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总结的宝贵经验。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学生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让学生有效性提问更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低段课本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这些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让学生思考并发问,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的老师反映,整节课上基本还是老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很少思考并发问,更别说有效性提问了,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效性提问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思考
1.学生为什么不提问?
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应该处在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状态,事事都喜欢问一句“为什么”,按理来说他们上课也会不断有问题蹦出来。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老师总会反映课堂纪律很乱,我想就是因为他们这时候是天性使然,总喜欢打断老师的上课思路,时不时地插上一句话或抛出一个问题,从而让老师感觉乱糟糟的。为了课堂效果,老师就会慢慢地渗透出一种思想给孩子,上课别乱发言,别乱提问,于是学生的声音就少了,提问就更少了。
2.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
很多老师特别是高段的老师总在抱怨: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总是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不会提问成了学生和老师共同的难题。其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从本人的教学思考和实践来看,一开始就想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比较难,特别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难。有些老师一开始就想让学生提出十分完美的问题,学生是难以做到的。这种要求的提出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觉得自己不会提问,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敢提问了,也就导致了他们不会提问。
二、实践
1.让学生喜欢上提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上提问,他们的提问意识才会有,才会提问。因此,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容易让学生想“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中“课间活动”一课中,老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让学生观察,他们十分开心,因为图中有大量学生活动的图片,有好多的活动学生十分喜欢,他们就会发现很多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很多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跳绳?”“一共有多少面紅旗?”“一共有多少盆花?”……这些问题有些要用乘法解决,有些要用加法解决,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老师还可以用一些谜语、故事、动物请客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喜欢上提问。例如在讲《课桌有多长》一课,先出示谜语“有面又有口,有脚没有手,书包藏在肚,就是不会走。”学生很容易猜到“课桌”,再适时引导“你想向老师问些关于课桌的什么问题呢?”可能有些问题跟上课内容无关,但学生问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喜欢提问的效果,让学生明白可以提问,老师喜欢你提问,让“提问”的种子深深地埋进学生的心里。
2.让学生判断性提问
当学生喜欢上提问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都必须根据情况做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问才更有意义。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一般的题目中都会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提一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但好多学生还是会提“一根铅笔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一根跳绳比一个毽子多多少元?”……像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有效性提问,为以后更好地提问埋下伏笔。
3.让学生有效性提问
学生爱上提问以后,慢慢地要渗透什么是“有效性提问”。
首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比如,“谁的得分高”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分别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十位不同的两位数”和“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在第一种情况下就示范学生提问:“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如何比较大小?”“可以直接看什么位上的数?”“为什么?”学生对于提问觉得很简单,到了第二个知识点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仿照提问了。
其次,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并思考,如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关系上去发现问题,从而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如教学“认识米”时,让学生结合厘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1米长还是1厘米长” ……
最后,要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有比较性的,特别是可以跟其他学科进行一个整合、比较,先让学生发现他们一些相同的地方,从而观察后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倒数”时,先出示一些关于汉字倒过来的变成另外一个字的现象,从而引导出数学也有这样的现象这种就叫“倒数”,再让学生根据倒数问老师一些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就问:“老师,倒数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是倒数?”“倒数有什么用呀?”从而有效地提问。
只有让学生有效地提问,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有趣,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第二小学)
现在的低段课本中出现最多的话就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这些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让学生思考并发问,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的老师反映,整节课上基本还是老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很少思考并发问,更别说有效性提问了,那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有效性提问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思考
1.学生为什么不提问?
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应该处在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状态,事事都喜欢问一句“为什么”,按理来说他们上课也会不断有问题蹦出来。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老师总会反映课堂纪律很乱,我想就是因为他们这时候是天性使然,总喜欢打断老师的上课思路,时不时地插上一句话或抛出一个问题,从而让老师感觉乱糟糟的。为了课堂效果,老师就会慢慢地渗透出一种思想给孩子,上课别乱发言,别乱提问,于是学生的声音就少了,提问就更少了。
2.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
很多老师特别是高段的老师总在抱怨: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总是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不会提问成了学生和老师共同的难题。其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从本人的教学思考和实践来看,一开始就想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比较难,特别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难。有些老师一开始就想让学生提出十分完美的问题,学生是难以做到的。这种要求的提出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觉得自己不会提问,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敢提问了,也就导致了他们不会提问。
二、实践
1.让学生喜欢上提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上提问,他们的提问意识才会有,才会提问。因此,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容易让学生想“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中“课间活动”一课中,老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让学生观察,他们十分开心,因为图中有大量学生活动的图片,有好多的活动学生十分喜欢,他们就会发现很多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很多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跳绳?”“一共有多少面紅旗?”“一共有多少盆花?”……这些问题有些要用乘法解决,有些要用加法解决,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老师还可以用一些谜语、故事、动物请客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喜欢上提问。例如在讲《课桌有多长》一课,先出示谜语“有面又有口,有脚没有手,书包藏在肚,就是不会走。”学生很容易猜到“课桌”,再适时引导“你想向老师问些关于课桌的什么问题呢?”可能有些问题跟上课内容无关,但学生问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喜欢提问的效果,让学生明白可以提问,老师喜欢你提问,让“提问”的种子深深地埋进学生的心里。
2.让学生判断性提问
当学生喜欢上提问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都必须根据情况做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问才更有意义。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一般的题目中都会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提一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但好多学生还是会提“一根铅笔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一根跳绳比一个毽子多多少元?”……像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有效性提问,为以后更好地提问埋下伏笔。
3.让学生有效性提问
学生爱上提问以后,慢慢地要渗透什么是“有效性提问”。
首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比如,“谁的得分高”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分别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十位不同的两位数”和“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在第一种情况下就示范学生提问:“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如何比较大小?”“可以直接看什么位上的数?”“为什么?”学生对于提问觉得很简单,到了第二个知识点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仿照提问了。
其次,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并思考,如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关系上去发现问题,从而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如教学“认识米”时,让学生结合厘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1米长还是1厘米长” ……
最后,要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有比较性的,特别是可以跟其他学科进行一个整合、比较,先让学生发现他们一些相同的地方,从而观察后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倒数”时,先出示一些关于汉字倒过来的变成另外一个字的现象,从而引导出数学也有这样的现象这种就叫“倒数”,再让学生根据倒数问老师一些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就问:“老师,倒数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是倒数?”“倒数有什么用呀?”从而有效地提问。
只有让学生有效地提问,这样的课堂才生动、有趣,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