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不仅学会、会学、乐学,而且学会怎样做人,实现学生主动、充分、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下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开辟情感教育渠道的做法。
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教学的素材。
数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许多数学“新发现”凝聚着许多数学家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我国,也出现了许多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教育意义的素材,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数学,努力学习。
二、尊重学生,营造情感教学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教师不包办代替。
首先,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三、师生交流,搭建情感教学的平台。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渗透情感教育,关键靠我们老师去把握和调控。如: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索中锻炼坚强意志,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合作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在反馈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及时地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奇特设想、大胆创新以肯定的评价,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和眼神以及恰当的手势语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热情。
让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场所,课堂教学靠师生双边活动、生生互动来完成。学生充分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能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培育情感教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情感教学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出“三个借助,三个转化”。即“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2、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3、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张弛有度,提高情感教学的成效。
“学生的课外负担重,实际上是由学生课内负担轻而造成的”。大题量,满堂灌,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奴隶,学习的奴隶,这不但压抑、束缚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还会使学生身心疲惫,最终导致厌学。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使学生课上高效,课后轻松。而要想让学生课后轻松,课堂上就必须紧张。这“紧张”,不是指精神的紧张,不是指害怕、胆怯,而是指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紧张”最好的方式是“考试”,因为“考试”是独立的、有目标的、有责任的、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要为学生减轻课外学业负担,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这样,学生才能从观众变为演员,教师才能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减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进入课堂这个主阵地。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相信也是一条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下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开辟情感教育渠道的做法。
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教学的素材。
数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许多数学“新发现”凝聚着许多数学家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我国,也出现了许多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教育意义的素材,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杨辉三角,勾股定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数学,努力学习。
二、尊重学生,营造情感教学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教师不包办代替。
首先,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三、师生交流,搭建情感教学的平台。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渗透情感教育,关键靠我们老师去把握和调控。如: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索中锻炼坚强意志,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合作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在反馈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及时地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奇特设想、大胆创新以肯定的评价,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和眼神以及恰当的手势语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的热情。
让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场所,课堂教学靠师生双边活动、生生互动来完成。学生充分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能大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培育情感教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情感教学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出“三个借助,三个转化”。即“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2、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3、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张弛有度,提高情感教学的成效。
“学生的课外负担重,实际上是由学生课内负担轻而造成的”。大题量,满堂灌,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奴隶,学习的奴隶,这不但压抑、束缚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还会使学生身心疲惫,最终导致厌学。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使学生课上高效,课后轻松。而要想让学生课后轻松,课堂上就必须紧张。这“紧张”,不是指精神的紧张,不是指害怕、胆怯,而是指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紧张”最好的方式是“考试”,因为“考试”是独立的、有目标的、有责任的、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要为学生减轻课外学业负担,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这样,学生才能从观众变为演员,教师才能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减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进入课堂这个主阵地。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相信也是一条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