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樟子松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樟子松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樟子松;特征特性;播种育苗;造林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類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33-01
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地处甘肃省中部地区,距市区23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北纬35°46′,属黄土高原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 800~2 200 m。地下水资源枯竭,年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属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8 ℃,气温日差在14~19 ℃。初霜期9月中旬,终霜期4月中旬,平均无霜期152 d,≥10 ℃的积温2 124 ℃,稳定期121 d,平均日照时数为2 052 h。年均降水量386.3 mm,降雨集中在秋季,春季降水稀少,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干燥度1.9。该地土壤以灰钙土类的淡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很少,土壤贫瘠,pH值在7.5~8.5,呈弱碱性。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lica Litv.)为松科松属变种,具有防风固土效果良好、木材材质色泽亮丽、纹理清晰、防腐防蛀性强的特点,是营造各种防护林和速生用材林的优良树种。现将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 樟子松特征特性
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 m,最大胸径1 m左右,树冠稀疏针叶短小。根系发达,主根深达4 m以下,侧根丰富,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水分。樟子松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寒性极强,能忍受-50 ℃的低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在黑钙土、砂壤土、栗钙土、白浆土上均能生长。樟子松幼树从叶芽膨胀时开始高生长,5月中旬大部分形成顶芽,到 5 月末顶芽已基本形成,直至6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1-2]。一年中高生长量旺期是5月,占全年总生长量75%~85%,尤以5月中下旬生长最快。以后虽有少许的高生长,是由于顶芽逐渐形成的结果。粗生长和高生长几乎同时开始,但比高生长结束晚,一直延续到9月末,其中以5—8月生长较快[3]。樟子松栽后最初几年的高生长比较缓慢,特别是在栽后的第1年里,由于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比正常生长晚20~30 d。第2年高生长量平均10.6 cm,第5年年平均生长量38.8 cm,可见此时的高生长量已大大加快。
2 播种育苗造林技术
2.1 播种前准备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段为宜,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底肥要用经充分发酵的厩肥105 t/hm2左右,在做床前将厩肥施均匀撒在育苗地上,然后需深翻土壤,使肥料混合在土壤中。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实,为防止出苗参差不齐,进行催芽处理[4]。先将种子消毒后,用40 ℃的清水浸种24 h,捞出后放在室内,每天淘洗1次,待50%种子有裂口时即可播种,一般5~7 d即可。
2.2 播种
播种以春季最宜,当地表温度达到10 ℃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或条播,播种量60 kg/hm2。播后用草木灰、锯末及原床土覆盖1 cm厚,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3 苗期管理
春播种子一般15~20 d即可出苗,出苗前可喷洒除草醚除草,用药量为1~2 g/m2,喷后10 h不浇水。播种后到幼苗脱壳前需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注意防治松苗立枯病,若发生可用30%苏化911粉11.25 kg/hm2作药土,撒在苗床上,施药30 min后喷清水1次,洗掉叶上药液,以免产生药害。
2.4 造林
造林选用健壮无机械损伤的二至三年生苗为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樟子松造林,所需苗木要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防止苗木因生理干旱而枯死。长距离运输时,可通过及时洒水、覆盖草帘、蘸泥浆等方式保证苗木存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提前1个造林季节整地,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状况,蓄水保墒。采用水平沟整地,3 m为一带,埂高30 cm。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造林,可用隙植法进行栽植。用植树锹做成深50~55 cm、上口宽10~12 cm的缝隙,将苗根放入缝隙中,抖动一下苗木,使根系充分舒展,将苗木靠在缝隙的一壁,再在距第1缝隙8~10 cm处插进植树锹,将苗根挤深,使苗根与土壤密接,最后把第2孔隙填实,再踏实苗木周围的土壤,并及时浇水。用生根粉6号进行苗木处理,可提高成活率。栽植密度应适当密植,行距大,株距小,有利于幼树生长,使林分提早郁蔽,株行距采用1 m×2 m或1 m×3 m为宜。
2.5 造林后管护
造林当年秋季查看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地段,翌年需进行补植,每年中耕除草2~3次。在造林后1~2年内,冬季还应采取埋土越冬的防寒措施,翌春土壤解冻后撤除即可。
3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7.
[2] 侯志民.樟子松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0(5):22-23.
[3] 夏吾才让.樟子松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86.
[4] 刘立成,姜鹏,薛中宇.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23-24.
关键词 樟子松;特征特性;播种育苗;造林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類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33-01
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地处甘肃省中部地区,距市区23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北纬35°46′,属黄土高原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 800~2 200 m。地下水资源枯竭,年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属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8 ℃,气温日差在14~19 ℃。初霜期9月中旬,终霜期4月中旬,平均无霜期152 d,≥10 ℃的积温2 124 ℃,稳定期121 d,平均日照时数为2 052 h。年均降水量386.3 mm,降雨集中在秋季,春季降水稀少,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干燥度1.9。该地土壤以灰钙土类的淡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很少,土壤贫瘠,pH值在7.5~8.5,呈弱碱性。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lica Litv.)为松科松属变种,具有防风固土效果良好、木材材质色泽亮丽、纹理清晰、防腐防蛀性强的特点,是营造各种防护林和速生用材林的优良树种。现将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 樟子松特征特性
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 m,最大胸径1 m左右,树冠稀疏针叶短小。根系发达,主根深达4 m以下,侧根丰富,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水分。樟子松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寒性极强,能忍受-50 ℃的低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在黑钙土、砂壤土、栗钙土、白浆土上均能生长。樟子松幼树从叶芽膨胀时开始高生长,5月中旬大部分形成顶芽,到 5 月末顶芽已基本形成,直至6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1-2]。一年中高生长量旺期是5月,占全年总生长量75%~85%,尤以5月中下旬生长最快。以后虽有少许的高生长,是由于顶芽逐渐形成的结果。粗生长和高生长几乎同时开始,但比高生长结束晚,一直延续到9月末,其中以5—8月生长较快[3]。樟子松栽后最初几年的高生长比较缓慢,特别是在栽后的第1年里,由于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比正常生长晚20~30 d。第2年高生长量平均10.6 cm,第5年年平均生长量38.8 cm,可见此时的高生长量已大大加快。
2 播种育苗造林技术
2.1 播种前准备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段为宜,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底肥要用经充分发酵的厩肥105 t/hm2左右,在做床前将厩肥施均匀撒在育苗地上,然后需深翻土壤,使肥料混合在土壤中。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实,为防止出苗参差不齐,进行催芽处理[4]。先将种子消毒后,用40 ℃的清水浸种24 h,捞出后放在室内,每天淘洗1次,待50%种子有裂口时即可播种,一般5~7 d即可。
2.2 播种
播种以春季最宜,当地表温度达到10 ℃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方法采用撒播或条播,播种量60 kg/hm2。播后用草木灰、锯末及原床土覆盖1 cm厚,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3 苗期管理
春播种子一般15~20 d即可出苗,出苗前可喷洒除草醚除草,用药量为1~2 g/m2,喷后10 h不浇水。播种后到幼苗脱壳前需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注意防治松苗立枯病,若发生可用30%苏化911粉11.25 kg/hm2作药土,撒在苗床上,施药30 min后喷清水1次,洗掉叶上药液,以免产生药害。
2.4 造林
造林选用健壮无机械损伤的二至三年生苗为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樟子松造林,所需苗木要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防止苗木因生理干旱而枯死。长距离运输时,可通过及时洒水、覆盖草帘、蘸泥浆等方式保证苗木存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提前1个造林季节整地,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状况,蓄水保墒。采用水平沟整地,3 m为一带,埂高30 cm。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造林,可用隙植法进行栽植。用植树锹做成深50~55 cm、上口宽10~12 cm的缝隙,将苗根放入缝隙中,抖动一下苗木,使根系充分舒展,将苗木靠在缝隙的一壁,再在距第1缝隙8~10 cm处插进植树锹,将苗根挤深,使苗根与土壤密接,最后把第2孔隙填实,再踏实苗木周围的土壤,并及时浇水。用生根粉6号进行苗木处理,可提高成活率。栽植密度应适当密植,行距大,株距小,有利于幼树生长,使林分提早郁蔽,株行距采用1 m×2 m或1 m×3 m为宜。
2.5 造林后管护
造林当年秋季查看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地段,翌年需进行补植,每年中耕除草2~3次。在造林后1~2年内,冬季还应采取埋土越冬的防寒措施,翌春土壤解冻后撤除即可。
3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7.
[2] 侯志民.樟子松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0(5):22-23.
[3] 夏吾才让.樟子松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86.
[4] 刘立成,姜鹏,薛中宇.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