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受到的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因此,学生要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级中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社会环境的原因,当代中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难以协调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2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3.1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3.2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
  ⑵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⑶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3.3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4如何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⑴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⑵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都可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
  ⑶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
  4.2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加强沟通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
  [2]《教育文摘周报》2003年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现:  1有效备课 以学思教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要面向全体,以学生为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以
期刊
【摘要】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好的教育思想、方法的实施都是通过班主任巧妙工作而得到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管理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甚至会关系到一个学校“名声”的好坏,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快慢。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她)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小康社会建设者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自身的素质;充满爱心;一个标准;保持冷静;班委会;
期刊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这些方面的工作。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各行各业都有其文化,有“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我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中,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本位,呼唤每一位教师都来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善于关注,善于欣赏,善于评价,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去。  【关键词】新课程;班主任;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善于  新的课程改革中,把“一切为了每一位
期刊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越学越聪明。通过教育的艺术性开掘学生的聪明泉,使他们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并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能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兴奋、成功的喜悦,这是班主任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经过十多年班主任的工作,我不断摸索、总结,最终得出: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增加学生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如何来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心呢?  首先我们必须用爱来教
期刊
【摘要】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宿舍管理,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二是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将宿舍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制度,运用制度化的办法。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科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宿舍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农村学校的住宿生大多为高中年级学生和初中生,许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思想、情绪都不稳定,想家、不适应等原因
期刊
【摘要】构建学生自信的心理,树立我能行的品质,重树勇气,班主任要创设情境,展开评比、操练,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无形的诱导出来,自信即可形成并养成习惯,学习就能大步提高。  【关键词】班主任;树立自信;营造氛围;主体作用  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信念,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能推动学生在成功的道路上勇
期刊
有人说得好:幼儿园好比一个“处处充满爱心、时刻追求进步”的家庭:“孩子”是那 些活泼可爱的幼儿, “母亲”是鞠躬尽瘁、 辛勤劳动的教职工, 而“父亲”则是指统筹安排、 决策决议、劳心劳力的园务领导。“家庭”的管教管导、衣食住行等繁琐事物正切实反映出 幼儿园工作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细致性;如何使这个“大家庭”团结齐心、与时俱进?  首先,必须具备的第一个关键条件是:园长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心态。 俗话说
期刊
【摘要】预习是落实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关键,有了这个前提保障,实施动感教学,快乐课堂如虎添翼。  【关键词】指导;理解;尝试;归纳  我们知道:课前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这节课能否获得成功,所以预习是数学教学模式的关键。下面我就课前预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预习方法指导的步骤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取得良好的预
期刊
做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自己多年的教学中,深深地发现: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知识性和可变性,通过对其挖掘,就会造出一些“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好题。通过课本上的习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重组”,通过变式练习,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寻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