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青少年时期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易受暗示性。别人的一个眼神、鼓励或关心会强烈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素质教育,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验到情感教育给自身和学生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在美术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去接受情感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对美术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笔者认为,学习美术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要懂得欣赏美术、理解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动手动脑和手眼并用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应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还要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出一种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符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根据本人十多年的美术教学感悟—在美术课中加强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目的。笔者往往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美术课堂效果,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第十册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我根据教学内容,了解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为什么能从普通的木匠成为艺术大师?他喜欢表现什么?其作品特点是什么?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令人敬仰的“人民藝术家”吧!为此,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讨论并表达自己对齐白石的了解,你最喜欢齐白石的哪一幅作品?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这样利用观察、动脑和手眼并用的好习惯,这样既能使学生身体得到休息,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故事、语言、表演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达到身临其境、如见其教的地步,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情感相互转化。例如,当讲到四年级第七册第一课《四季的色彩》时,我会结合图片,给学生讲在四季变化多彩的世界里。走进大自然去倾听春的气息,树的枝条变得那么柔软,新生了许多新的枝条。列维坦笔下的白桦林幽深明亮,绿色充满了画面,生机勃勃。细碎的笔触好像树叶和青草,在夏风中欢声笑语。【金秋】的山色浓重,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耀眼的黄色和红色。在许多人眼中,冬天是荒寞的,然而【冬猎】中的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猎人带着猎犬刚刚打猎归来,惊动了树上的鸟儿。村民们正在湖上滑冰、捕鱼,雪后的空气清新无比,远山看得一清二楚。结合图片,同学们如身临其境,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悟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感受,引起学生想继续了解色彩奥秘的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那就要让学生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使学生在应用、拓展和延伸中品尝学习活动中的乐趣,在情感中得到满足。如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中的趣事》进行命题创作时,我启发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搜寻各种物体形象、场境,并就此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合理组合,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观察对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让思想情感得到升华。结果,大部分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在公交车上》、《放风筝》、《好吃的面》、《我牙掉了》、《我会骑车了!》《|海滩拾趣》、《妈妈我爱你》……作品新颖神奇,描绘得别开生面,充满了童年的情趣。这样让学生既走进现实生活,又创造出了不同的作品。更为可贵的是,同学们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其实生活中奇妙的趣事还有很多,都能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丰富而有用的素材。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十课《奇妙的脚印》一课时我就再三强调:大千世界的美丽无处不在,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素材,做一个有心人。我们更要珍惜大自然的一件馈赠,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根据人的脚印、动物的脚印,想象画出各种形象,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让学生玩一玩、乐一乐,从玩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奥妙。有时我还跟随这孩子们一起走进童年,从中寻找童年的回忆;只要陪同孩子们一起找到童年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的作品就会创作得惟妙惟肖,作品才会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亲切感和感染力。
可见,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其重要。作为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让师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友好、关爱和沟通情感,以唤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收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高效。
总之,实施情感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情感教育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始终坚信只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重视美术课中不断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让师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一片和谐、宁静、自由的天空,靠心灵的感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共同凑响这美妙的华章,让美术伴随学生茁壮成长。
笔者认为,学习美术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要懂得欣赏美术、理解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动手动脑和手眼并用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应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还要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出一种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符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根据本人十多年的美术教学感悟—在美术课中加强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目的。笔者往往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美术课堂效果,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第十册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我根据教学内容,了解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为什么能从普通的木匠成为艺术大师?他喜欢表现什么?其作品特点是什么?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令人敬仰的“人民藝术家”吧!为此,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讨论并表达自己对齐白石的了解,你最喜欢齐白石的哪一幅作品?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这样利用观察、动脑和手眼并用的好习惯,这样既能使学生身体得到休息,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故事、语言、表演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达到身临其境、如见其教的地步,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情感相互转化。例如,当讲到四年级第七册第一课《四季的色彩》时,我会结合图片,给学生讲在四季变化多彩的世界里。走进大自然去倾听春的气息,树的枝条变得那么柔软,新生了许多新的枝条。列维坦笔下的白桦林幽深明亮,绿色充满了画面,生机勃勃。细碎的笔触好像树叶和青草,在夏风中欢声笑语。【金秋】的山色浓重,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耀眼的黄色和红色。在许多人眼中,冬天是荒寞的,然而【冬猎】中的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猎人带着猎犬刚刚打猎归来,惊动了树上的鸟儿。村民们正在湖上滑冰、捕鱼,雪后的空气清新无比,远山看得一清二楚。结合图片,同学们如身临其境,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领悟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感受,引起学生想继续了解色彩奥秘的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那就要让学生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使学生在应用、拓展和延伸中品尝学习活动中的乐趣,在情感中得到满足。如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中的趣事》进行命题创作时,我启发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搜寻各种物体形象、场境,并就此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合理组合,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观察对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让思想情感得到升华。结果,大部分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在公交车上》、《放风筝》、《好吃的面》、《我牙掉了》、《我会骑车了!》《|海滩拾趣》、《妈妈我爱你》……作品新颖神奇,描绘得别开生面,充满了童年的情趣。这样让学生既走进现实生活,又创造出了不同的作品。更为可贵的是,同学们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其实生活中奇妙的趣事还有很多,都能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丰富而有用的素材。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十课《奇妙的脚印》一课时我就再三强调:大千世界的美丽无处不在,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素材,做一个有心人。我们更要珍惜大自然的一件馈赠,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根据人的脚印、动物的脚印,想象画出各种形象,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让学生玩一玩、乐一乐,从玩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奥妙。有时我还跟随这孩子们一起走进童年,从中寻找童年的回忆;只要陪同孩子们一起找到童年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的作品就会创作得惟妙惟肖,作品才会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亲切感和感染力。
可见,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其重要。作为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让师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友好、关爱和沟通情感,以唤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收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高效。
总之,实施情感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情感教育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始终坚信只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重视美术课中不断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让师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一片和谐、宁静、自由的天空,靠心灵的感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共同凑响这美妙的华章,让美术伴随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