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在农村的孩子们阅读分析能力差,关键就是家长、教师没有从小帮助他们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持之与恒的阅读习惯,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所以孩子们就不会拥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 激发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养成 构建 阅读氛围
我在农村从事教书生涯一二十年,而且一直担任中心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毕业班语文攻关教师,对语文教学颇有感慨:想要教好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难。究竟为什么这么难?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我到班级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吓了一跳。小学生平时在家在校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很少主动看书看报。有些家长关心孩子,给他订一些学习报刊,可孩子们不领情,丢在一旁瞧都不瞧一眼。他们经常用零花钱到商店里买很小本的《爆笑校园》、《奥比岛》、《脑筋急转弯》、《阿衰》等危害視力、收益极浅的小人书,躲着父母躺在角落或被窝里津津有味地看,边看边乐着。为什么孩子们会去看那些与学习没有多少关联的小人书而不去看学习报刊?这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的问题。
每当想到这些问题,我心里很忧虑,就到一线教学的资深老教师家中拜访、交流、求问,向他们求取真经。通过与他们多次交流,我受益匪浅。资深老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较宝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亲人普遍宠爱,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没有很好的养成,不利于孩子们今后健康的成长。就如现在所说的、阅读习惯、写字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等等。
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养成?结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些想法、做法,主要从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社会共同关注等方面进行阐述,请家长、教师们多多指正。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消失。”孩子们从最纯洁的记忆起,他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应该从小就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中顺利健康地成长。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家长手中接过这些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各不相同的小孩时,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们。根据他们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引导,不断地激发孩子阅读课内外积极健康的书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辅导,持之以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既可以指导孩子通过观看有趣的影像资料,激发孩子直接的感官兴趣(例如:观看一些益智的儿童故事碟片、儿童歌曲等) ;也可以通过指导观看图文并茂的小儿书籍,来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现在的教科书、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基本上配有栩栩如生的插图,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学习程度的高低,有计划、科学性地进行跟踪指导) ;亦可以引导孩子观看积极健康的电影电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再如:家校结合,家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电脑,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看科学性、兴趣性等综合性的影片、新闻,不能一味沉迷于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更不能观看年龄差别大、思想性不健康的电视剧)。通过多种素材的阅读激趣,帮助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俗话说:“学好需三年,学坏则三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一经养成,必将终生受益。坏习惯染在身上难以改正,祸患无穷。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孩子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孩子们在家长、教师的不断引导帮助下,阅读兴趣就能不断地提高。有了阅读兴趣后,家长、教师就可以逐渐边扶边放,同时要不断去鼓励他观看、学习更多有用的影片、书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
我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 1)看一场电影、电视或看一本书,就一定要用心看完才行,绝不能半途而废; ( 2)看一本书,一定要边看书边圈点勾划,做批注(读书不爱用笔绝不是好习惯) ; ( 3)读书时要精思,勤查工具书; ( 4)读完后一定要有意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落) ,能熟记、背诵更好,牢记于心; ( 5)做好整篇学习要记,抒写个人感受或心得。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句话它出清朝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一文,它的意思可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认真尽心的阅读;如果用买的,就不会很紧迫地读,效果自然不如前者。我仔细地回味这句话,发现它讲得有道理。现在的孩子就有这种类似的通病:总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别人的书就比自己的好看。所以,就出现刚才我在前面讲得“有些家长关心孩子,给他订一些学习报刊,可孩子们不领情,丢在一旁瞧都不瞧一眼。”这就说明孩子还没有真心、用心去阅读课内外的书籍,他们需要家长、教师不断去关心、鼓励。家长、教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能更加巩固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作家吉辛说:“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的距离,就像死人和活人的距离那么远。”因为阅读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首先都要从阅读开始———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科学习状况,所以那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说来,学习能力都不会弱。所以,“阅读”应是“百科之母”。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学生,他的教育之路可能走不了多远,他的人生之路也可能比较狭窄、单调。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三)社会共同关注,提高较强阅读能力
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够单单从家长、学校两方面来完成,更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大人们带头做好自己的阅读行为习惯,平时都要挤出一点儿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我们应该向犹太人学习。犹太民族那么小,却为人类贡献了那么多优秀的头脑,贡献了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普遍喜欢阅读,他们是世界公认的最喜欢阅读的民族。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书不离身。
一个优秀的家长、教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这个世界远比看到的更美好,让他们对未来更有指望,更有信心!
因此,我觉得:当今的社会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硬环境、软环境应该俱全) ;家庭应放远目光,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学校,教给孩子的就是鼓励他们阅读,让他们保持比较高昂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最能给他们的就是传递阅读的方法,逐步培养好他们阅读的能力。
我坚信,一旦我们的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拥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他们一定会从书海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大胆创新,开拓奋进,也必将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尖之上!
参考文献
[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内容及英国作家吉辛的说话。
[ 2] 参考《福建教育》中《用阅读,为我们安神和取暖》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 激发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养成 构建 阅读氛围
我在农村从事教书生涯一二十年,而且一直担任中心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毕业班语文攻关教师,对语文教学颇有感慨:想要教好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难。究竟为什么这么难?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我到班级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吓了一跳。小学生平时在家在校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很少主动看书看报。有些家长关心孩子,给他订一些学习报刊,可孩子们不领情,丢在一旁瞧都不瞧一眼。他们经常用零花钱到商店里买很小本的《爆笑校园》、《奥比岛》、《脑筋急转弯》、《阿衰》等危害視力、收益极浅的小人书,躲着父母躺在角落或被窝里津津有味地看,边看边乐着。为什么孩子们会去看那些与学习没有多少关联的小人书而不去看学习报刊?这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的问题。
每当想到这些问题,我心里很忧虑,就到一线教学的资深老教师家中拜访、交流、求问,向他们求取真经。通过与他们多次交流,我受益匪浅。资深老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较宝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亲人普遍宠爱,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没有很好的养成,不利于孩子们今后健康的成长。就如现在所说的、阅读习惯、写字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等等。
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养成?结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些想法、做法,主要从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社会共同关注等方面进行阐述,请家长、教师们多多指正。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消失。”孩子们从最纯洁的记忆起,他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应该从小就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中顺利健康地成长。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家长手中接过这些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各不相同的小孩时,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们。根据他们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引导,不断地激发孩子阅读课内外积极健康的书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辅导,持之以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既可以指导孩子通过观看有趣的影像资料,激发孩子直接的感官兴趣(例如:观看一些益智的儿童故事碟片、儿童歌曲等) ;也可以通过指导观看图文并茂的小儿书籍,来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现在的教科书、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基本上配有栩栩如生的插图,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学习程度的高低,有计划、科学性地进行跟踪指导) ;亦可以引导孩子观看积极健康的电影电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再如:家校结合,家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电脑,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看科学性、兴趣性等综合性的影片、新闻,不能一味沉迷于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更不能观看年龄差别大、思想性不健康的电视剧)。通过多种素材的阅读激趣,帮助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俗话说:“学好需三年,学坏则三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一经养成,必将终生受益。坏习惯染在身上难以改正,祸患无穷。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孩子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孩子们在家长、教师的不断引导帮助下,阅读兴趣就能不断地提高。有了阅读兴趣后,家长、教师就可以逐渐边扶边放,同时要不断去鼓励他观看、学习更多有用的影片、书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
我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 1)看一场电影、电视或看一本书,就一定要用心看完才行,绝不能半途而废; ( 2)看一本书,一定要边看书边圈点勾划,做批注(读书不爱用笔绝不是好习惯) ; ( 3)读书时要精思,勤查工具书; ( 4)读完后一定要有意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落) ,能熟记、背诵更好,牢记于心; ( 5)做好整篇学习要记,抒写个人感受或心得。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句话它出清朝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一文,它的意思可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认真尽心的阅读;如果用买的,就不会很紧迫地读,效果自然不如前者。我仔细地回味这句话,发现它讲得有道理。现在的孩子就有这种类似的通病:总以为别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别人的书就比自己的好看。所以,就出现刚才我在前面讲得“有些家长关心孩子,给他订一些学习报刊,可孩子们不领情,丢在一旁瞧都不瞧一眼。”这就说明孩子还没有真心、用心去阅读课内外的书籍,他们需要家长、教师不断去关心、鼓励。家长、教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能更加巩固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作家吉辛说:“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的距离,就像死人和活人的距离那么远。”因为阅读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首先都要从阅读开始———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科学习状况,所以那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说来,学习能力都不会弱。所以,“阅读”应是“百科之母”。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学生,他的教育之路可能走不了多远,他的人生之路也可能比较狭窄、单调。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三)社会共同关注,提高较强阅读能力
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够单单从家长、学校两方面来完成,更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大人们带头做好自己的阅读行为习惯,平时都要挤出一点儿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我们应该向犹太人学习。犹太民族那么小,却为人类贡献了那么多优秀的头脑,贡献了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普遍喜欢阅读,他们是世界公认的最喜欢阅读的民族。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书不离身。
一个优秀的家长、教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这个世界远比看到的更美好,让他们对未来更有指望,更有信心!
因此,我觉得:当今的社会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硬环境、软环境应该俱全) ;家庭应放远目光,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学校,教给孩子的就是鼓励他们阅读,让他们保持比较高昂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最能给他们的就是传递阅读的方法,逐步培养好他们阅读的能力。
我坚信,一旦我们的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拥有很强的阅读能力,他们一定会从书海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大胆创新,开拓奋进,也必将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尖之上!
参考文献
[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内容及英国作家吉辛的说话。
[ 2] 参考《福建教育》中《用阅读,为我们安神和取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