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guiyea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生物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点,新课程蕴含了新的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切必然要求生物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发挥生物学科在转变教学理念中的作用,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理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已的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转变角色,由“教”者变为“导”者
  
  在学生的心目中,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认为教师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对于知识不敢大胆地质疑,只会被动地接受,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大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同时还会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施教之功在于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开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由教师的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转变教师的角色,教与学的关系就要成为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而不是君临天下式;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所想所急所乐所忧心中明白,对学生的生长点、发展点胸中有数,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师就要由“教”变为“导”,通过认知引导、个体疏导、情景诱导、操作指导、监控劝导等方法,以宽容之心、鼓励之态、激励之情来尽到自己“帮”与“导”的职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浓厚的求知欲是取得成攻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有信心进行知识发现和小发明、小创造。第二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学到生物学科的严谨、准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有助于从老师的统一讲解中超脱出来,促进个性品质、创新意识的形成;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在班上展示学生的各种科技小制作、小论文、生物标本等,举办生物知识竞赛,不定期出手抄报,参观生产基地,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开展班会活动互相交流创新体会,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环境。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消除屏障,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合拍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习题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四、培育创新个性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教师要始终不渝地培育创新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的动机内化至情感意志,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敢疑权威、勇于证实自己观点、乐于创新实践的品质。如生物进化教学时,我让学生讲述生物进化史上科学家的动人故事,让讲述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个性。把比较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串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要有所成就,就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新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而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长期过程;新课程的实践不是纸上谈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愿兵与生力军去冲锋陷阵。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教师新形象,重筑课程新文化,进一步焕发课程改革的活力。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
期刊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白然学科。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有力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科学实验,因而我们的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激发兴趣、获得知识,更要能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设计形式上看大多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均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
期刊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1)基础知识到位,就是把近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作为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  (2)思维方法到位,就是
期刊
中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学习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功能,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形成终身研究性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尝试着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化学第二课堂DIY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动手、自由选择发展、自己设计研究的一个空间,使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容量自然增大,迫使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证实: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认知主体的能力,发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的提高了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同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常会废寝忘食而不觉得苦和累;反之,一个人不得不从事他厌恶的事,他会叫苦连天。因此,如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就成为外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 激发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期刊
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受所学知识的局限,加上理解能力的欠缺,许多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化学用语等化学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样就形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诸多难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处理教学难点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分散处理,各个击破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一系列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第一章中未涉及到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