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学校的传统文化课都是由语文老师兼课。一门是国家课程,必考试的学科;一门是地方课程,没有考试的压力。语文老师往往自然不自然地把传统文化课占用,上成了语文课。即使正常上课,学生也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连书都不带,课堂纪律相对比较差。其实,不只是传统文化课,除语、数、外考试学科之外的课程,情形都差不多。这不止是因为学生不重视,也和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本学期,学校安排传统文化课由语文老师换班上课,我给七班上课。刚开始,学生的表现还不错,但是两节课后,当初的新鲜感过去了,学生对上课的兴趣越来越淡。作为任课老师,我倍感压力。如何轻松有效地上好这门课?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那次课堂上的“飞花令”小环节,因为一组同学偷偷查阅诗词工具书,两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我突然灵机一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竞争意识强,争强好胜,何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尝试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呢?
说做就做。我先根据座位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由三个四人小组组成。竞赛分成四部分:朗读教材、知识问答、拓展故事、课堂纪律。我选择了教材的第三单元进行尝试。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建筑,其中包括城、桥、塔、楼四个方面的内容,每组认领本组要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一课时的比赛内容是朗读教材。由四人小组互助学习课文内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小组合作读熟教材。要求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准备时间为10分钟。然后每组随机抽查四名学生的朗读,根据朗读情况打分,每名学生满分5分,共计20分。学生紧张忙碌地查字典,标读音,忙得不亦乐乎,分工合作朗读教材,互相纠正、指导,唯恐给小组丢分。这样,既巩固了语文课上查字典的知识,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第二课时比赛的内容为知识竞答。每组同学将认为的知识点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老师随机点拨、强调,统一之后,小组合作熟记、互相提问。教师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后做成问答题,写在纸条上。每组成员分别抽签答题,自主答对得5分,四人小组帮忙答对得3分,小组成员帮助答对得2分。答题环节孩子们屏息凝神,神情庄重,用心答题,积极参与。答对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组成员情不自禁地鼓掌;答不对时,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一片惋惜之声。竞赛答题,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第三课时比赛内容为拓展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学习的教材内容,课下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或名人轶事,或奇趣杂谈……台上的学生谈得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增。
纪律分贯穿竞赛的始终。一是讨论交流的声音不能影响别人,二是做到认真倾听。做得好的小组加分,不好的适当扣分,保证整节课都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每次竞赛下来,根据得分评选出本周“周冠军”,一轮竞赛结束正好四周,根据总得分评选出“月冠军”。我和学生约定一直进行下去,评选出年度冠军。以此使学生持续保持对学习、竞赛的期待。下课了,看到学生们还在意犹未尽地议论着,兴奋之中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满足……
这次小小的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带教材的学生越来越少,带字典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语文老师多次强调都没做到的事!传统文化课成为孩子们每周的期待。
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改变,竟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课变得如此生动有趣!我们常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难适应。因此,在教學实践中,我们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那次课堂上的“飞花令”小环节,因为一组同学偷偷查阅诗词工具书,两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我突然灵机一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竞争意识强,争强好胜,何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尝试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呢?
说做就做。我先根据座位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由三个四人小组组成。竞赛分成四部分:朗读教材、知识问答、拓展故事、课堂纪律。我选择了教材的第三单元进行尝试。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建筑,其中包括城、桥、塔、楼四个方面的内容,每组认领本组要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一课时的比赛内容是朗读教材。由四人小组互助学习课文内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小组合作读熟教材。要求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准备时间为10分钟。然后每组随机抽查四名学生的朗读,根据朗读情况打分,每名学生满分5分,共计20分。学生紧张忙碌地查字典,标读音,忙得不亦乐乎,分工合作朗读教材,互相纠正、指导,唯恐给小组丢分。这样,既巩固了语文课上查字典的知识,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第二课时比赛的内容为知识竞答。每组同学将认为的知识点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老师随机点拨、强调,统一之后,小组合作熟记、互相提问。教师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后做成问答题,写在纸条上。每组成员分别抽签答题,自主答对得5分,四人小组帮忙答对得3分,小组成员帮助答对得2分。答题环节孩子们屏息凝神,神情庄重,用心答题,积极参与。答对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组成员情不自禁地鼓掌;答不对时,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一片惋惜之声。竞赛答题,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第三课时比赛内容为拓展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学习的教材内容,课下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或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或名人轶事,或奇趣杂谈……台上的学生谈得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增。
纪律分贯穿竞赛的始终。一是讨论交流的声音不能影响别人,二是做到认真倾听。做得好的小组加分,不好的适当扣分,保证整节课都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每次竞赛下来,根据得分评选出本周“周冠军”,一轮竞赛结束正好四周,根据总得分评选出“月冠军”。我和学生约定一直进行下去,评选出年度冠军。以此使学生持续保持对学习、竞赛的期待。下课了,看到学生们还在意犹未尽地议论着,兴奋之中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满足……
这次小小的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带教材的学生越来越少,带字典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语文老师多次强调都没做到的事!传统文化课成为孩子们每周的期待。
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改变,竟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课变得如此生动有趣!我们常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难适应。因此,在教學实践中,我们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