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选择性的将自己最拿手的一门科目视为最感兴趣的科目,对感兴趣的科目认真投入,对不感兴趣的科目会表现出非常抵触的情绪。以数学为例,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这种探索发现的,推理分析的过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逻辑结构复杂的数学知识非常抵触。从而导致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倘若教师仍然采取“一刀切”为主的教学手段,势必会造成课堂只属于一部分学生,让其他学生找不到存在感,因此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开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分层任务教学法;初中;数学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推向了最高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科的发展以及班级全体学生的成长[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超前学习,层次不一的学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为此分层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开来了。分层任务教学法首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所谓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展开教学研究;其次是备课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任务,是展开因材施教的前提;再次是授课分层,是展开分层任务教学的过程;最后分层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展开有效性评价。
一、学生分层,为分层任务教学法奠定基石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往往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够显露出来,对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这种明显的差异性表现,教师要开展分层任务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要有效合理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2]。对学生分层不能够渗透过多的主观臆断,要根据客观事实,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这个指标的反应就是通过大型集体式的考试来反映出来的。笔者在本次分层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工作进行了三个月的准备,将班上学生这三个月以来数学三次月考的成绩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每一位学生三次综合排名,将三次综合排名全部都在班级前20名的学生归类为A组,综合排名在21至40名之间的学生归类为B组,综合排名在40以后的学生归类为C组。以上仅仅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分层,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是这种分层的效果也只是片面的。随后教师要研究不同層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将每一层次中学习习惯缺失,学习态度被动的学生统计出来,这样教师拿到每组的花名册就知道,每一组有哪些学生出现学习态度缺失的问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为了保证分层教学任务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师进一步将每一层次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每一组有一位小组长。展开层次内部的组间竞争,这样才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以比自己高一层次的学生为标准,而最高层次A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以中考综合性大题为标准。
二、备课分层,为分层任务教学设计蓝图
教学工作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走稳走好,特别是在分层教学中,将原本就复杂多变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这么一次分层,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所以分层任务教学中,备课工作必须要重新细致认真的进行规划,不可以按照以往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备课。备课是预设教学过程,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因此分层任务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的层次和特点,开展备课研究,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层次性[3]。例如在讲授:《有理数加减法》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C层次学生,该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占有多数,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奥运会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排球比赛过程展示出来,当中国队赢一个球时用“+1”表示,当中国队失一球时用“-1”表示。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备课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双基”因为双基是B层次和C层次学生稳固基础,提升学习成绩的保障。《有理数加减法》这节知识的双基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实践可以对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实现双基培养的目标是任务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同符号有理数加法,和不同符号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例题,而且难度与双基教学相比,略有提升的教学任务来展开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A组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每一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授课分层,推动任务分层教学的发展
在分层任务教学模式中,最难开展最让教师感到难以前行的就是授课分层,虽然之前通过纸上谈兵式的对学生进行了分层,通过备课的形式为授课分层进行了准备,但是教学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特别是对于这种分层任务教学,教师要仔细认真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尽可能地实现最大的发展。所以在授课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处理,研究不同的教学任务适合在什么样的层次学生之中[4]。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知识时,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任务有:针对C层次的学生他们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全等的图形,或者通过实物来进行举例说明。C层次的学生还有第二个学习任务就是试着不看课本例题的答案,独自一人将课本中的所有例题独立思考并且完成。B层次属于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学生,要求他们负责检查C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梳理概念的过程。随后给B层次的学生布置教学任务,B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将不同种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如:如图1,OM是∠POQ的角平分线,MA⊥OP于点A,MB⊥OQ于点B,连接AB交OM于点N,求证:(1)∠OAB=∠OBA.
这道题学生可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也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OAB和∠OBA的相等关系。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这道题作为分层教学任务,他们可以巩固之前习得的几何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不同的概念,在几何证明题中的熟练运用,最后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实现对本题的解答。对于A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全等三角形证明题,来培养A层次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平行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来设计题目,如:(2)求证:AB⊥OM; (3)过A作AC∥OQ,交OM于点C,求证:∠CAP=2∠OCA.
这样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学生需要考虑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分层任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当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题目时,学生才能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研究,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分层任务教学中的位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分层评价反馈学习结果
评价是教学的收尾工作,虽然评价的过程没有涉及到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师也要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从而有效地对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索。就以分层任务教学模式为例,分层任务教学不同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分层任务教学分别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研究,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评价试题、要求、标准也不一样。首先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评价不涉及到基础知识的评价,因为该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主要是考察他们是否会专注于综合性训练和拓展提高训练。B层次的学生属于中等及其中等偏上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评价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综合训练,必须要让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并且对基础概念和方法非常熟练。最后一层次的学生C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是以书本习题和概念阐述来进行考察,他们之间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行为习惯不良而导致的成绩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督促这些学生,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不能够三心二意。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督促学生,才会让评价彰显出应有的效果。
五、结语
分层任务教学法是针对现阶段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提出的。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这种既需要基础,有需要一定逻辑思维的學科,在教学中学生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要结合分层任务教学法,设计好分层任务教学的不同阶段展开教学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欢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59-60.
[2]吴发清.浅谈初中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0(40):90-91.
[3]姚炼.以生为本探究农村数学分层教学[J].才智,2020(14):138.
[4]李霞.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14):169-170.
关键词:分层任务教学法;初中;数学
最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推向了最高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科的发展以及班级全体学生的成长[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超前学习,层次不一的学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为此分层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开来了。分层任务教学法首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所谓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展开教学研究;其次是备课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任务,是展开因材施教的前提;再次是授课分层,是展开分层任务教学的过程;最后分层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展开有效性评价。
一、学生分层,为分层任务教学法奠定基石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往往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够显露出来,对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这种明显的差异性表现,教师要开展分层任务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要有效合理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2]。对学生分层不能够渗透过多的主观臆断,要根据客观事实,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这个指标的反应就是通过大型集体式的考试来反映出来的。笔者在本次分层任务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工作进行了三个月的准备,将班上学生这三个月以来数学三次月考的成绩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每一位学生三次综合排名,将三次综合排名全部都在班级前20名的学生归类为A组,综合排名在21至40名之间的学生归类为B组,综合排名在40以后的学生归类为C组。以上仅仅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分层,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是这种分层的效果也只是片面的。随后教师要研究不同層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将每一层次中学习习惯缺失,学习态度被动的学生统计出来,这样教师拿到每组的花名册就知道,每一组有哪些学生出现学习态度缺失的问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为了保证分层教学任务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师进一步将每一层次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每一组有一位小组长。展开层次内部的组间竞争,这样才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以比自己高一层次的学生为标准,而最高层次A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以中考综合性大题为标准。
二、备课分层,为分层任务教学设计蓝图
教学工作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走稳走好,特别是在分层教学中,将原本就复杂多变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这么一次分层,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所以分层任务教学中,备课工作必须要重新细致认真的进行规划,不可以按照以往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备课。备课是预设教学过程,推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因此分层任务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的层次和特点,开展备课研究,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层次性[3]。例如在讲授:《有理数加减法》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C层次学生,该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占有多数,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奥运会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排球比赛过程展示出来,当中国队赢一个球时用“+1”表示,当中国队失一球时用“-1”表示。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备课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双基”因为双基是B层次和C层次学生稳固基础,提升学习成绩的保障。《有理数加减法》这节知识的双基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实践可以对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实现双基培养的目标是任务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同符号有理数加法,和不同符号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例题,而且难度与双基教学相比,略有提升的教学任务来展开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A组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每一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授课分层,推动任务分层教学的发展
在分层任务教学模式中,最难开展最让教师感到难以前行的就是授课分层,虽然之前通过纸上谈兵式的对学生进行了分层,通过备课的形式为授课分层进行了准备,但是教学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特别是对于这种分层任务教学,教师要仔细认真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尽可能地实现最大的发展。所以在授课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处理,研究不同的教学任务适合在什么样的层次学生之中[4]。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知识时,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任务有:针对C层次的学生他们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全等的图形,或者通过实物来进行举例说明。C层次的学生还有第二个学习任务就是试着不看课本例题的答案,独自一人将课本中的所有例题独立思考并且完成。B层次属于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学生,要求他们负责检查C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梳理概念的过程。随后给B层次的学生布置教学任务,B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将不同种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如:如图1,OM是∠POQ的角平分线,MA⊥OP于点A,MB⊥OQ于点B,连接AB交OM于点N,求证:(1)∠OAB=∠OBA.
这道题学生可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也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OAB和∠OBA的相等关系。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这道题作为分层教学任务,他们可以巩固之前习得的几何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不同的概念,在几何证明题中的熟练运用,最后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实现对本题的解答。对于A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全等三角形证明题,来培养A层次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平行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来设计题目,如:(2)求证:AB⊥OM; (3)过A作AC∥OQ,交OM于点C,求证:∠CAP=2∠OCA.
这样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学生需要考虑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分层任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当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题目时,学生才能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研究,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分层任务教学中的位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
四、分层评价反馈学习结果
评价是教学的收尾工作,虽然评价的过程没有涉及到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师也要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从而有效地对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索。就以分层任务教学模式为例,分层任务教学不同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分层任务教学分别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研究,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评价试题、要求、标准也不一样。首先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评价不涉及到基础知识的评价,因为该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主要是考察他们是否会专注于综合性训练和拓展提高训练。B层次的学生属于中等及其中等偏上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评价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综合训练,必须要让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并且对基础概念和方法非常熟练。最后一层次的学生C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是以书本习题和概念阐述来进行考察,他们之间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行为习惯不良而导致的成绩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督促这些学生,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不能够三心二意。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督促学生,才会让评价彰显出应有的效果。
五、结语
分层任务教学法是针对现阶段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提出的。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这种既需要基础,有需要一定逻辑思维的學科,在教学中学生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要结合分层任务教学法,设计好分层任务教学的不同阶段展开教学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欢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59-60.
[2]吴发清.浅谈初中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20(40):90-91.
[3]姚炼.以生为本探究农村数学分层教学[J].才智,2020(14):138.
[4]李霞.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1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