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瓷器的革新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C_li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瓷器的制造者分为两类人,一种是匠人,一种是艺术家,前者为世人批量打造实用的瓷器,后者则拥有更广阔的想象力,而在技术上,两者中的高人则不相上下。
  在中国古代,因为瓷器的价值昂贵,所以匠人和艺术家是合二为一的,他们做出来的每一件东西都非常精美。但是后来随着市场的需要,使得瓷器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各类做工粗糙的旅游纪念品和简单的餐具茶具成了最主要的产品,这时候就产生了专门从事瓷器工业化生产的匠人。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现代陶艺”这个课程后,中国的瓷器才有了现代艺术的萌芽。但是,即便是在工艺美院学习的学生,其中一部分还是立志为了实际利益而成为新时代的匠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真正愿意去做艺术家。传统生产和现代陶瓷艺从这里就开始了碰撞,当这批学生学成之时,理念上的差异就会有更大反差,另一方面,也有人会转变思想,为了艺术冲破传统制造的束缚,更多的人却会因为现实原因而妥协,做一个本分的匠人。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被创造出来,人们已经不安于身边的生活用品还维持着不变的款式。这个时候,西方的设计师们开始改造身边的物件,瓷器因为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成了不少西方设计师的改造对象,传统的瓷质餐具、茶具开始脱离了原来的面貌,被赋予了千奇百怪的外形,同时也增强了功能性,更加适合家用——更加适合出现在客厅的茶几上,而不是被展示在客厅的架子上。
  这些新式的家用瓷器如今开始慢慢出现在中国,在一家名为“茶米家”的店铺里,主人根据自己的理念和喜好,将各种新锐设计的家用瓷器集中在一起,向人们展示出非同寻常的风景线。在这些产品中,既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瓷器,也有来自西方的瓷器,虽然产地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吸引人的眼球,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观赏,又能在厨房和客厅中扮演自己的实际角色。
  这类家用瓷器在西方已经被基本接受,很多家庭里都会出现这样的瓷器,而在中国的接受还刚刚处在起步阶段,如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估计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内地的一些城市里,人们开始使用这样的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随着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增强,以及对生活品质需求的增长,新派家用瓷器使用者的平均年龄开始变得年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至少说明在不久的将来,像“茶米家”这样的店铺会更加具有规模,很多不为人知的新锐瓷器品牌也会纷纷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欧洲家用瓷器——新理念的领航人
  欧洲的家用瓷器已经比较成熟了,十多年的历程让家用瓷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瓷器在质地上不如中国的瓷器,但是在创作理念上却扮演了领航人的角色。在法国,瓷器更加趋向于艺术化,而在北欧,稳重、大方则是这些瓷器的特点。
  盐罐
  这个盐罐产自芬兰“tonfish”,造型在稳重中透着粗犷,底部的大软木塞用来封闭,显得非常大气,与其他同类产品的金属盖封闭完全不同。因为瓷器是用土烧制的,取材于自然,而软木塞也是纯天然的,所以整个盐罐就没有丝毫人工合成的东西,很符合北欧人崇尚自然的理念,与北欧人的形象也非常符合。
  橄榄油瓶+黑醋瓶
  橄榄油和黑醋是西餐里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是用来配面包和色拉等食物的常规调味料,一般西方人的餐桌上都有这两样东西。这两个油瓶喝醋瓶同样是线条粗犷的设计,加上软木塞的封口,一高一低的设计有助于区别里面所盛放的东西,你也可以选择不
  茶具、水杯、杯碟
  这组产自台湾“3,co”的瓷器除了颜色上比较具有舒适感外,在造型上也融入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线条流畅细腻,让使用者的手部有更好线条的感触。这个系列的瓷器用特殊的瓷土烧制,具有磨砂的手感和朴实的视觉感,能让人体验到瓷土最原始的样子。但是瓷器的内部却会上釉,使之光洁,因为用不上釉的瓷器泡过茶后,茶的味道和颜色会残留在瓷器表面,很难清洗,特别是味道比较重的茶,比如红茶、乌龙茶和一些花茶等。
  舞会茶具
  舞会茶具拥有非常奇特的造型,由一个茶壶、两个配茶碟的茶杯、一个奶壶和一个糖罐组成,是标准的一套红茶茶具,产自台湾“finding cheska”。所有的东西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造型,好像这些瓷器身处一个气氛轻松的舞会上,或是歪着身体坐在沙发上,或是交叉着腿翩翩起舞。设计者的理念很有意思:他想象当人们走开的时候,这些茶具会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开着自己的舞会,享受自己的茶。
  景德镇家用瓷器——传统工艺的升华
  如果将其他产地的瓷器与景德镇的瓷器放在一起,会发现在质地上,景德镇的瓷器绝对是王者,这一点是其他瓷器产地永远无法超越的,因为景德镇的瓷土石英含量很高,可以烧至1330度,而其他地方最好的瓷土烧到1250度已经是极限了。以前中国的瓷器专家并不需要什么新的理念,他们专心做好自己的东西就已经无可撼动了,但是现在新派家用瓷器的出现,让他们也开始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想法,中国传统瓷器终于也有了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双嘴茶壶
  双嘴茶壶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如果你作为主人坐在一堆客人中间,当你为大家倒茶的时候就会很不方便,有了这个双嘴茶壶,你便可以抱着它同时为两边的客人倒茶,长长的壶嘴也可以扩大你的服务范围,真正让人体验到什么是“左右逢源”。整个茶壶的造型也很有中国古典特色,像极了一个穿着宽大袍子的人手舞足蹈的样子,这一幕在古装的影视作品中一定见过吧。
  单人茶具
  欧洲人对茶的接受程度也已经很高了,不少人会在闲暇的时候喝几杯来自东方的茶饮。这套产自丹麦“eva solo”的单人茶具适合一个人使用,质地比较厚实,茶杯的杯口与茶壶的大口吻合,不用的时候可以倒扣在上面作为壶盖,中间会有一个小壶盖来间隔。这套茶具的一个细节是壶口有一段凸出的橡胶,当倒完水后,这段橡胶会让壶嘴上的茶水倒流回壶里,不至于让这点茶水顺着茶壶流到桌上。台湾家用瓷器——展现无尽的创意台湾的创意产业一直是领先于大陆的,所以当新派瓷器开始在这里被生产的时候,设计师们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上的优势,将点滴的创意融入到家用瓷器中去,让这些产品拥有独特的寓意,显得更加有趣。
其他文献
传统公园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说到公园,在四川省内外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人民公园。清晨6时左右,这里便有晨练的人群,习太极的,学武当的,然后有晨跑的人从他们中间穿过,遛鸟的踱着悠闲的步子缓缓地走向水边与树丛,当阳光穿透密密的树林,喝早茶的人开始出现,茶水中浸泡的幸福时光开始了,这是成都公园永恒的主旋律。与喝茶的静相比,老年人合唱团或者秧歌舞就热闹多了……只要不下雨,这里就是重复的闲适生活。追寻人民公园
期刊
成都的小吃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腌卤到凉拌凉食,从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满目,风味各异,囊括了成都人的各种心情。  招牌写成都小吃的都别进  早些年红火的钟水饺、赖汤圆、龙招手、韩包子,这些打着“成都小吃”招牌的名店,如今已成了只有外地人才光顾的餐馆。正宗的成都美食,它们像隐士一样藏匿于街头巷尾之中,位于居民区或街边上,店名往往是老板的姓打头的,例如,王大爷烧烤、张老五凉粉等。当然,这些只有生活在
期刊
盖碗茶泡出来的悠闲  各国各地都有“茶文化”,英国茶讲究的是高贵与精致,广东福建喜欢“功夫茶”。成都的茶文化,更加市井和平民。一碗盖碗茶,千载蜀留香。  木桌子、竹椅子,写着斗大“茶”字的布帘子,构成了成都茶馆的清淡图画。老成都,像这样的茶馆无处不在。哪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如何迅猛,这种老式的茶馆还是顽强并见缝插针地生存着。因为,成都人需要茶馆,悠闲城市文化的积淀,不是那么容易消失在钢筋森林之中的。
期刊
别国风味的餐厅,带来的一定不止是美食,还有彼端的文化与风情,让食客们在走进餐厅的时候,感到自己已经身处异乡,才能更深切地体验到美食的乐趣。上海有很多异国风情餐厅,店主们在细心打造菜单的时候,也绞尽脑汁地把餐厅的环境变得与众不同,人未入座,先感受到浓浓的异域风。  IncaRose  多种设计风格的交集  用海鲜壳来迎宾  走进IncaRose所在的大楼,上电梯到三层,餐厅的大门口并没有人站着迎接,
期刊
酒吧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产物,成都虽然是座内陆城市,但一向得风气之先,最早的酒吧大约是“蓝吧”,开在城中心的人民公园那里。开业之初,在市民之间和媒体上,都引起过一阵争论。现在看来,那些争论都非常可笑,但蓝吧开风气之先,值得提一笔。  后来,人民公园拆除围墙,蓝吧的主人早就出国,据说响应号召,干脆宣布退出,也就悄无声息了。  接下来是回归和零点这些大型酒吧的天下,礼堂那么大的场子,人山人海,多少老哥和小
期刊
从子夜到凌晨这段时间的饭局,成都话叫“鬼饮食”:给昼伏夜出过鬼日子的人们提供昏暗的抚慰,鬼饮食都是热汤热面,因为“鬼”最需要的是温暖。成都人喜欢鬼饮食,算得上是一种夜宵文化。三五朋友围坐在街头院坝,点两瓶冰啤酒,啃点卤翅膀兔头,再来两盘毛豆和花生,慢慢剥来吃。可以喝碗清稀饭,也能撩起膀子吹几瓶“雪花”,这是成都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夜游神,冷啖杯  对于一个常年在北上广工作的苦逼有为青年来说,
期刊
有人说,成都人是吃饱了、吃安逸了才睡的。到过成都来,几乎没有人不为它的夜食而流连忘返的。因为,浸润在成都美食生活中的,不仅是一种美食滋味的浪漫主义享受,更是成都人对于人生在世的痴迷,是成都人与生活的心心相印,是成都人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为至今仍然在生存意义面前迷惘的世界,诠释着热爱、美丽、快乐和诗意。  这成都夜食里,火锅自然不能略过。成都人爱火锅,一年四季常吃不厌,隔个三五天没吃火锅,便会浑身不舒
期刊
高速发展的大城市模样越趋相同,只有街头餐馆巷尾厨房飘出来的阵阵饭菜之香,在提醒着我们何处是故乡。  代表成都的味道有哪些呢?是弥漫于空气中的麻辣火锅香味,还是厨房里飘散出来的回锅肉香?博大精深的川菜,又岂是一两个菜能代表。  万福桥头陈兴盛饭铺的熊熊炉火前,映红了陈氏那有几颗大麻子的脸。她正用挑油脚夫油篓底倒出的菜油烹制豆腐,一碗碗红亮的豆腐端在挑夫们面前,那麻辣鲜香烫的味道让他们大呼过瘾。陈氏和
期刊
每到入夜,大部分成都人就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去哪里吃饭,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没有串串香的夜晚总觉得不完整,没有红油兔丁、麻辣兔头的夜晚也有欠缺,没有吆三喝四没有摆龙门阵吃烧烤喝啤酒的晚上,更是遗憾。迟疑着,天色愈晚,只能随处找一处苍蝇馆坐下,先吃一顿串串再说。好在成都的串串就像成都的粉子一样多。  玉林一带,是成都平民美食的集中地,总免不了去一次玉林串串香。事实上,串串香的起源地是在重庆,
期刊
玉林是苦的  要说明的是,玉林不是一条街,不是一个地图上分化明确的行政区,它北起一环路,南临桐梓林,西靠永丰路,东抵人民南路,是一块相当成熟的居民社区,它不仅反应出了成都独有的安然的生活态度,还蕴含了整个城市的酸甜苦辣咸。  如果要选五味之一来形容玉林,应该是“苦”。  “饭趄(成都方言,“去”的意思)哪儿吃?”  “玉林嘛。”  “吃撒子(成都方言:吃什么)?”“趄了再说。”  玉林吃饭选择的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