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碗茶泡出来的悠闲
各国各地都有“茶文化”,英国茶讲究的是高贵与精致,广东福建喜欢“功夫茶”。成都的茶文化,更加市井和平民。一碗盖碗茶,千载蜀留香。
木桌子、竹椅子,写着斗大“茶”字的布帘子,构成了成都茶馆的清淡图画。老成都,像这样的茶馆无处不在。哪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如何迅猛,这种老式的茶馆还是顽强并见缝插针地生存着。因为,成都人需要茶馆,悠闲城市文化的积淀,不是那么容易消失在钢筋森林之中的。
老茶馆最容易生存的地方,是公园。公园有足够大的面积和鸟语花香来容留它们,也容留着茶客们。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城市最中心的公园,鹤鸣茶社几乎和和公园里的保路英雄纪念碑一样出名。人工湖畔,两层小楼,景色谈不上旖旎,却也有着小桥流水。只要天气稍微好点儿,大家更愿意选择湖边露天的座位。
冲壳子、看报纸、掏耳朵,伴随成都人喝茶的老三样。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一样,是成都人关于侃大山和聊天的说法。喝酒经常有喝闷酒的,喝茶却很少有喝闷茶一说,一般都是三五好友,相约共同消磨时光。天南海北、张三李四一通神吹,那是少不了的。没有菜的时候,茶可以下饭;打发时间的时候,茶还可以下“话”。一边饮茶,一边聊天,不会口干舌燥,而且人人都有说话的空间。成都城市文化中的悠闲与包容,都在喝茶的时候体现出来了。
而这种茶馆,少则5元,多也不过10多元一杯,价格上远远不是英国茶或者沿海那些茶坊所能比拟的。
公园之外,市井茶馆出现最多的是在改造之前的宽窄巷子,老式的川西民居里面,以前旗人驻兵的地方。成都人在里面生活,顺便卖茶,5元甚至3元一杯都有,甚至引得老外都经常在这里出没。一般一人要占两张竹椅子,为什么?一张拿来坐,一张拿来放腿。在温暖的阳光下,半躺着,“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光钱花得慢,仿佛时间都流淌得缓慢起来。这是何等的富足与惬意的感觉呀!
闲适的宽窄巷子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就算现在宽窄巷子改造得跟上海新天地似的,高档餐厅和酒吧成为了主流,仍然能找到市井茶馆,价格仍然是几元一杯。而它的附近,就是人均3、500元的私房菜。这又在告诉你另外一个成都的核心价值观:开限量版的跑车,和骑二手自行车,都能在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且不会太多看不惯彼此。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上档次的茶坊也在成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名气最大的是在成都新老两个会展中心里面的顺兴老茶馆。复古的装修、精彩的川剧表演,使顺兴在游客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杜甫草堂附近的斗茶,也颇具特色,一水儿的包间、卡座,精美的陈设和茶具,人均直逼三位数的消费,也就顺理成章了。用成都人的话说,这里也是谈“嗨生意(大生意)”的地方。
在各种茶馆星罗棋布的城市里,没有喝过盖碗茶,你就不是成都人。
浓缩在茶碗里的成都
这种院落式的茶馆在“宽窄巷子”非常多,如果想找人比较少的,安静的,就要找门头低调,没有服务员在那揽客的茶馆,虽然茶费相对贵一些,但池塘假山、绿荫环绕的氛围还是值得的(图1)。“宽窄巷子”有不少内饰古朴的茶馆在细节上却很摩登,比如配餐是西式餐点,也有WIFI,适合一个人的下午坐上小半天。他们传承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格调,也融入了今天年轻人们的行为习惯。这样的茶馆,绝不会让人想到“陈旧”、“过时”这样的字眼,这里的关键词只有“安逸”(图2)。
时光混沌的市井博物馆
窄巷子里的“窄天井”模糊了文化传承和茶馆的界限(图1),在下午和晚上都有川剧、变脸等演出,演员都是四川各文化剧团的精英,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川剧文化,好不惬意!成都的茶馆更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场所,年轻人聚在一起大摆龙门阵,搓几圈麻,以此打发一个平常的下午(图2、4),哪怕只有一个人的下午,也因为有了一杯茶、一碟干果而变得惬意起来(图5),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少不入川”的辞句再加几个感叹号,也让人难以抵御放松一下的冲动。在宽巷子里还有一处“成都茶文化展览馆”,小桥流水,庭院幽深,布置得像是一间高级茶会馆,却在向每一个到来的人讲述着成都这个城市的独特记忆(图3)。而老虎灶和盖碗虽然只是“窄天井”的一墙装饰,也从最另人亲和的角度充分表达了老成都的茶文化,诉说着记忆与传承(图6)。
各国各地都有“茶文化”,英国茶讲究的是高贵与精致,广东福建喜欢“功夫茶”。成都的茶文化,更加市井和平民。一碗盖碗茶,千载蜀留香。
木桌子、竹椅子,写着斗大“茶”字的布帘子,构成了成都茶馆的清淡图画。老成都,像这样的茶馆无处不在。哪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如何迅猛,这种老式的茶馆还是顽强并见缝插针地生存着。因为,成都人需要茶馆,悠闲城市文化的积淀,不是那么容易消失在钢筋森林之中的。
老茶馆最容易生存的地方,是公园。公园有足够大的面积和鸟语花香来容留它们,也容留着茶客们。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城市最中心的公园,鹤鸣茶社几乎和和公园里的保路英雄纪念碑一样出名。人工湖畔,两层小楼,景色谈不上旖旎,却也有着小桥流水。只要天气稍微好点儿,大家更愿意选择湖边露天的座位。
冲壳子、看报纸、掏耳朵,伴随成都人喝茶的老三样。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一样,是成都人关于侃大山和聊天的说法。喝酒经常有喝闷酒的,喝茶却很少有喝闷茶一说,一般都是三五好友,相约共同消磨时光。天南海北、张三李四一通神吹,那是少不了的。没有菜的时候,茶可以下饭;打发时间的时候,茶还可以下“话”。一边饮茶,一边聊天,不会口干舌燥,而且人人都有说话的空间。成都城市文化中的悠闲与包容,都在喝茶的时候体现出来了。
而这种茶馆,少则5元,多也不过10多元一杯,价格上远远不是英国茶或者沿海那些茶坊所能比拟的。
公园之外,市井茶馆出现最多的是在改造之前的宽窄巷子,老式的川西民居里面,以前旗人驻兵的地方。成都人在里面生活,顺便卖茶,5元甚至3元一杯都有,甚至引得老外都经常在这里出没。一般一人要占两张竹椅子,为什么?一张拿来坐,一张拿来放腿。在温暖的阳光下,半躺着,“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光钱花得慢,仿佛时间都流淌得缓慢起来。这是何等的富足与惬意的感觉呀!
闲适的宽窄巷子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就算现在宽窄巷子改造得跟上海新天地似的,高档餐厅和酒吧成为了主流,仍然能找到市井茶馆,价格仍然是几元一杯。而它的附近,就是人均3、500元的私房菜。这又在告诉你另外一个成都的核心价值观:开限量版的跑车,和骑二手自行车,都能在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且不会太多看不惯彼此。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上档次的茶坊也在成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名气最大的是在成都新老两个会展中心里面的顺兴老茶馆。复古的装修、精彩的川剧表演,使顺兴在游客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杜甫草堂附近的斗茶,也颇具特色,一水儿的包间、卡座,精美的陈设和茶具,人均直逼三位数的消费,也就顺理成章了。用成都人的话说,这里也是谈“嗨生意(大生意)”的地方。
在各种茶馆星罗棋布的城市里,没有喝过盖碗茶,你就不是成都人。
浓缩在茶碗里的成都
这种院落式的茶馆在“宽窄巷子”非常多,如果想找人比较少的,安静的,就要找门头低调,没有服务员在那揽客的茶馆,虽然茶费相对贵一些,但池塘假山、绿荫环绕的氛围还是值得的(图1)。“宽窄巷子”有不少内饰古朴的茶馆在细节上却很摩登,比如配餐是西式餐点,也有WIFI,适合一个人的下午坐上小半天。他们传承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格调,也融入了今天年轻人们的行为习惯。这样的茶馆,绝不会让人想到“陈旧”、“过时”这样的字眼,这里的关键词只有“安逸”(图2)。
时光混沌的市井博物馆
窄巷子里的“窄天井”模糊了文化传承和茶馆的界限(图1),在下午和晚上都有川剧、变脸等演出,演员都是四川各文化剧团的精英,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川剧文化,好不惬意!成都的茶馆更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场所,年轻人聚在一起大摆龙门阵,搓几圈麻,以此打发一个平常的下午(图2、4),哪怕只有一个人的下午,也因为有了一杯茶、一碟干果而变得惬意起来(图5),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少不入川”的辞句再加几个感叹号,也让人难以抵御放松一下的冲动。在宽巷子里还有一处“成都茶文化展览馆”,小桥流水,庭院幽深,布置得像是一间高级茶会馆,却在向每一个到来的人讲述着成都这个城市的独特记忆(图3)。而老虎灶和盖碗虽然只是“窄天井”的一墙装饰,也从最另人亲和的角度充分表达了老成都的茶文化,诉说着记忆与传承(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