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产生了较大压力,同时也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北京市目前的医疗资源、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从业者产生巨大需求缺口。为了阶段性满足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转型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居家+社区”联合养老模式,以机构养老做补充,不断完善北京市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北京市 养老服务产业
中图分类号:D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9-01
一、引言
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北京市老龄化发展趋势迅猛,重视老龄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国务院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到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7日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重视对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当前,正确认识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对满足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及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
日本社会在《老人福祉法》、《高龄老人保健福祉推进10年战略》等法律的推动下,发展起来了以老年护理为主的养老产业群。它包括生活照料、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英国养老模式鼓励健康自立,官办民助的社区照顾模式。服务形式包括社区活动中心、家庭照顾、居家服务、暂托处、老人公寓等。
国内一些城市则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平台,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居家医疗照顾和在院医疗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北京市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适宜健康老年人,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社区养老服务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虚弱老年人,由街道、大型社区承担日间照料服务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开展健康辅导等活动。机构养老服务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无赡养人的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
三、北京市居民养老情况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笔者于2016年8月至11月间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10个社区集中进行了有关老年人养老情况与需求方面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就老年人基础信息、对养老服务的体会和养老服务的期望进行调查,进而获得较新较可靠的信息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回收率为98.67%。
1、老年人收入与养老消费预期分析
通过对老年人月收入水平的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001元至3500元之间的占35%,月收入在3501元至5000元之间的38%,均远低于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7086元。月收入与购买力关系密切,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面对养老的刚性支出,存在压力。而通过对老年人愿意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调查(见图1—2)显示,每月1000元以内的占23%,每月1000至2000元的占51%,每月2000至3000元的占18%,每月3000元以上的占8%。这反映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每月养老消费意愿围绕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而实际上,2015年,虽然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12万张,但平均下来每千名老人仅拥有床位数38张。民办养老机构收费又普遍高于老年人消费预期。这就需要政府鼓励更多地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快速增加养老床位数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老人入住费用。
2、老人服务内容与需求分析
通过对各年龄段老年人感兴趣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调查发现,各年龄段老年人对日常体检服务和专业医护服务普遍最关注。这对专业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进社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老人对其他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则各有不同。60至69岁老年人比较关注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70至79岁老年人除此之外还对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而80岁以上老年人则对社区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这与老人行动能力减弱、健康状况变差有关。选择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这表明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热情很高,这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互联网便利生活服务的老年人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老人有享受科技带来生活便利的愿望。全社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促进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成果转化。
3、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分析
通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服务评价的调查显示,选择一般的占87%,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7%和1%,而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则分别为5%和0%。这反映出当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少数,绝大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又缺乏相应职业培训,无法保障服务质量。
四、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议
1、继续大力探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建議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在家居住,以社区为平台提供公共和个性化养老服务。由街道、社区承担一些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服务、对老年人开展健康辅导。同时,社区协调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和物业等社会单位,搭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群。
2、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经济中来
目前,政府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支持政策还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深化简政放权,应具体完善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政策。同时,充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并加强实施引导,使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在市场条件下良性健康发展。
3、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推进医养结合
建议继续加大投入,将医疗服务有机融入养老机构建设中。政府应在将专业医疗和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上多多发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做好上门巡诊等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深入开展。
4、以信息化为手段,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
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拓展养老便民服务。如:代理网络订餐、购物、挂号、约车等。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多网融合的养老健康服务大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服务老人。
5、完善、建立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选用相关体制、机制。
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既存在人才缺口,也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建议政府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同时,为老服务企业也要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断培养、选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OL].
[2] 杨燕绥主编:《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北京市 养老服务产业
中图分类号:D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9-01
一、引言
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北京市老龄化发展趋势迅猛,重视老龄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国务院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到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7日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重视对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当前,正确认识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对满足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及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
日本社会在《老人福祉法》、《高龄老人保健福祉推进10年战略》等法律的推动下,发展起来了以老年护理为主的养老产业群。它包括生活照料、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英国养老模式鼓励健康自立,官办民助的社区照顾模式。服务形式包括社区活动中心、家庭照顾、居家服务、暂托处、老人公寓等。
国内一些城市则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平台,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居家医疗照顾和在院医疗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北京市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适宜健康老年人,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社区养老服务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虚弱老年人,由街道、大型社区承担日间照料服务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开展健康辅导等活动。机构养老服务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无赡养人的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
三、北京市居民养老情况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笔者于2016年8月至11月间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10个社区集中进行了有关老年人养老情况与需求方面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就老年人基础信息、对养老服务的体会和养老服务的期望进行调查,进而获得较新较可靠的信息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回收率为98.67%。
1、老年人收入与养老消费预期分析
通过对老年人月收入水平的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001元至3500元之间的占35%,月收入在3501元至5000元之间的38%,均远低于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7086元。月收入与购买力关系密切,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面对养老的刚性支出,存在压力。而通过对老年人愿意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调查(见图1—2)显示,每月1000元以内的占23%,每月1000至2000元的占51%,每月2000至3000元的占18%,每月3000元以上的占8%。这反映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每月养老消费意愿围绕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而实际上,2015年,虽然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12万张,但平均下来每千名老人仅拥有床位数38张。民办养老机构收费又普遍高于老年人消费预期。这就需要政府鼓励更多地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快速增加养老床位数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老人入住费用。
2、老人服务内容与需求分析
通过对各年龄段老年人感兴趣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调查发现,各年龄段老年人对日常体检服务和专业医护服务普遍最关注。这对专业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进社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老人对其他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则各有不同。60至69岁老年人比较关注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70至79岁老年人除此之外还对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而80岁以上老年人则对社区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这与老人行动能力减弱、健康状况变差有关。选择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这表明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热情很高,这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互联网便利生活服务的老年人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老人有享受科技带来生活便利的愿望。全社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促进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成果转化。
3、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分析
通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服务评价的调查显示,选择一般的占87%,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7%和1%,而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则分别为5%和0%。这反映出当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少数,绝大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又缺乏相应职业培训,无法保障服务质量。
四、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议
1、继续大力探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建議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在家居住,以社区为平台提供公共和个性化养老服务。由街道、社区承担一些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服务、对老年人开展健康辅导。同时,社区协调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和物业等社会单位,搭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群。
2、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经济中来
目前,政府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支持政策还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深化简政放权,应具体完善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政策。同时,充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并加强实施引导,使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在市场条件下良性健康发展。
3、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推进医养结合
建议继续加大投入,将医疗服务有机融入养老机构建设中。政府应在将专业医疗和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上多多发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做好上门巡诊等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深入开展。
4、以信息化为手段,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
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拓展养老便民服务。如:代理网络订餐、购物、挂号、约车等。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多网融合的养老健康服务大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服务老人。
5、完善、建立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选用相关体制、机制。
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既存在人才缺口,也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建议政府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同时,为老服务企业也要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断培养、选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OL].
[2] 杨燕绥主编:《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