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的嬗变与发展

来源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为数据统计源,对1987—2011年我国有关学科馆员论文被引情况按年代、引文总量、论文累积数、引用频次、期刊来源、期刊的离散、期刊引用频次、期刊的秩和比法、作者合作度与作者机构等11个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从溯源到现在发展的概况,以期较为客观地反映研究的现状,揭示其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科馆员 引文分析 文献计量
  1 引 言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于1950年由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分馆首先推出,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卡内基·梅伦大学等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逐步予以推广。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最早试行学科馆员制度,而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图书馆相继开展了这一服务项目[1]。200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学科服务和情报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面向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服务,提出建立融入科研一线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制度目前已经在高校中广泛推行,逐渐成为学科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本文试图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轨迹、研究路线和研究现状,探求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数据统计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参照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以弥补《中国引文数据库》中个别文献未被收录的不足。统计日期为2012年1月,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键词,以“学科馆员+学科联络员+联络馆员+专业馆员”为检索词,考虑到我国学科馆员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发表于1987年,因此检索年限为1987—2011年。
  通过对学科馆员期刊论文被引用篇数及次数、被引期刊进行计量学分析,除去一稿多投期刊论文和学科馆员专著,共检出论文引文1 192篇,收载期刊289种,被引用次数累计8 926次,平均每篇引文被引频次为7.49次。将收集并筛选后的数据输入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输出,最后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引文分析
  3.1.1引文年代分布 学科馆员科学文献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学科馆员工作科学知识量的变化情况,对被引用文献进行年代分布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概念上了解学科馆员论文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力,也可以从中获得学科馆员工作的进展状况。1987—2011年,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情况按年份进行统计,其中学科馆员篇均被引量=学科馆员被引频次/学科馆员被引用文献量,学科馆员文献增长率=(当年学科馆员文献数/上一年学科馆员文献数)×100%。
  图1 1987—2011年学科馆员引用文献年代分布
  3.1.2 引用论文总量 统计表明,我国第一篇关于“学科馆员”的学术论文是1987年福州大学陈京发表在《赣图通讯》第3期上的《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发表在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第一篇相关文献是姜爱蓉发表在《图书馆杂志》1999年第3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对照表1和图1,学科馆员论文发文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1987—2001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数量比较少,总计仅为12篇;2002—2004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稳步上升;2005—2008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数量快速增长;2009—2011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数量逐步下降。
  论文总量与学科馆员制度设立具有密切关系。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2000年实行)、北京大学图书馆(2001年实行)、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图书馆(2002年实行)等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相继开展了这一服务项目。因此,2002年以后学科馆员的期刊论文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1.3 论文累计数 学科馆员论文累计数量是反映文献增长规律的一个指标[2],由图1可以看出,学科馆员论文呈指数方式增长,由此可见,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
  3.1.4 引用频次 引用频次反映了一篇文献的学术水平,被引频次的多少虽与发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引用频次仍能客观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1987—2001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被引用频次处于低水平;2002—2007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被引用频次曲折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顶峰,计1 478次;2008—2011年发表的学科馆员期刊论文被引用频次呈现下降趋势。
  学科馆员论文篇均被引为7.49次,篇均被引最高的年份为1999年,其次为2002年。篇均被引频次的高低与引文数量的多少成反比,这表示2002年以后国内学科馆员的受关注度比较高,是国内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研究水平普遍较低。
  3.2 引文的期刊分布
  3.2.1 引文的期刊来源分布 学科馆员研究论文期刊被引文献1 192篇,共被引用8 926次,分布于289种期刊中,如表3、表4所示。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篇数不足20篇的期刊有276种,占引用期刊总数的95.50%,表明这些期刊发表的学科馆员论文学术影响力很小。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篇数排在前10名的刊物是图书情报类期刊,这10种期刊学科馆员论文引用篇数之和为432篇,占总被引用篇数的38.23%。《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以发表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120篇居于第一位,《现代情报》居第二位,可见这两种期刊发表的学科馆员论文具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
  3.2.2 引文期刊的离散分析
  由表3—表5可见,学科馆员论文的核心期刊已基本形成,表4中前8种期刊共收入引用论文398篇,占所有统计文献的33.39%,这些都是图书情报类学术期刊,其中《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收入的论文最多,达到120篇,占总数的10.07%。   布拉德福定律是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 C. 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3-4]。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将289种期刊收入的1 192篇学科馆员论文作如下分布(见表5):核心区载文量28篇以上的期刊9种,论文总数405篇;相关区域载文量3—27篇的期刊31种,论文总数383篇;非相关区载文量1—2篇的期刊249种,论文总数342篇,从表5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的期刊之比是9:31:244(约1:3.4:27.1),即符合布拉德福离散定律,核心区较为明显,学科馆员研究的核心期刊已基本形成,汇集了该领域的高质量论文。
  3.2.3 引文期刊的引用频次分析
  由表6、7可知,在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的289种期刊中,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不足20次的期刊有248种,占期刊总数的85.81%,表明这些期刊收录的学科馆员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小。学科馆员论文被引用次数居前10名的期刊进行分析,均为图书情报类期刊,被引用次数之和为4987次,占总被引用次数8 926次的56.47%。
  3.2.4 引文期刊的RSR分析 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法,是一组全新的统计信息分析方法,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使用效果明显。从理论上讲,融古典的参数统计与近代的非参数统计于一体,兼及描述性与推断性,表明不同计量单位多个指标的综合水平。
  加权秩和比(RSRw)计算公式:
  由表4、表7可知,被引论文次数最多的期刊为《大学图书馆学报》,计927次,赋值为1,其余期刊被引总次数/927,获得某一期刊的被引总次数系数An。同理,被引论文总篇数最多的期刊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计120篇,赋值为1,其余期刊被引总篇数/120,获得某一期刊的被引总篇数系数,然后按照加权秩和比计算公式:An+Bn=Cn,按最后所得Cn进行排序,以综合评价学科馆员研究论文的期刊质量。
  运用加权秩和比法对1987—2011年学科馆员引文期刊进行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以数值1.41位列第1名,《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情报》次之,分别为1.21、1.15、1.07。这4种期刊都是数值大于1,是学科馆员研究论文被引用篇数和被引用频次比较多的刊物,说明这些刊物的受关注度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比较高,是学科馆员领域的核心期刊,如表8所示:
  3.3 引文的作者分析
  3.3.1 引文作者分布 对作者群的分析,能反映出文献作者与文献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科馆员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1987年以来,共有1 622名作者发表了关于学科馆员方面的论文,第一作者共1 017人,其中有867名作者只发表了1篇学科馆员方面的论文,占作者总数的85.25%,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120名,占作者总数的11.80%,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30名,占作者总数的2.95%(见表9、图2)。这说明多数的作者对学科馆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参与的作者数量比较多,说明这一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2 1987-2011年学科馆员相关研究论文著者分布
  3.3.2 引文作者合作度 合作度与合作率反映了某学科领域内作者合作程度[5-6]。在所统计的1 192篇论文中, 289篇为合著,903篇为独著,独著占所有论文的75.76%,可见,学科馆员研究以独著为主。
  ;
  。
  由表10可以看出,该领域的平均合作度为1.36,平均合作率为24.50%,合作度与合作率的曲线波动幅度基本一致,2001年以后呈曲线上升,但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说明该领域的著者群人数非常多,但比较分散,合作的程度比较低,这一领域的合作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开展各种方式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加大学科馆员学术论文的合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论文的学术水平。
  3 学科馆员著者合作度分析
  3.3.3 引文作者的机构分析 经统计,学科馆员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共1 017名,分布于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医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441个机构,其中高校图书馆发文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可见高校图书馆是学科馆员研究的主力机构。
  由表12可知,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12家。发文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均为18篇,其次为武汉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均为14篇。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12家,包含研究机构、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以及专业性院校,说明学科馆员研究分布在全国不同类型高校的图书馆,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3.3.4高被引著者 由表13可知,被引用总次数最多的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李春旺、初景利和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杜也力,分别为297、240和229次。表14显示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杜也力、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胡继东、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姜爱蓉发表的学科馆员论文篇均被引达到了100次之上,分别为229、144、113次,说明杜也力的“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胡继东的“关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 ”(《图书情报知识》,2002年)、姜爱蓉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图书馆杂志》,1999年)论文学术水平较高,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参考价值。研究还发现,浙江大学图书馆刘琼的“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年),单篇被引次数为116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利等的“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单篇被引次数为113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的“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单篇被引101次,清华大学图书馆花芳的“学科馆员架起大学图书馆与院系间教学科研的桥梁”(《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单篇被引100次。这些高被引作者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并且大部分作者来自国内开展学科馆员工作比较早的图书馆,足见这些馆对学科馆员工作的重视,学科馆员研究在国内图书馆界获得了充分的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上述引文分析显示:2002年以后学科馆员的期刊论文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2002年以后篇均被引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2002年以后国内对学科馆员的关注度比较高,是国内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研究水平普遍比较低。
  从期刊角度来说,通过对期刊收入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学科馆员论文离散分布以及秩和比法分析,学科馆员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已基本形成,均为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这些期刊汇集了学科馆员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
  从作者角度来说,存在部分高被引作者被引篇数偏少的问题,换句话说,高质量的学科馆员论文在数量上有待提高。参与的作者数量比较多,多数作者对学科馆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合作的程度比较低,说明这一领域的合作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是学科馆员研究的主力机构,但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引文分析既是一项学术成果又是一种研究方法, 1987—2011年我国学科馆员相关论文的引文分析,既体现了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的起源及整个发展历程,也从纵向反映了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的累积性和继承性,反映了论文学术影响力和期刊的学术质量,为今后我国学科馆员工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潘龙妹,于爱群.基于文献计量的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7,27(8):6-9.
  [2] 许洪军.我国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9,29(11):4-7.
  [3] 罗红.国内关于学科馆员研究的论文引文分析[J].情报探索,2008(5):12-13.
  [4] 周婷.对国内近20年"学科馆员"研究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4):17-18.
  [5] 田瑞.1998—2008年我国学科馆员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41-43,46.
  [6] 李杨琳,纪晓平.“211”重点大学学科馆员状况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26(1):39-40,52.
  [作者简介] 杨红英,女,1981年生,馆员,硕士,发表论文20余篇。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分析知识工作者生产率评价和生产率测量维度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的13个维度,作为问卷调查的题项,有针对性地对215名知识工作者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最终确定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测量的5个维度,分别是: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有效性、客户满意度和工作成功度,详细分析这5个维度,为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评价指出方向。 
期刊
【摘要】  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知识共享现象及其特征,将人本身也视作一种隐形知识,提出基于差序格局的知识共享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对促进知识共享的意义以及利用方式。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社交网络 知识共享 人本信息资源  引言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SNS(social network site )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习惯在自己的虚拟社区中获取知识、搜寻知识、分享知识,并且希望将这种虚拟空间
期刊
[摘要] 在以往检索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评价检索系统的指标集,具体为检索界面、检索框、分类检索、热门列表、检索选项、检索提示、页面描述和快照功能8项指标。在这一指标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调查法和比较法对新浪微博搜索和百度搜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浪微博搜索的检索系统虽使用大部分指标,但与百度搜索相比存在程度不深、力度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新浪微博搜索可从优化分类检索功能、实现智能化
期刊
[摘要] 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性大、产品流通不畅等,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其中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大并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运用信息经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框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研究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并给出减少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柠檬市场 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  传统经济
期刊
【摘要】  梳理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中著作权管理相关问题。认为图书馆面临的著作权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立法建议、用户管理和图书馆员管理。分析国外若干图书馆开展非返还型文献传递服务的著作权管理策略,归纳用户分类管理、读者权益管理、文献传递系统应用和文献传递服务管理等措施,最后总结图书馆实施著作权管理的框架。  【关键词】  文献传递服务 合理使用管理 著作权管理框架  在图书馆服务和建设中,著作权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欧盟互操作框架(EIF),总结4种类型互操作使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各国实施的语义互操作项目,总结出3种实现语义互操作的方法,分别是:将SOA、语义和本体论结合,WSMO中Choreography、Orchestration和中介器以及服务?—需求转换器。  [关键词]语义互操作 SOA WSMO 中间件 服务需求转换器  1 引 言  电子政务的建设最重要的就
期刊
[摘要] 图书馆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元素不再限于建筑风格、藏书格局和人物形象,而传递着更多跟随时代发展的隐含元素,包括图书馆宝藏对合作存储的必要性的体现,信息考据情节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预示,现代化的侦探手法与泛在图书馆的异曲同工,记忆忆粒的科学幻想对数字存储的启示,学者精神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激励以及歌舞表演对图书馆娱乐精神的表达,都透露出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及其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关键
期刊
[摘要]以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从社会网络、战略信息系统和企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框架构建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内外部战略信息系统。从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基于社会网络的战略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并提出将其应用于竞争情报工作的思路。最后指出,基于社会网络的战略信息系统从内外两个层次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情报信息,为企业战略决策制定和竞争优势保持提供保证
期刊
[摘要]利用cnzz统计软件,通过对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用户访问报表的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挖掘出用户访问的深层行为及规律,为优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和帮助。  [关键词]网络用户 行为分析 信息行为 图书馆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网络行为学的诞生源于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国内研究学者邓小昭[1]对网络用户信
期刊
[摘要] 以2012年US News&World Reports公布的美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TOP 20学校为依据,以SSCI收录文章为数据源,借助Bibexcel提取关键词构建相异矩阵,利用SPSS聚类分析,采用“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方法,对2001-2005和2006-2011的树状图分析两个时间段研究热点的共性和差异性。目的在于了解美国TOP 20高校图书情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