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少了绿洲一样枯燥单调,没有了生机。爱美是人之常情,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它存在于每一个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存在于校园学生的生活当中。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发展审美的能力,能给学生带来活泼舒畅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美。对于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正确认识学科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方面。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美育能“以美启真”,“以美引善”。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教師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涵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美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讲得好的课,往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发美感并促使师生双方都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学科教育都可以说是美育,美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学校要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美育素质,使教师自觉地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中,促进各类学科课程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为了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知识的审美因素。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如,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特别是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一和谐美妙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重视文本的审美价值。
  这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学研究者们追捧的话题,而文学家们也一直追求透过的文本的审美性,与读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对大量事实的验证,不难发现,不经过审美所获得的认识或教育,总是肤浅、浮于表层的。它可能使人们只注意到文学作品的表面现象,无视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意蕴,有时甚至会产生某种误解和歪曲。
  3.发挥课堂教学阵地的作用,是进行美育渗透的关键。
  美育必须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各个学科所蕴涵的美育因素,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融入美育教育的内容,在潜意默化中实施美育教育,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教师还要关注各种社会渠道,向学生输送审美的信息,把握学生审美情趣的变化,提高对家庭、社会审美影响的应变能力。要对学生实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生活方式美,教育他们健康、朴素、大方,充分体现“青春美”。善于运用各种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成为审美主体,提高他们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审美的人。要善于走进文本,领悟文本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而启发学生感受美的心灵,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其他文献
初中生还处于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所以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才更见成效。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忱  现代网络的普遍应用,学生的视野很开阔,学生关注的层面较多,关注点较多。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并不一定喜欢,从而导致与学
期刊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要突出教育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否则很难获得理想的甚至是应有的教育教学成果。突出教育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都应以他们为主体。  我们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课改,以突出学生课堂的主體地位为核心,借助导学案,设置了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取得课堂的有效性。直接讲,就是师生在课堂上不作无用功,每节课有所得,求之得之。
期刊
现行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在教学中,学生能品读到很多优美的文章,常为文中优美的语言而留连忘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学生共同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语言,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真正内涵、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理解和品味,主要包括词语品析、句子品析和文段品读,在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如下:  一、把握重点
期刊
为适应新教育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数学讲评课必须贯彻新教育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探索和改进现行的讲评课教学模式。以诱达思创新讲评本着务实、求实的原则,从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这两方面入手。在讲评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这里可以总结命名为:“四为主、五突出、六阶段”。  一、“四为主”  四为主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期刊
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的日常交流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学好语文才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学习阶段,语文仍然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语文教
期刊
朱自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作家和学者,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他被称为“散文圣手”,他的散文有着“白话美文的模范”之说。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作为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创造了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有西方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审美
期刊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那么,作文写作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
期刊
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的性情得到陶冶。然而,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并让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诗歌学习,往往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而不是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这样的诗歌学习,当然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期刊
贾平凹先生说:“人之一生,苦也罢,樂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那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但当今社会,论文造假,学历造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部分知识分子为一己之名利,不但让学术精神缺失,更使得诚信底线坍塌。长此以往,知识分子的斯文和诚信必扫地以尽。  由此,想到了晚明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熟悉园林布置之法;他懂音乐,能弹琴制曲;他善品茗,茶
期刊
紫色是红色和蓝色混合创造出的神奇颜色,从紫色里可以看到火焰一样的紅色和深海一样的蓝色。在我的心里,先生就是紫色的存在。  初次阅读先生的文章,我虽然也抱怨着他写的东西真的好难懂,其实静下心来,摘掉那似乎涂着雾气的“眼镜”,仿佛看到了一种紫色朝我涌来。在我眼里,先生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那样简单的冷。他有时是冷的,是像深海一样的冷,冷静深沉,浩瀚无垠,像海一样的一个人,不管是深厚的文学底蕴还是那种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