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促进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本文以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临海市旅游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总结了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旅游专业;旅游企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39-03
一、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3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指出:“改进中职学校教学方式包括多方面内容,核心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各省、区、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弱点就在校企合作,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践性比较强的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就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合作是促进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国外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其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最为典型。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校企合作,大部分属于短期的、不规范的、甚至是靠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合作上,始终没能形成长期的、规范的、系统的的整体行动,更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在政策法规上还缺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制约,一些企业也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动力;二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不具备主要由财政投入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条件。面对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我国该如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旅游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随着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结构和授课内容也要相应的发生改变。职业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包括让旅游企业参与制定人才模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方面,使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培养、技能培训等诸多方面充分采纳旅游企业的意见,从而获得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克服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方面的弊端。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确,按照旅游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基础文化课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专业理论以实用、实践为原则,还应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的问题是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例如,旅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旅游院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他们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实行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安排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增加他们一线工作的经历;二是安排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旅游企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三是直接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一线,把他们的实践经验引进课堂;四是长年或短期聘请旅游企业的行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
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旅游专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快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旅游企业作为自己的定点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作。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旅游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好、能力强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留用,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有一次技能节,旅游专业开展导游比赛,并邀请多家旅行社的经理来担任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明确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旅行社借机挑选所需人才。
(四)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校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培养合适的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旅游企业将学校确定为自己的培训基地,提高在职员工的文化水平和实践技能。
三、研究实现的目标及分析
(一)实行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实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体系。第一、二学年为专业基础学习,在校内进行;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一起按照教学和生产的双重标准对实习生进行阶段和期终考核,考核达标者可以获得轮岗或提薪的奖励。目前,学校先后与临海华侨大酒店、临海国贸大饭店、台州花园山庄、台州凤凰山庄等四、五星级酒店签订学生定点实习协议,大批量的落实学生专业实习岗位,每年稳定的向酒店输送实习生。这种安排的缺陷在于,如果学生发现了以前学习中的问题,并不能返回学校去弥补,因此学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工学结合”走向“工学交替”。
(二)成立了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旅游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成员有临海市旅游局、临海华侨大饭店、远洲国际大酒店、临海国贸大饭店、临海青年旅行社、临海交通旅行社、临海中国旅行社等。人员由学校和企业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开一次年会,通报各自的情况,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专业指导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联系不够密切,应设立联络员,平时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联络。 (三)采用了企业冠名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旅游专业采用了企业冠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旅游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校的人才供给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华侨大酒店、远洲国际大酒店、国贸大饭店、金川宾馆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四)吸纳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投资
学校旅游专业先后吸纳了几家酒店对学校实训设施进行投资。其中,远洲集团投资30万元,主要用于酒店前厅、客房样板房等;国贸大饭店投资20多万元,主要用于酒店餐厅、客房样板房等;华侨大酒店投资30多万元,其中10万元在前几年已赞助,作为专业建设等,约20万元主要用于酒店餐厅、客房样板房等。另外,这几家酒店还在旅游专业学生中设立奖学金。校企合作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学校也可以投资兴办旅游企业,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
(五)建立了教师下企业的制度
学校建立了教师下企业的制度,并把它作为专业课教师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先后去企业锻炼,比如专业教师已先后去大型旅行社、五星级饭店去挂职锻炼。教师下企业的制度,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旅游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六)引入企业培训课程
学校旅游专业从本地优秀的旅游企业引进培训教材,使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内容选择、标准制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效率。目前,我们编写整理的企业教材有《酒店员工手册》、《临海地陪导游词》、《临海全陪带团线路行程》等,今后还将编写《饭店英语》、《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教材,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七)开发校企直接利益点
学校旅游专业还是临海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在旅游企业进入淡季的时候我校专业教师可以去企业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另外,寒假期间,许多酒店因为外来员工返乡,人手严重不足;黄金周期间,旅行社因为团队太多、导游不够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岗实习,既解决旅游企业的用工荒,同时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校企“共赢”。
(八)拟创立旅游教学企业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旅游专业知识和人才优势,创立旅游教学企业,比如旅行社、招待所、餐厅等,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经营运作,在这些实体里,高年级学生可以担任管理层的职务,低年级学生担任基层服务人员的职务,但可以轮岗,低年级的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就可以在职务上进行晋升。这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既克服了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岗位单一,无法轮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弊端,又克服了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体的不真实性,取得非常好的实习效果。
四、研究后的认识与思考
(一)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不乏政府行政介入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在德国联邦政府行政介入下的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教育体制解决了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管理优势,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比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经过评估达到标准的,政府可以在资金上给予政策倾斜或税收上给予优惠等,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由于校企合作自发展起来,至今还没形成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职业学校有积极性但没有主动权,而企业有主动权却没有积极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法律责任,强制性推动校企合作。比如:通过法律的形式实施“用工准入制度”,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开辟直通车;从企业审批到年检等各个环节,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职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在当前政府尚未完全介入校企合作,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比如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校企直接利益点、创立旅游教学企业等。
参考文献:
[1]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04).
[2] 杜玉华.从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看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多赢效应[J].职业教育,2007,(06).
[3]陈志军.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4] 纪红坤.旅游酒店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08,(16).
[5] 任宣羽.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1,(09).
关键词:旅游专业;旅游企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39-03
一、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3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指出:“改进中职学校教学方式包括多方面内容,核心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各省、区、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弱点就在校企合作,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践性比较强的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就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合作是促进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国外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其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最为典型。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校企合作,大部分属于短期的、不规范的、甚至是靠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合作上,始终没能形成长期的、规范的、系统的的整体行动,更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在政策法规上还缺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制约,一些企业也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动力;二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不具备主要由财政投入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条件。面对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我国该如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旅游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随着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结构和授课内容也要相应的发生改变。职业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包括让旅游企业参与制定人才模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方面,使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培养、技能培训等诸多方面充分采纳旅游企业的意见,从而获得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克服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方面的弊端。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确,按照旅游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基础文化课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专业理论以实用、实践为原则,还应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的问题是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例如,旅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旅游院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他们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实行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安排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增加他们一线工作的经历;二是安排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旅游企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三是直接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一线,把他们的实践经验引进课堂;四是长年或短期聘请旅游企业的行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
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旅游专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快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旅游企业作为自己的定点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作。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旅游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好、能力强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留用,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有一次技能节,旅游专业开展导游比赛,并邀请多家旅行社的经理来担任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明确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旅行社借机挑选所需人才。
(四)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校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培养合适的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旅游企业将学校确定为自己的培训基地,提高在职员工的文化水平和实践技能。
三、研究实现的目标及分析
(一)实行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实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体系。第一、二学年为专业基础学习,在校内进行;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一起按照教学和生产的双重标准对实习生进行阶段和期终考核,考核达标者可以获得轮岗或提薪的奖励。目前,学校先后与临海华侨大酒店、临海国贸大饭店、台州花园山庄、台州凤凰山庄等四、五星级酒店签订学生定点实习协议,大批量的落实学生专业实习岗位,每年稳定的向酒店输送实习生。这种安排的缺陷在于,如果学生发现了以前学习中的问题,并不能返回学校去弥补,因此学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工学结合”走向“工学交替”。
(二)成立了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旅游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成员有临海市旅游局、临海华侨大饭店、远洲国际大酒店、临海国贸大饭店、临海青年旅行社、临海交通旅行社、临海中国旅行社等。人员由学校和企业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开一次年会,通报各自的情况,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专业指导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联系不够密切,应设立联络员,平时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联络。 (三)采用了企业冠名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旅游专业采用了企业冠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旅游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校的人才供给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华侨大酒店、远洲国际大酒店、国贸大饭店、金川宾馆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四)吸纳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投资
学校旅游专业先后吸纳了几家酒店对学校实训设施进行投资。其中,远洲集团投资30万元,主要用于酒店前厅、客房样板房等;国贸大饭店投资20多万元,主要用于酒店餐厅、客房样板房等;华侨大酒店投资30多万元,其中10万元在前几年已赞助,作为专业建设等,约20万元主要用于酒店餐厅、客房样板房等。另外,这几家酒店还在旅游专业学生中设立奖学金。校企合作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学校也可以投资兴办旅游企业,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
(五)建立了教师下企业的制度
学校建立了教师下企业的制度,并把它作为专业课教师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先后去企业锻炼,比如专业教师已先后去大型旅行社、五星级饭店去挂职锻炼。教师下企业的制度,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旅游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六)引入企业培训课程
学校旅游专业从本地优秀的旅游企业引进培训教材,使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内容选择、标准制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效率。目前,我们编写整理的企业教材有《酒店员工手册》、《临海地陪导游词》、《临海全陪带团线路行程》等,今后还将编写《饭店英语》、《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教材,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七)开发校企直接利益点
学校旅游专业还是临海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在旅游企业进入淡季的时候我校专业教师可以去企业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另外,寒假期间,许多酒店因为外来员工返乡,人手严重不足;黄金周期间,旅行社因为团队太多、导游不够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岗实习,既解决旅游企业的用工荒,同时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校企“共赢”。
(八)拟创立旅游教学企业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旅游专业知识和人才优势,创立旅游教学企业,比如旅行社、招待所、餐厅等,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经营运作,在这些实体里,高年级学生可以担任管理层的职务,低年级学生担任基层服务人员的职务,但可以轮岗,低年级的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就可以在职务上进行晋升。这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既克服了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岗位单一,无法轮岗,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弊端,又克服了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体的不真实性,取得非常好的实习效果。
四、研究后的认识与思考
(一)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中不乏政府行政介入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在德国联邦政府行政介入下的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教育体制解决了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管理优势,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比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经过评估达到标准的,政府可以在资金上给予政策倾斜或税收上给予优惠等,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由于校企合作自发展起来,至今还没形成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职业学校有积极性但没有主动权,而企业有主动权却没有积极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法律责任,强制性推动校企合作。比如:通过法律的形式实施“用工准入制度”,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开辟直通车;从企业审批到年检等各个环节,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职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在当前政府尚未完全介入校企合作,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比如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校企直接利益点、创立旅游教学企业等。
参考文献:
[1]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04).
[2] 杜玉华.从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看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多赢效应[J].职业教育,2007,(06).
[3]陈志军.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4] 纪红坤.旅游酒店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08,(16).
[5] 任宣羽.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