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着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呢?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着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那么,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略。没有教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是盲目的学习,也是涣散的学习,更是低效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正确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引导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解教学坡度。教师的引导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积极探索中表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发展,体验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的"导"是教学成败关键的一步,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极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要适当集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点拨,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时要适当讲解。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高质量的引导或能开阔见闻,或能增强技能或能提高认识升华精神。
第三,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①语文教师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②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③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责任编辑:于金鹏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着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那么,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发挥,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略。没有教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是盲目的学习,也是涣散的学习,更是低效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正确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引导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解教学坡度。教师的引导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积极探索中表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发展,体验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的"导"是教学成败关键的一步,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极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要适当集中,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点拨,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时要适当讲解。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高质量的引导或能开阔见闻,或能增强技能或能提高认识升华精神。
第三,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①语文教师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②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③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责任编辑:于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