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种改革。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时一定要做到时刻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些创新的环境,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学打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培养 创新能力
  1.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给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语文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走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但是在所有的基础教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特色的问题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1要有新颖的问题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在其中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励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各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对其进行适合的方法教学,这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的水平、知识的经验、认知事物的规律等因素,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将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事情利用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或者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相应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一种比较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乐于学习。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新课时我播放相应的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片段涉及的故事情节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么?这样能大大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新知为主动讲述和纠错巩固。
  2.2设置的创新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进行创新
  由于初中生在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和生长的环境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有时候会出现教师讲解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某些学生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创新问题的设立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变的更加的主动,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并对学生所产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提出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突破思维的束缚,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每篇作品我都设计一个“课文点评”环节,鼓励学生在点评文章精彩之处的同时,对文中有疑义的地方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进行讨论辩证。这样通过质疑、解疑,学生既弄懂了课文,又获得了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广阔知识领域的深入探究,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2.3设置的创新问题要有一定的竞争性质,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的思考
  一般的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都会有着好强的心理。有人曾经说过,在初中的教育中,一定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问题的竞争性引起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问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的出现,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独创性和变通性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信,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定离不开学生的自信的,一个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眼睛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的。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时时的鼓励,尤其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一定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得到问题的解答。自信是成功的秘诀,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使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自己有能力,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自信来。如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现中得到相应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树立信心。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没有坚强的信心,一切创新的想法都是空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起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念,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马平川。
  4.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人们都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引起充分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也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以下就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4.1将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元素和科学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语文教学活动做的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更加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教多媒体、直观的教学工具、音乐等方法进行教课,尽可能的将整个的教学环境营造出一种美的感觉来,使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的教学,从而自然而然的开阔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沁园春 雪》时,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配套CD动漫片,图文并茂,配乐朗诵,学生学习情趣盎然。
  4.2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候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回答的与标准答案不符合,就会在教师的修正下,生硬的对标准答案进行记忆,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使得整个的教学气氛变得十分的单调,难以使学生进行创新的思考。所以,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不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单调的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4.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比知识更加重要的,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想象力是整个知识的源泉。而创造想象力是想象基础上的更高一个境界,想象力也是创新思维的更高形式。所以在初中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准备一些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课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完鲁迅的《故乡》后让学生想象60年后宏儿回故乡看望水生的情景。有的学生想象出水生带领他的后代成了养猪专业户;有的学生想象水生在海边办起了海产品进出口公司,后代在海外留学……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了他们创作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总之,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快乐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作为基本理念,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但由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时产生了偏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很多孩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似乎都是为父母学,为老师学,学习上缺乏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语文课上调动内在心理动因,渗入心理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克服学业倦怠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期刊
一味以行政手段难以根本改变企业的“召回秀”,风险评估后的分级处理  ——“退市”之威或许能起到震慑作用。    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虽然提出了“召回”概念,但一些触犯条款的企业如不遵照实施,并没有相应处罚。“没有政府强制力的干预,召回显得避重就轻。”汽车业内著名车评人钟师对《汽车观察》记者说,有些企业把“召回”当成是一个做秀的舞台,哪怕每次花费几百万元、几千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理念来活化语文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尽力做
期刊
心理学表明,人的任何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活动动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内驱力。 怎样激发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动机呢?下面谈一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  第一,激发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机,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好学生是相似的,而不愿学习的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不像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