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进入了另一个现实生活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的行为处事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夯实健康成长的精神指导理念。但是,小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化成个人能力。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本文探究了童话故事作用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童话故事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用生动的语言、奇妙的故事讲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对于小学生而言,童话是慰藉心灵、认知世界的美好途径,他们喜欢在童话中遨游,汲取知识和力量。由于童话蕴藏人生哲理且深受儿童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话成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与教学主题相对应,用童话解读教学内容,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诱导儿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自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童话该如何有效作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三个措施。
一、以童话为导入线索,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良好的印象,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自主、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修养。故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趣,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由于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讲述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童话故事,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时,教學目标是:学生需要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懂得帮助他人可以传递温暖同时自身也会获得快乐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培养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我导入了一则相关的童话故事——《拇指姑娘》。由于童话故事的导入,课堂变得栩栩如生,通过拇指姑娘的故事,学生轻松理解了“帮助他人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道理,同时也爱上了道德与法治课。故而,童话是激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发挥童话的作用,促使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二、以童话为启发原料,探究问题
随着素质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与法治的主人,终身学习相关知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息息相关,探究是启智、启思的重要手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提升学习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童话做为启发的原料,提出一些与童话内容有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例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由于儿童离长大成人还很遥远,他们肆意享受着父母的爱并没有心疼父母的情感。根据儿童心理,我组织了以童话为原料的探究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生发“疼爱父母”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我引导学生阅读《母亲的故事》(安徒生)。其次,我提出一些问题:母亲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将荆棘紧紧抱进怀里?母亲千辛万苦找到了孩子,为什么最后将孩子又给了死神?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母亲经历了什么?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的苦心和付出。最后,我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由于童话的启发与探究,学生培养了“感恩父母”的情感。由此可见,童话故事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三、以童话为教学素材,理解内容
叙事是说理的前提,说理是叙事的升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是生活事件的高度凝练与总结,而小学生是感性思维的主体,直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些困难。鉴于此,教师可以以童话为诠释理论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体会、感知童话故事的同时理解抽象知识,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学会沟通交流》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坦率沟通,有效化解矛盾;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了完成目标,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一则童话故事:老虎和狮子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后两败俱伤。当老虎奄奄一息时,他说:“如果不是你要和我抢地盘,我们也不会闹成这样。”狮子却说:“我没想占你的地盘,我以为你要侵犯我。”通过生动的故事,学生了解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完成了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所以说,童话故事是学生感性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材料。
总之,童话故事是教师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合理应用童话故事,用童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整体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静.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8,(8):76.
[2]王波.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18,000(014):P.144-144.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童话故事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用生动的语言、奇妙的故事讲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对于小学生而言,童话是慰藉心灵、认知世界的美好途径,他们喜欢在童话中遨游,汲取知识和力量。由于童话蕴藏人生哲理且深受儿童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话成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与教学主题相对应,用童话解读教学内容,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诱导儿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自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童话该如何有效作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三个措施。
一、以童话为导入线索,激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良好的印象,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自主、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修养。故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趣,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由于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讲述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童话故事,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时,教學目标是:学生需要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懂得帮助他人可以传递温暖同时自身也会获得快乐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培养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我导入了一则相关的童话故事——《拇指姑娘》。由于童话故事的导入,课堂变得栩栩如生,通过拇指姑娘的故事,学生轻松理解了“帮助他人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道理,同时也爱上了道德与法治课。故而,童话是激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发挥童话的作用,促使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二、以童话为启发原料,探究问题
随着素质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与法治的主人,终身学习相关知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息息相关,探究是启智、启思的重要手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提升学习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童话做为启发的原料,提出一些与童话内容有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例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由于儿童离长大成人还很遥远,他们肆意享受着父母的爱并没有心疼父母的情感。根据儿童心理,我组织了以童话为原料的探究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生发“疼爱父母”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我引导学生阅读《母亲的故事》(安徒生)。其次,我提出一些问题:母亲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将荆棘紧紧抱进怀里?母亲千辛万苦找到了孩子,为什么最后将孩子又给了死神?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母亲经历了什么?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的苦心和付出。最后,我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由于童话的启发与探究,学生培养了“感恩父母”的情感。由此可见,童话故事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三、以童话为教学素材,理解内容
叙事是说理的前提,说理是叙事的升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是生活事件的高度凝练与总结,而小学生是感性思维的主体,直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些困难。鉴于此,教师可以以童话为诠释理论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体会、感知童话故事的同时理解抽象知识,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学会沟通交流》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坦率沟通,有效化解矛盾;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了完成目标,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一则童话故事:老虎和狮子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后两败俱伤。当老虎奄奄一息时,他说:“如果不是你要和我抢地盘,我们也不会闹成这样。”狮子却说:“我没想占你的地盘,我以为你要侵犯我。”通过生动的故事,学生了解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完成了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所以说,童话故事是学生感性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材料。
总之,童话故事是教师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合理应用童话故事,用童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整体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静.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8,(8):76.
[2]王波.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18,000(014):P.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