏课最好上,而另一些教师说音乐欣赏课最难上。其实,在这“好上”与“难上”之间确实有着一些辩证关系。对于那些对要讲授的作品非常熟悉的,有着较深刻理解的教师;平时注意积累,掌握大量音像素材的教师;知识广博,并能旁征博引的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心理的教师;富于激情,语言流畅、幽默的教师来说,音乐欣赏课并不难上,并且也是展示教师才华的绝好机会。对于在以上方面捉襟见肘、难以启齿的教师,欣赏课难上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将人文理念融入高中音乐欣赏课,这种教学难度更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各种音乐文化及相关文化知识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同时,还应注意广泛地摄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法学、文艺、语言学、历史、文学、诗歌、地理、社会、民族、精神、地域、时代、宗教、伦理、道德、民风、习俗、民俗学,以及其他社会相关姐妹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理论知识,不断丰富人文素质内涵,提高道德修养,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以全面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以人文理性为中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思维和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回顾历史,体味百态生活,感受音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得到正确的指导,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 包新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理念[J].考试周刊.2010年32期
[2] 李琦.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理性培养论[J].现代阅读.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