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演,一定程度推动了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历程。它的特点在于钢琴作品的完全阐释是处于掌握技巧的同时,应该深谙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征、熟知中国区域音乐风格的特色以及中国当下社会音乐发展的现状。中国风格钢琴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逐渐走向世界,日趋成为东方音乐文化的代表。本文基于此,在研究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同时,对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历史与未来提出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演奏;反思展望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93-03
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的把握
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与西洋的融合,将民族的元素通过西洋技法进行展现;二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社会的审美有效结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将钢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过程,它的创作在面对当下的历史境遇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继承先贤给我们留下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与发展我们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人都亟需关注的问题。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的条件必然是要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与理念,同时增强本民族音乐作曲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我们建立在这种中西音乐文化互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使钢琴作品的创作带有更多的中国风格特色。这样我们的民族性钢琴艺术才能获得发展长久的发展。
钢琴风格特征的展现往往是通过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音色、复调和演奏特点来进行呈现。如若要体现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那么必须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更多地关注上述几个方面。从钢琴作品的调式调性看,中国民族性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无疑是表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最好的例证。音乐风格在调式的转调、离调中,可以勾勒出中国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审美;偏音和装饰音修饰的使用,可以增加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像贺绿汀《牧童短笛》的旋律就是典型G徵五声调式,作品中两条旋律线同时的发展、进行,简单中弹奏出悦耳、淳朴的声响,敲击出人们内心的音乐认同;此外,还有像王建中改编的《浏阳河》为E徵调式,汪立三的《兰花花》为五声D羽调式,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为E宫调式。
和声的研究与应用,是完美呈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钢琴在中国10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和声理论,其和理性和科学性有待于在不断的创作中进行检验。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演奏西洋大小调系统的和声时已经显得十分成熟,但是利用西方的理论生搬硬套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声,固然显得有点机械性。通常而言,中国传统调式的民族性决定西洋大小调中的大小三和弦,如何增强中国调式中的和声色彩,这就就需要我们在三度和弦的基础上附加音或者是省略音,使和声的应用灵活能够表现民族特色。四、五度的和弦平行进行与中国传统调式表现空旷的感觉十分相似,这种音响会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文字所带给人们的一种飘渺、虚幻的意境。这类和弦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应用有瞿维创作的《花鼓》,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王建中创作的《梅花三弄》等等。
节奏是音乐历史发展中出现最早的要素,它来源于生活,是音乐表现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之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是否能够更具有民族化的特色,要充分在节奏的写作中下功夫,这是创作民族性钢琴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把握层面。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节奏体现出来,像黑人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音乐、我国新疆地区加附点音符的少数民族音乐等等。中国音乐风格的表现在节奏中更加突出,像北方的大鼓、陕北的信天游等,这些音乐的表演,很多都带有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音乐节奏特点。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方面的特点,在这方面取得些许成绩的有瞿维的《花鼓》,贺绿汀的《晚会》和《牧童短笛》,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等等。除了上述谈及的一些要素外,像音乐的复调、曲式、旋律线等等都深刻影响着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也是极其必要的。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既可以体现出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体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在演奏中展示了东西方音乐演奏技法的交融,充分发挥了钢琴表演的多向性特点。在作曲家赋予钢琴作品民族性语言特色的情况下,塑造与刻画了许多逼真的民族音乐形象,使钢琴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增强。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音色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它的多样性主要的体现在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技法多样等等方面。作曲家在挖掘钢琴对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表现与探索时,充分利用钢琴自身音色的特点辅之极强的模仿性,对众多民族性的乐器进行探索。通过在钢琴演奏中去感性的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色彩,理性的去把握被模仿乐器与钢琴技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如此的交融练习,能够更好的呈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境表达、情绪渲染、声韵韵味和形象塑造,同时也是展现演奏者表演控制能力、表达能力、艺术造诣和音色感觉的重要标志。
例如钢琴在对古琴音色特征的模仿,我们可以先将古琴的曲调和音韵等因素搁置起来,集中的来表现古琴乐器的演奏音响和演奏技法。由于古琴乐器表现的音域相对较宽,但是音量不大,意境的表现力却是极为的丰富。钢琴在模仿古琴按弦弹奏的音色时,应该表现出古琴音色的浑厚有力,钢琴触键的指尖应该力量集中,同时使手腕注意转动与揉动。在表现古琴空弦音时,声音共鸣性较强且有余音。因此,钢琴在触键时手指应该紧贴琴键,靠手腕与手臂力量的带动,手指慢慢落下使声音深而沉稳。在古筝的演奏中最有特色的是对音响的刮奏,钢琴在对这种特色模仿时,速度的弹奏不宜过快,但要保证旋律的流畅性,手腕要保持灵活,指尖力量应该凝聚。与此同时要注意钢琴踏板的与弹奏之间的配合,在表现古筝的倚音和滑音时,钢琴触键要稳。再例如钢琴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中,由于琵琶音色明亮、清脆,所以钢琴在表现琵琶音色时,弹奏的速度应该快且流畅,手腕和手臂要扬起来,力量重点是落在结束音上,在描绘琵琶的弹、跳表现技法时,手指应该快速触键快速离开,使声音能够表现出弹性,这时的钢琴演奏手腕和手臂应该略高一点且注意放松。像古筝音色古朴、典雅、清亮,音量深厚洪亮,既可以表演铿锵有力的和旋也可以弹奏双音,还可以表现歌唱性的旋律,意境表达能力较强。通过对上述三个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在钢琴弹奏中模仿,我们可以了解到,钢琴不同的触键速度和方式、踏板的使用与手腕和手臂力度的大小,可以使人们产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联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在充分把握钢琴创作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和音色、音响进行有效的模仿。这种探索性的弹奏可以为民族性的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的源泉。 二、民族文化传承下钢琴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理论与演奏实践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任务,它需要众多的作曲家与演奏家进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最有意义和最根本性的是要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1934年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问世以来,经过8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不容抹煞。近些年以来,很多优秀的具有本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开始进入课堂、音乐厅和社会中,并广为的流传与演奏,受到了很多音乐爱好者与普通大众的欢迎。但是,从国际乐坛钢琴发展的趋势来看,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的创作、演奏、教学等等,还与世界水平相差很大;从世界钢琴名曲来观,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又能占有几部?从钢琴教学中来审视,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又能占有多大比例?当然,创作和演奏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如想取得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与研究发展对策。
首先笔者认为,作曲家能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是我们推广本民族特色钢琴曲的基础;其次中国的钢琴演奏家应该在大小场合的演奏会中,以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为己任;此外在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进行教学。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水平一般到逐步提高,从数量稀少到逐渐增多,一代又一代、一步又一步的不停努力,才能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推广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像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先生,她多次举办中国风格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而且她的学生也在很多中国风格的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积极地向社会推广、介绍了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同时钢琴作品创作家也必须和必要的承担钢琴音乐发展的民族责任,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应该汇聚一批作曲家人才,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为己任,不虚夸、不搞突击、持之以恒地创作。此外,以这一批音乐家为基础,进行培养对此有兴趣的相关音乐人才,如此的去做,我们才可能展望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与演奏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流逝,许多地区的音乐特色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新音乐的冲击,逐渐走向衰微;同时,老一辈作曲家有着丰富的中国钢琴曲创作理论和经验,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等方面原因逐渐离世。因此,如何的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区域性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何保存好老一辈音乐家日积月累的创作经验,如何创新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国风格钢琴曲未来发展应该承担的历史性责任。
如何创作和演奏更多更好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强钢琴创作中的中国元素,所谓钢琴中的中国元素就是在钢琴作品的旋律中增加中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音乐风格特色,增强人们的音乐民族认同感。这需要作曲家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生活实践经验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把握,通过如此的升华和挖掘,最终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其次在注重民族化元素的添加中,同时也应该把握现在社会发展实际,使钢琴音乐的创作不呆板、不陈旧、不浮夸,即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把握民族化创作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现代化的研究。这两者的合璧创作才是中国风格钢琴曲发展的真正路径。第三要不断地借助新媒介的作用,使创作出来的钢琴作品能够更多地、更快地投入社会,提高和扩大社会对新创作钢琴作品的文化认同。同时,教育教学是推广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最重要平台,不论是高师中的音乐院系还是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及地方性的培训机构和考级群体,要将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教学作为教授学生的重点,强化学生对本民族钢琴曲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
结 语
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在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境遇。众多的作曲家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加入中国元素,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他们通过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寻觅并开辟了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为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创作、表演、理论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东方与西方的交融、理论与实践的相佐使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意识到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他们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积极地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这种将中国文化投入钢琴音乐旋律的创作,赋予了钢琴作品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音乐意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应用于钢琴作品的创作之中。新世纪我们也希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创作,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需要我们对当下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给予更多地关注、支持与理解。
[参 考 文 献]
[1]叶 键.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点与线——由旋律构成的基本形态论其“线条美”及技巧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马小红.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成功探索——王建中《情景》解读[J].中国音乐学,2005(02).
[3]代百生.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4]叶 键.关注中国艺术美的文化品性 锻造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技巧[J].乐器,2007(04).
[5]窦 青,杨成秀.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之历史演化溯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6]雅 茹.蒙古族风格钢琴曲研究[J].艺术评论,2012(08).
[7]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8]林嘉旋.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诠释[J].音乐创作,2014(01).
[9]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
[10]冯效刚.文化衍生的主动选择——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引发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11]贺 力.中国西部风钢琴曲文化与音乐成因之探析——以新疆风格钢琴曲为例[J].音乐探索,2013(04).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关键词]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演奏;反思展望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93-03
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的把握
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与西洋的融合,将民族的元素通过西洋技法进行展现;二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社会的审美有效结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将钢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过程,它的创作在面对当下的历史境遇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继承先贤给我们留下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与发展我们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人都亟需关注的问题。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的条件必然是要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与理念,同时增强本民族音乐作曲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我们建立在这种中西音乐文化互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使钢琴作品的创作带有更多的中国风格特色。这样我们的民族性钢琴艺术才能获得发展长久的发展。
钢琴风格特征的展现往往是通过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音色、复调和演奏特点来进行呈现。如若要体现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那么必须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更多地关注上述几个方面。从钢琴作品的调式调性看,中国民族性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无疑是表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最好的例证。音乐风格在调式的转调、离调中,可以勾勒出中国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审美;偏音和装饰音修饰的使用,可以增加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像贺绿汀《牧童短笛》的旋律就是典型G徵五声调式,作品中两条旋律线同时的发展、进行,简单中弹奏出悦耳、淳朴的声响,敲击出人们内心的音乐认同;此外,还有像王建中改编的《浏阳河》为E徵调式,汪立三的《兰花花》为五声D羽调式,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为E宫调式。
和声的研究与应用,是完美呈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钢琴在中国10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和声理论,其和理性和科学性有待于在不断的创作中进行检验。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演奏西洋大小调系统的和声时已经显得十分成熟,但是利用西方的理论生搬硬套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声,固然显得有点机械性。通常而言,中国传统调式的民族性决定西洋大小调中的大小三和弦,如何增强中国调式中的和声色彩,这就就需要我们在三度和弦的基础上附加音或者是省略音,使和声的应用灵活能够表现民族特色。四、五度的和弦平行进行与中国传统调式表现空旷的感觉十分相似,这种音响会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文字所带给人们的一种飘渺、虚幻的意境。这类和弦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应用有瞿维创作的《花鼓》,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王建中创作的《梅花三弄》等等。
节奏是音乐历史发展中出现最早的要素,它来源于生活,是音乐表现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之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是否能够更具有民族化的特色,要充分在节奏的写作中下功夫,这是创作民族性钢琴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把握层面。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节奏体现出来,像黑人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音乐、我国新疆地区加附点音符的少数民族音乐等等。中国音乐风格的表现在节奏中更加突出,像北方的大鼓、陕北的信天游等,这些音乐的表演,很多都带有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音乐节奏特点。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方面的特点,在这方面取得些许成绩的有瞿维的《花鼓》,贺绿汀的《晚会》和《牧童短笛》,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等等。除了上述谈及的一些要素外,像音乐的复调、曲式、旋律线等等都深刻影响着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也是极其必要的。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既可以体现出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体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在演奏中展示了东西方音乐演奏技法的交融,充分发挥了钢琴表演的多向性特点。在作曲家赋予钢琴作品民族性语言特色的情况下,塑造与刻画了许多逼真的民族音乐形象,使钢琴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增强。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音色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它的多样性主要的体现在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技法多样等等方面。作曲家在挖掘钢琴对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表现与探索时,充分利用钢琴自身音色的特点辅之极强的模仿性,对众多民族性的乐器进行探索。通过在钢琴演奏中去感性的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色彩,理性的去把握被模仿乐器与钢琴技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如此的交融练习,能够更好的呈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境表达、情绪渲染、声韵韵味和形象塑造,同时也是展现演奏者表演控制能力、表达能力、艺术造诣和音色感觉的重要标志。
例如钢琴在对古琴音色特征的模仿,我们可以先将古琴的曲调和音韵等因素搁置起来,集中的来表现古琴乐器的演奏音响和演奏技法。由于古琴乐器表现的音域相对较宽,但是音量不大,意境的表现力却是极为的丰富。钢琴在模仿古琴按弦弹奏的音色时,应该表现出古琴音色的浑厚有力,钢琴触键的指尖应该力量集中,同时使手腕注意转动与揉动。在表现古琴空弦音时,声音共鸣性较强且有余音。因此,钢琴在触键时手指应该紧贴琴键,靠手腕与手臂力量的带动,手指慢慢落下使声音深而沉稳。在古筝的演奏中最有特色的是对音响的刮奏,钢琴在对这种特色模仿时,速度的弹奏不宜过快,但要保证旋律的流畅性,手腕要保持灵活,指尖力量应该凝聚。与此同时要注意钢琴踏板的与弹奏之间的配合,在表现古筝的倚音和滑音时,钢琴触键要稳。再例如钢琴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中,由于琵琶音色明亮、清脆,所以钢琴在表现琵琶音色时,弹奏的速度应该快且流畅,手腕和手臂要扬起来,力量重点是落在结束音上,在描绘琵琶的弹、跳表现技法时,手指应该快速触键快速离开,使声音能够表现出弹性,这时的钢琴演奏手腕和手臂应该略高一点且注意放松。像古筝音色古朴、典雅、清亮,音量深厚洪亮,既可以表演铿锵有力的和旋也可以弹奏双音,还可以表现歌唱性的旋律,意境表达能力较强。通过对上述三个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在钢琴弹奏中模仿,我们可以了解到,钢琴不同的触键速度和方式、踏板的使用与手腕和手臂力度的大小,可以使人们产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联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在充分把握钢琴创作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和音色、音响进行有效的模仿。这种探索性的弹奏可以为民族性的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的源泉。 二、民族文化传承下钢琴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理论与演奏实践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任务,它需要众多的作曲家与演奏家进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最有意义和最根本性的是要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1934年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问世以来,经过8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不容抹煞。近些年以来,很多优秀的具有本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开始进入课堂、音乐厅和社会中,并广为的流传与演奏,受到了很多音乐爱好者与普通大众的欢迎。但是,从国际乐坛钢琴发展的趋势来看,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的创作、演奏、教学等等,还与世界水平相差很大;从世界钢琴名曲来观,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又能占有几部?从钢琴教学中来审视,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又能占有多大比例?当然,创作和演奏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作品,如想取得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与研究发展对策。
首先笔者认为,作曲家能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是我们推广本民族特色钢琴曲的基础;其次中国的钢琴演奏家应该在大小场合的演奏会中,以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为己任;此外在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进行教学。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水平一般到逐步提高,从数量稀少到逐渐增多,一代又一代、一步又一步的不停努力,才能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推广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像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先生,她多次举办中国风格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而且她的学生也在很多中国风格的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积极地向社会推广、介绍了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同时钢琴作品创作家也必须和必要的承担钢琴音乐发展的民族责任,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应该汇聚一批作曲家人才,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为己任,不虚夸、不搞突击、持之以恒地创作。此外,以这一批音乐家为基础,进行培养对此有兴趣的相关音乐人才,如此的去做,我们才可能展望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与演奏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流逝,许多地区的音乐特色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新音乐的冲击,逐渐走向衰微;同时,老一辈作曲家有着丰富的中国钢琴曲创作理论和经验,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等方面原因逐渐离世。因此,如何的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区域性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何保存好老一辈音乐家日积月累的创作经验,如何创新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国风格钢琴曲未来发展应该承担的历史性责任。
如何创作和演奏更多更好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强钢琴创作中的中国元素,所谓钢琴中的中国元素就是在钢琴作品的旋律中增加中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音乐风格特色,增强人们的音乐民族认同感。这需要作曲家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生活实践经验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把握,通过如此的升华和挖掘,最终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其次在注重民族化元素的添加中,同时也应该把握现在社会发展实际,使钢琴音乐的创作不呆板、不陈旧、不浮夸,即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把握民族化创作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现代化的研究。这两者的合璧创作才是中国风格钢琴曲发展的真正路径。第三要不断地借助新媒介的作用,使创作出来的钢琴作品能够更多地、更快地投入社会,提高和扩大社会对新创作钢琴作品的文化认同。同时,教育教学是推广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最重要平台,不论是高师中的音乐院系还是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及地方性的培训机构和考级群体,要将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教学作为教授学生的重点,强化学生对本民族钢琴曲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
结 语
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在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境遇。众多的作曲家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加入中国元素,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他们通过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寻觅并开辟了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为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创作、表演、理论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东方与西方的交融、理论与实践的相佐使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意识到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他们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积极地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这种将中国文化投入钢琴音乐旋律的创作,赋予了钢琴作品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音乐意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应用于钢琴作品的创作之中。新世纪我们也希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创作,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需要我们对当下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给予更多地关注、支持与理解。
[参 考 文 献]
[1]叶 键.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点与线——由旋律构成的基本形态论其“线条美”及技巧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马小红.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成功探索——王建中《情景》解读[J].中国音乐学,2005(02).
[3]代百生.现代音响隐藏下的中国文化传统——罗忠镕《钢琴曲三首》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4]叶 键.关注中国艺术美的文化品性 锻造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技巧[J].乐器,2007(04).
[5]窦 青,杨成秀.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之历史演化溯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6]雅 茹.蒙古族风格钢琴曲研究[J].艺术评论,2012(08).
[7]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8]林嘉旋.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诠释[J].音乐创作,2014(01).
[9]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
[10]冯效刚.文化衍生的主动选择——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引发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11]贺 力.中国西部风钢琴曲文化与音乐成因之探析——以新疆风格钢琴曲为例[J].音乐探索,2013(04).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