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用文字书写灵魂,用文字倾诉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写作是一种情感性的体验活动,是人的真实情感宣泄,而现在的许多中学生视“文”为“天敌”,往往望“文”生畏。有的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写;有的洋洋洒洒上千字,却不知所云;有的寥寥数字,言简而意不明,有的假情假意,真情不在……写作的主要问题是“假大空”,立意“庸”,材料“枯”,结构“套”,语言“死”,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反思学生的写作现状,感情不真挚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情节虚构:有些学生编造虚假情节,来制造所谓的感动。如:自己是失足青年,或是家庭贫困,或是父母非病即残等,来骗取老师的同情。
   2.虛情假意:明明是花季少年,却硬要装出一副历尽沧桑、老气横秋、悲愁难遣的样子。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是遭遇了人生坎坷和痛苦,于是乎动辄就“身心麻木”“心灵冰封”“失去自我”甚至“看破人生”。
   3.矫揉造作:一学生记叙自己有一次夜晚生病发高烧,妈妈一摸发现烧到39.5℃。此时偏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妈妈什么都不顾,一把抱起“我”冲出房门,健步如飞地奔向十几里开外的医院……后来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就是妈妈的希望,你是我们家的未来。希望你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永远不放弃,像小草一样地生活,沐浴着晨光,惬意地滋长;像小草一样地生活,顶开头顶的巨石,冲破束缚自由的茧……”
   首先文中将母亲写成体温计,写成运动健将,不符合生活实际;其次又把朴实的农民母亲写成了一个极具诗意的诗人,那一番哲理性的诗意语言,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农民身份。不难看出学生在作文时真情实感的严重缺失!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出含有生活的真、思想的善、情感的美的文章呢?下面就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眼睛。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一颗慧心,教会学生用慧眼去观察,用慧心去体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去听,去看,去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听得到、看得见、亲身体验,触发学生写作灵感和兴趣,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就会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力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比如:我让班上每个同学准备一本练笔日记(生活成长日记本),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倾于笔端,自由抒写。其次,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平时可以跟学生亲切交谈和鼓励,多角度欣赏学生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欲望,从而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多读好书,读写结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这些语句指出了学习写作文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做到读写结合。
   三、用真心抒真情
   写作本是“生命与生命的表达与沟通”,学生写作或众口一词,或人云亦云,就是缺少自我真心的表现。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仿佛看到作家站在书后,注视着读者,期待读者体味他的良苦用心,试看世间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浸透着作者的血泪。因此用我手写我心才是最真实的写作。如:一位学生的练笔日记上有一篇“妈妈的味道”的小文,开头写道:“妈妈的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这味道没有香水的浓郁,没有花朵的芬芳,我妈妈的味道——煎蛋的味道。”文章的最后写道:“我喜欢妈妈的味道,正是妈妈的独特味道让我快乐幸福地成长。”把生活中的母亲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心灵行走的足迹,读来倍感亲切。所以写作文就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言,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向社会,躬身实践。古人云:“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读生活,读实践,读社会,读心灵。于丹说:“知识固然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经验,而比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是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绝不是只从书本到书本,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透彻地领悟,恰当地表达。总之,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很多的,但只要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心声写文章,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越来越浓,水平会越来越高。
其他文献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碧色麦浪,那是手捧书卷心海徜徉从飘窗望见的景象——风吹诗长,满垄书香。   是书籍的给养,让丑小鸭不孤单。   从小我就不是个漂亮娃娃,皮肤不白皙,浓眉之下单眼皮小眼睛,高额头、高颧骨、深眼窝,并不符合东方大众审美标准。这使得天生敏感的我寡言少语。可我从不孤单,因为有书相伴。   是书籍的阳光,让丑小鸭头颅高昂。   看书多,自然学习好。我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同学学习的
期刊
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现阶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仍存在管理模式僵化等问题,家长不配合班主任也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班主任如何优化管理手段和方式成为当前班主任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究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采用人文关怀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对学生一直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经常会发生许多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进行即兴发挥,以调节课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正确而合理的即兴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挖掘文本内涵;有利于挖掘创新潜能、达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即兴发挥;调节气氛;激活思维;挖掘潜能  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框架是预知的,但教学活动却是千变万化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谁也无
期刊
一直以来,学校的传统文化课都是由语文老师兼课。一门是国家课程,必考试的学科;一门是地方课程,没有考试的压力。语文老师往往自然不自然地把传统文化课占用,上成了语文课。即使正常上课,学生也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连书都不带,课堂纪律相对比较差。其实,不只是传统文化课,除语、数、外考试学科之外的课程,情形都差不多。这不止是因为学生不重视,也和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本学期,学校安排传统文化课由语文老师换班上
期刊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帮助很大。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帮助很大;其次,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一个场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制定更完善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的直接受益人。  一、课前预习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
期刊
基于新时代教育的背景,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育。情境教学法的融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拓展,对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尤为关键。因此,教师要加以重视,变革观念,将情境教学合理融入日常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氛围,集中注意力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课程,是人类文化
期刊
近年来,明显看到教室里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新学期开学,班主任最闹心的事是家长、学生要求往前调座位,近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反思。学生近视情况究竟如何?都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有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我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班级学生视力现状   暑假结束,班里又有2名学生戴上了近视眼镜。从级部来看,有10名同学“加入”了近視的行列,纵观整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纳。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静态的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海量存储信息,提供丰富资源   网络用户可以彼此联系、相互沟通,能打破地域的界限。学生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获得散文、诗歌、小说等体
期刊
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应运而生。它是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助推器,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大纲,并没有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界定,而是对我们的高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即立德树人、服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學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教材的识字量大,专注学习的时间短等问题。教师也面临着课堂有时难以驾驭,总有学生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活力,发挥他们的潜力,达到乐学爱学的目的呢?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