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现科学课有效教学的“金钥匙”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探求意义的经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活起来,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科学课的有效性则要实现预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应该体现在教学目标、知识处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的有效性上:即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知识的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方式要体现在教学交往、课堂管理、课堂提问、媒体运用、时间安排等要素上,做到师生、生生有效交流,课堂管理人文化,课堂提问艺术化,媒体运用巧妙,时间安排张弛有度;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综合运用理论方法、科学方法和艺术方法,关注学生的人文需要。
  那么,如何实现科学课的有效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选择有效的探究课题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的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学生通过建构他们的知识过程,能够学得更好”。因此在科学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兴趣,自行确定研究课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在学生认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从而形成以下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
  A、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铁钉的粗细有关;
  B、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绕线的多少有关;
  C、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电池的新旧有关;
  D、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电池的方向有关;
  ……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并根据本组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实践表明,由于方向明确,小组内分工合理,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研究效果。
  二、拓展有效的探究时空
  自主探究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否则,学生就无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无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拓展研究时空,把研究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首先,要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即要有足够的获取事实的时间,要有足够的整理加工事实的时间。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感受颇多:教者用两课时的时间,着实让学生过了把探究瘾。第一课时,举例猜测,了解“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环境”,然后自由组合、自主选题、组内分工、设计方案。第二课时,给学生20分钟时间,尽情地玩蜗牛、玩蚯蚓,学生惊喜地发现,“蚯蚓到水里去了,就不断地挣扎”、“五条蚯蚓中,有三条爬到干土里去了,不一会儿又回到了湿土中”……课堂中的热闹、学生情绪的高涨、研究效果的精彩,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要有广阔的探究空间。由于科学学科认识对象和认识活动具有特殊性,所以学生的研究空间也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既要给学生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空间,也要给学生自由宽阔的课外研究空间,让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室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在教学《天气》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的“气象站”,学生一边参观,一边聆听站长的介绍。在回来后的总结课上,学生的发言精彩至极:“我的收获太大了,我学会了风向标的看法,知道了风杯转动越快,说明风越大。”“风向标和风杯是连着电脑的,电脑也可以显示风的有关知识。”“百叶箱的好处很大,它可以自由通风,可以挡住阳光,测出来的温度比较正确。”“做天气预报很不容易。”“我长大了也要做气象员。”……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已经上升到了志趣阶段,这就是我们《科学》教育的追求。实践表明,只有充分拓展学生的探究时空,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才能使探究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选择有效的探究形式
  探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需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穿插,因此,在科学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十分重视研究形式的选择。以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为例,笔者改变传统的前后搭配的方法,让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重新组合,在组长的协调下,每个组员积极争取任务:有的带蚯蚓、有的带纸盒、有的带杯子、有的带蚕豆、玉米……并且相互及时提醒,每个组员都多了一份责任。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了学习的预期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它有利于学生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结论、反驳他人的观点与结论的过程中转变原来不正确的看法,重构新观念”,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然,形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内容的有效设计上,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
  四、实施有效的科学评价
  开放评价标准探究性学习要十分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即既要重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研究过程的评价,如《植物和环境》一课,我们不能把评价标准仅仅停留在“绿豆喜欢温暖潮湿”这一科学结论上,而应该把评价目标定位在“组合、设计、准备、探究”上,相对于“真刀真枪搞科学”这一过程来说,这样一个小小的知识点真是“沧海一粟”。开放评价对象在合作式探究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小组内成员个人的评价,更要重视对研究小组集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有效程度、小组成员的参与率等,都作为集体评价的重要内容;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完成情况,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合作程度,个人在研究中的贡献等,作为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内容。(见下表)
  形式上采取“组长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做到了既公正又客观,确保了本课教学的深入开展。
  当然,为了使科学探究的效果更理想,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体现“典型性”。
  “典型”,顾名思义,“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在《科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或所有可探究的内容都具有“亲历活动”的典型性,也并非所有由学生参加的内容都具有“亲历活动”的典型性,它需要教师灵活使用科学教材,精心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科学教育。
  2、难易适度,增加“情趣性”。
  学生的亲历活动必须具有情趣性,即要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有些内容非常抽象,且涉及时间长,这无疑是对学生亲历活动高质量进行的严峻考验。因此,化难为易,及时反馈,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有效性。
  3、因地制宜,实现“开放性”。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在课堂中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实施科学教育,让学生在更“开放”的空间里亲历过程。如可以带学生外出考察家乡的水资源,考察空气的污染情况,可以进商场调查食品的安全性,可以参观污水处理设备等。
  4、措施防范,提高“安全性”。
  探究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在课外进行,因此,它还涉及到学生的安全性问题。为了确保探究活动的万无一失,教师应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如研究果实,需要使用解剖技术(横切或纵切),此时,就需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刀具;外出考察空气的污染情况时,需教育学生“一等二看三通过”,注意交通安全,保证生命安全;参观工厂、站所时要十分注意科学仪器的保护等等,“要让每一节科学课都成为学生美好的记忆”。
  时代在呼唤开放,开放内容、形式、方法、观念,而观念开放是前提,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巴、眼睛,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条件。科学探究中,只有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预防和清除学生的精神压抑,不断使学生振奋精神,乐观自信,朝气蓬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施加良好的教育,通过教学干预,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在很短时间内来继承人类几千年的科学认识进行史,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问,尤其在探索精神的培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
其他文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置疑导入法 
期刊
洋思的学生人人都有一个数学集错本。这一做法在我们一些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洋思中学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其实,洋思教师不是神人,学生更不是神徒,他们只是平常的人,但他们有不平常之处,这就是他们有勇气亮出自己的错误,这也正是洋思人的可贵之处。正如洋思人讲的那样,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切切实实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在这里错误真正成为一种课程资源,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
期刊
在当今信息时代,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途径,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的养料。  而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最主要是从培养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工作很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
期刊
一、中国民俗中蕴藏的化学知识  我国历史悠久,大小节日众多,其中就蕴藏着不少化学知识。每年春节,大街小巷时闻鞭炮声,夜晚更是烟花绚丽。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节庆,都要施放烟火助兴。这鞭炮中的黑火药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化学成就。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硝二黄三木炭”,指
期刊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
期刊
调皮、捣蛋,这是我对晓辉的第一印象。  第一节科学课,学生对于陌生的我,显然觉得有点好奇,于是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便开始上课了。原本以为,学生对不熟悉的我会有所收敛,谁想到,他们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害羞”,上课才几分钟,小组与小组之间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这让我很恼火,管不了那么多,抓到一个就开始批评,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显然,学生被我的严厉给镇住了。原本以为,我的严厉把他们给制
期刊
爱是每个人的天性,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孩子的一切。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孩子在成长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给予孩子成
期刊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与思考,即使在同一时期也会有所不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使儿童获得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一门既不同于原有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也不同于原有的小学社会课,而是一门崭新的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促进学生对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