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家庭、学校、社会对成绩差的学生教育十分严格,而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育则较放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也有缺点,但我们往往因欣赏他们的优点而忽略了他们的缺点,致使一些优生的缺点成了缺陷,教训是沉痛的。因此,加强对“优生”的管理教育,应引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中,我根据“优生”表现的不同弱势,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教育,下面就把我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对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优生”的教育
这部分“优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他们整天陶醉在昨天的鲜花与掌声中,再加上教师、家长对其缺点采取放任态度,使他们缺乏感恩之心,看不起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对这种“优生”,教师千万迁就不得。在课堂上,我专挑有一点深难度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若回答对了,我点头默许;若答错了或者答不上时,课后我会找他们继续探讨、研究难题,用自身审慎的治学态度给他们做出示范,警示他们要谦虚谨慎,明白狂妄傲慢是学习的大敌,使其从内心折服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很有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抑制了他们傲慢狂妄的行为。
二、對虚荣心强、自私自利的“优生”的教育
这类学生对学习绝对是百分之百认真、投入,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自己顾自己,他人、集体与他无关,对自己份内的事应付,对集体的活动和班内的日常事务袖手旁观,至于能利用学习上的优势去帮助其他同学则更是难上加难,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团体合作精神,属于“觉悟低”这一类。对这种“优生”,班主任应运用教育机智,点拨、提醒的方式找其谈话,教育他们摆正位置,让他们了解只有全体同学都进步了,自己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还可以利用他们生活上有困难时,别人给予他们帮助的事例进行教育。实践证明,这样取得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对争强好胜、妒嫉心强的“优生”的教育
当个别“优生”发现某个学生超过了自己,受到教师青睐,就挖苦讽刺人家,甚至笼络一批人去围攻人家。这种“优生”是班集体中危害最大的害群之马。我的做法是借班会课有针对性又不点名地批评这种现象,或找一些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书报文章,有意识地让好嫉妒的“优生”读给大家听,这样既教育了大家,又重点教育了好胜嫉妒的“优生”。这种含蓄的批评使他们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又保全了他们的面子,比个别性的直言批评效果好多了。
四、对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的“优生”的教育
个别“优生”由于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一旦遇到挫折和批评,就会承受不起,有的一蹶不振,失去自信;有的寻死觅活产生过激行为。对这种心理脆弱、耐挫力极差的“优生”,我首先给他们创设接受批评和受挫的氛围。如: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优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能够虚心而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其次,还可用谨慎的规劝,温和的告诫语和他们谈话,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
总之,教师在对“优生”教育时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批评他们的缺点,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使他们德才并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生。
(作者单位:067303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心校)
在教学中,我根据“优生”表现的不同弱势,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教育,下面就把我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对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优生”的教育
这部分“优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他们整天陶醉在昨天的鲜花与掌声中,再加上教师、家长对其缺点采取放任态度,使他们缺乏感恩之心,看不起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对这种“优生”,教师千万迁就不得。在课堂上,我专挑有一点深难度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若回答对了,我点头默许;若答错了或者答不上时,课后我会找他们继续探讨、研究难题,用自身审慎的治学态度给他们做出示范,警示他们要谦虚谨慎,明白狂妄傲慢是学习的大敌,使其从内心折服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很有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抑制了他们傲慢狂妄的行为。
二、對虚荣心强、自私自利的“优生”的教育
这类学生对学习绝对是百分之百认真、投入,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自己顾自己,他人、集体与他无关,对自己份内的事应付,对集体的活动和班内的日常事务袖手旁观,至于能利用学习上的优势去帮助其他同学则更是难上加难,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团体合作精神,属于“觉悟低”这一类。对这种“优生”,班主任应运用教育机智,点拨、提醒的方式找其谈话,教育他们摆正位置,让他们了解只有全体同学都进步了,自己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还可以利用他们生活上有困难时,别人给予他们帮助的事例进行教育。实践证明,这样取得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对争强好胜、妒嫉心强的“优生”的教育
当个别“优生”发现某个学生超过了自己,受到教师青睐,就挖苦讽刺人家,甚至笼络一批人去围攻人家。这种“优生”是班集体中危害最大的害群之马。我的做法是借班会课有针对性又不点名地批评这种现象,或找一些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书报文章,有意识地让好嫉妒的“优生”读给大家听,这样既教育了大家,又重点教育了好胜嫉妒的“优生”。这种含蓄的批评使他们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又保全了他们的面子,比个别性的直言批评效果好多了。
四、对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的“优生”的教育
个别“优生”由于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一旦遇到挫折和批评,就会承受不起,有的一蹶不振,失去自信;有的寻死觅活产生过激行为。对这种心理脆弱、耐挫力极差的“优生”,我首先给他们创设接受批评和受挫的氛围。如: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优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能够虚心而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其次,还可用谨慎的规劝,温和的告诫语和他们谈话,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
总之,教师在对“优生”教育时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批评他们的缺点,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使他们德才并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生。
(作者单位:067303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