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营造和谐的高中数学课堂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目的是,一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努力,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发挥好育人作用,全面培养学生, 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一、学生观的重新审视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前提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在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态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六大解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意在把学习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的学生仍然没得到解放,而应试教育的竞争更加剧了学校教师、教学对学生个性的扼杀.
  首先,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数学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
  其次,要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数学教育者应视之为数学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数学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再次,要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从事教师职业,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因此,充满师爱的数学课堂才是和谐的数学课堂.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所以,我们要改变那种师生之间的主体──客体关系,还教学一个本真的师生关系,即“你──我关系”.在“你──我”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体交往,在相互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教师要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只要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使教师在与学生的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保障
  民主、平等是和谐数学课堂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并不存在尊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只有师生地位平等,才有可能发生对话,也只有在平等的主体间发生的对话.
  四、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和谐数学课堂的主要形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式教学”.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比如,与室验有关的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科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可是,最近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为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具有可探究性,而在课堂上盲目地探究.结果是学生很不情愿,教师很着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探究时,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225700)
其他文献
摘要:“以学生为本位”是近年来新课改的最重要理念之一,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检验的一个重要依据,近年来,“前置性作业”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本文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以高一化学为例研究高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性,分析高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优点,提出高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对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已经在各地广泛展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学科都要有新的思路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认识更清晰和深刻,在操作和实践能力上也大大提高了,逐渐对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研究的体验,应重视问题的发现、
  背景与目的:微卫星技术是检测染色体区段丢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这一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与癌前病变组织中染色体区段的丢失信息,寻找食管癌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  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课程教材中,较以前的教材对知识点的编排做了很多调整,特别是对平抛运动这一知识点的编排和引入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细分知识点,符合教学节奏  在旧人教的教材中,把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和理论推导放在了同一节中,内容多,重点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感觉时间紧,匆匆忙忙就讲完,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内容比较多,好像什么都听懂了,但是还是一头雾水,在做题解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笔
摘要:高中物理一直是高中教育中思维性障碍突出较为明显的一门学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学生不会学习、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对物理缺乏学习兴趣,都是导致物理教学事业不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对物理教学中,以衔接式,创造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式;创造式;深刻研究  一、物理学习,兴趣先行  物理学的逻辑应用很强,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能自觉的去思考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和发展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  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教科书的知识性强,但趣味性有所欠缺,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高中化学兴趣教学法的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 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任何教学模式的提出都应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有利于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和调节,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为提高学生的现代科学素质服务
在江苏省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学科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的地位到了低谷.本市中考试卷中化学分值只占60分,而且检测内容相当简单.学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导致学生在化学学科投入的精力就非常的有限,甚至连最基本的一些化学素养,都极度欠缺.可是江苏省高考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导致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遇难而退,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家长也
  本文通过甲型链球菌SN-34和SN-35株与化脓性链球菌32309-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1株共同培养,观察它们在共同培养时的生活状态。研究甲型链球菌SN-34和SN-35体外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