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片的色调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专题我想谈一谈关于黑白照片色调的问题。
  在银盐摄影时代,打印照片时可以随意使用各种相纸。像我们上个月提到的那样,可以根据照片对光泽度与厚度的需求挑选合适的相纸。除此之外,选相纸还有其他的标准,就是“色调”。即使同为黑白照片,也会因选择不同色调相纸的缘故,使照片产生微妙的差异。
  黑白照片的相纸,有“纯黑调”“温黑调”和“冷黑调”(也称青黑调)之分。所谓“纯黑调”就是纯粹的黑色色调、“温黑调”是掺杂着一点褐色的色调、“冷黑调”则是黑色里夹杂着些许青色的色调。
  像前面所说,银盐照片通过使用不同色调的相纸对照片进行调整,而数字影像则通过对数据的加工进行调整。数字摄影,也有改变彩色图片色调的“调色”技术,比如将黑白照片调整成为褐色调、青色调、红色调等等。
  如果你用Photoshop编辑照片,利用其中的“二重色调”(double tone)功能,就能很轻易地变换图片色调。如果原来是彩色照片,先用“灰度”(grey scale)去除颜色,再使用“二重色调”改变色调即可。
  要运用“二重色调”功能,首先在“种类”里选择要添加的色调层数,如此做可以使图片因墨水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简单来说,如果添加足够的褐色调图层,图片的色调就会变成温黑调。添加足够的青色调图层,图就会很接近冷黑调的效果。选一种浅色调多次添加到图片上,图片的色系就会变深。而不管是什么色调,重复添加几次后颜色都会变深。遇到这种情况,调整完色调后再调节一下明度,就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了。
  这次介绍的作品,不是趁模特儿做出不错表情的时候瞬间捕捉下的,而是从大量关于“人和人之间的有趣组合”的照片中挑选出的。我自己很希望模特儿们可以标新立异地摆出些新奇的表情,也想让她们不停变换姿势。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摄影家,特别是想拍出在广告领域里引人注目的照片的人,像这次的范例那样把两个以上的被摄对象组合起来拍摄的想法,是十分有效的。即使所有的拍摄对象都平凡无奇,也能因其组合的出人意料,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不单要想方设法去考虑拍摄对象间的不同组合,要是灯光用得恰到好处,也会使照片变成很有趣的作品。
  这次所有的作品都是用哈苏500C相机,打开闪光灯在摄影棚拍摄的。照明方法是一样的,用反光伞让其反射。接下来会用图说明如何照明,要对此感兴趣的话,一定要尝试下啊!
  关于打印,和上个月的处理方法一样,用设成黑白模式的120胶片扫描仪扫描完照片后,再用Photoshop对照片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加上阴影和燃烧效果,之后用“二重色调”功能调整色调),再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此次使用的相纸和打印机与上个月相同,相纸是“月光(Gekko)黑白喷墨、有绿色标签的钡地风格、滑面有光泽、16开相纸”、打印机是Canon Pixus PRO 9500、彩色模式打印。这次使用的相纸,不仅能表现出光滑的色阶,而且在厚度和硬度方面与暗室里用的相纸十分相似,自己对此相当满意。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25日上午,“回眸百年”中国刺绣艺术红色主题展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承办,汇集了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台绣、潮绣等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9个绣种,共展出刺绣作品110件(套)。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肖凌之,湖南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期刊
当人们提到“桑巴”一词即会想到巴西,同时也会想到巴西这个南半球美洲大陆的国度是那样的遥远。大多数中国人很难轻易就能前往巴西。近些年,随着中国与巴西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升温,关于巴西的社会和文化的信息也开始传播到中国,国人对这个南美大国的认识也在逐步增加,中国和巴西的心理距离在缩小。  每当人们提到“桑巴”时,自然就联想到在电视上看到的巴西嘉年华狂欢节桑巴舞的热烈节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在提到
期刊
开篇阅读  本期开篇介绍了摄影家Steve Bloom的新书《我最爱的动物家庭》,这是一本儿童画册,内容是毛茸茸的小动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可爱影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David Henry Wilson为本书撰写了文字。该书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非常有趣和令人愉悦。Steve在访谈中说道:家庭对于儿童的生活非常重要,而动物有着和人类相似的家庭结构,如果没有家庭的存在,动物们无法生存下去。他认为如果孩
期刊
本期采访的二位摄影人是卞志武和成卫东。应该说在西藏题材的拍摄和展示,都有前人未企及、后人难超越的成就。应该说明,让我这样一位和摄影界不熟悉的记者采访二位大师,好处是有新鲜感,没有成见或偏见;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对他们的作品和经历了解太少,有时要开天辟地问起。好在二位前辈不觉其烦,让我总有豁然开朗的发现。  卞志武先生不善言辞,但他的执著和功力,在现在西藏热销的经典画册中已为许多中外人士明了,工作期间
期刊
成卫东和我讲过一故事。长久以来,他一直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英文版、台湾繁体中文版一路读来,杂志的文章、图片也是他学习思考的目标。多少年后,大陆画册《西藏秘境》引起台湾一位文化人的惊叹,因为此书背景文章竟有12万字,而且都是一手原创的纪实篇章,之前很少有拍摄者用如此多的文字来书写主题,也很少人有那么丰富的见识,敢洋洋洒洒谈西藏。画册的作者就是摄影师成卫东,那位文化人就是美国《国家地理
期刊
拍摄水面  角度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想从一面镜子里看到自己,我们需要站在镜子的正前方;而如果我们从一个斜角去看镜子,我们所看到的是房间另一头的东西。同样道理,我们站在水边向下望,如果我们没看到自己,那么所看到的多半是我们头顶的天空(至少是高上云天的景物)的倒影;而如果我们从一个比较低的角度来看水面,我们所看到的就往往是水对面一些树木或山石的倒影。这个情况说明了为什么在开阔的水面上,我们常常只看
期刊
绰号的由来  熟悉谭进的人都知道他绰号“小蜜蜂”,这名儿究竟是谁起的已经无从考证。  “9号楼”是新华社的内部招待所,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天南海北的国内分社记者到总社来,都聚住此地。在发稿技术手段还不那么先进的年代,对一些时效性不很强又比较重要的稿件,分社记者会亲自送到总社,一可以节省邮寄时间,二可以当面和编辑沟通交流、讨论改进方式。  摄影记者出差都带着相机,一般不与陌生人合住。而摄影记
期刊
数码影像的发展使许多滤镜都遭遇淘汰。这些滤镜对图像的修正作用,现在甚至可以在拍摄结束后通过软件完成。尽管如此,仍有一种滤镜的地位无可取代,那就是偏光镜。  对于深谙其使用方法的摄影师来说,偏光镜在防止眩光、增加天空颜色饱和度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很少有摄影师知道,将两块偏光镜重叠在一起,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效果。  我在摄影课上向学生们展示偏振光的特性时,他们惊讶的神情总是让我感到享受。这让我感到自己
期刊
图1为美空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与曾生司令员会见,图2为克尔当年用随身照相机为曾生将军所拍照片,图3是克尔当时所拍摄的护送其脱险的东纵游击队员照片。毫无疑问,这三张是抗日历史中极为珍贵的中美关系之文物照片,拍摄于1944年2月,克尔遇险获救抵达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时候。  1943年夏秋,二战战场形势渐渐发生逆转。随着太平洋战争深入发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将原来援华的退役空军志愿人员组
期刊
前些日子有条新闻,几乎所有能看见的报纸都登了,说世界首席和平之国瑞士(因在好战国家堆里苟存)今年2月13日举行“限枪”全民公决,最后遭到2/3的公民否决,认为拥有私人枪支合法,且传统悠久,不宜推翻。只可惜所有刊登这条消息的媒体都没有配发照片,也没有相关背景的介绍,使我身边的许多人不禁提出疑问,说原以为瑞士是个以生产手表和巧克力而著称于世的和平国家,怎么民间会有如此强悍的尚武精神,以至于家家有枪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