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环保观念渗透在该学科的方方面面。教材设计中穿插环保理念, 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实验教学中重视环保教育, 实践活动中体现环保意识。课程学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人文意识, 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环保才能落实到实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关注环境,关爱健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环保口号虽已提出多年,但进程艰难缓慢,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旧淡薄, 包括我们的青少年在内。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我们的青少年来说, 似一盏明灯, 带来了认知环保的曙光。新课程的精神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渗透绿色理念,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关注生态问题, 激发学生的环保人文意识。而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环保人文观念渗透在该学科的方方面面。
一、教材設计穿插环保理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的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着眼于对改善自然环境问题的理解, 并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教材设计促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一、结合教材图片, 联系自然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注重生活经验, 针对实际问题, 采取适当措施;
三、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自主探究;
四、拓展思维空间, 加大环保力度。例如: 序言部分生动活泼的自然环境描述,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体味自然地美好境界,而文中生态问题的列举, 又似警钟长鸣, 告知人们生物学研究中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 图片的展示和资料的列举, 开门见山地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面临的严重威胁和其所处的不容乐观的环境现状, 激发学生关注环保。教材的巧妙设计安排,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环境与教学要素的合理组织, 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表现形式, 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流程设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掌握适当的技能方法,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尊重教学规律,充分体现教学民主, 着眼于加强平等的师生关系, 设计体例与流程, 加强师生交流点与面的设计, 增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想的全面渗透。例如: 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课堂教学中, 由课堂中的5 幅有关环境问题的图片导入课题, 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 然后根据问题, 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通过对“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的阅读, 理解野生动物对环境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教学中重视环保意识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 实验探究几乎穿插于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作为自然科学, 实验活动的实施, 其过程的进行必然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环保人文意识, 教学活动中身体力行,增强学生的环保人文理念, 充分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中, 着重提醒学生要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 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若时间过长, 将小鱼放回鱼缸, 另取一条再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的实验教学中, 请学生亲自动手, 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实践活动中体现环保意识
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利用实践知识, 积极地引用和拓展, 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同时, 注重实践经验, 创设实践条件, 必然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因而, 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人文主义精神” 的培养, 养成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状况” 的活动中, 教师通过课前咨询、调查、收集资料,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引导学生拟定计划, 进行实际调查, 认识环境问题, 意识到环境的严峻性。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提出有可操作性的环保建议, 为环保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同时,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深入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到野外植树、建鸟巢, 总之, 引导学生树立改善环境, 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的信念, 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 不是一句空话, 也不只是少数社会成员的专门工作, 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 让学生真正视环保为己任, 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 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知识, 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环保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 加强环境教育是长期而艰巨任务。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争取通过课堂教育, 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行动中, 为和谐生态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黄晶, 周海林.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顾和展望. 世界环境, 2000(4) .
[2] 祖彬. 环境保护基础.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关注环境,关爱健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环保口号虽已提出多年,但进程艰难缓慢,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旧淡薄, 包括我们的青少年在内。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我们的青少年来说, 似一盏明灯, 带来了认知环保的曙光。新课程的精神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渗透绿色理念,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关注生态问题, 激发学生的环保人文意识。而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环保人文观念渗透在该学科的方方面面。
一、教材設计穿插环保理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的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着眼于对改善自然环境问题的理解, 并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教材设计促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一、结合教材图片, 联系自然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注重生活经验, 针对实际问题, 采取适当措施;
三、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自主探究;
四、拓展思维空间, 加大环保力度。例如: 序言部分生动活泼的自然环境描述,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体味自然地美好境界,而文中生态问题的列举, 又似警钟长鸣, 告知人们生物学研究中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 图片的展示和资料的列举, 开门见山地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面临的严重威胁和其所处的不容乐观的环境现状, 激发学生关注环保。教材的巧妙设计安排,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环境与教学要素的合理组织, 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表现形式, 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流程设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掌握适当的技能方法,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尊重教学规律,充分体现教学民主, 着眼于加强平等的师生关系, 设计体例与流程, 加强师生交流点与面的设计, 增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想的全面渗透。例如: 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课堂教学中, 由课堂中的5 幅有关环境问题的图片导入课题, 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 然后根据问题, 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通过对“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的阅读, 理解野生动物对环境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教学中重视环保意识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 实验探究几乎穿插于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作为自然科学, 实验活动的实施, 其过程的进行必然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环保人文意识, 教学活动中身体力行,增强学生的环保人文理念, 充分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中, 着重提醒学生要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 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 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若时间过长, 将小鱼放回鱼缸, 另取一条再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的实验教学中, 请学生亲自动手, 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实践活动中体现环保意识
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利用实践知识, 积极地引用和拓展, 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同时, 注重实践经验, 创设实践条件, 必然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因而, 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人文主义精神” 的培养, 养成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状况” 的活动中, 教师通过课前咨询、调查、收集资料,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引导学生拟定计划, 进行实际调查, 认识环境问题, 意识到环境的严峻性。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提出有可操作性的环保建议, 为环保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同时,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深入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到野外植树、建鸟巢, 总之, 引导学生树立改善环境, 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的信念, 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 不是一句空话, 也不只是少数社会成员的专门工作, 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 让学生真正视环保为己任, 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 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知识, 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环保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 加强环境教育是长期而艰巨任务。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争取通过课堂教育, 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行动中, 为和谐生态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黄晶, 周海林.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顾和展望. 世界环境, 2000(4) .
[2] 祖彬. 环境保护基础.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