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病员早日康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 低体温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67-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术期 “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 药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 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1 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时 ,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温度调节 ,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 3倍[5 ]。
研究表明 ,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 增加至 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 20 倍[6 ]。另外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 ,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 加温和湿化作用 ,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 ,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1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 ,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 21 ℃时 ,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近年来 ,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4 ℃。由此可见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13 机体散热因素 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 ,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 ,体表暴露面积大 ,手术切口大 ,肠管、 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 ,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 ,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8 ]。
1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15~1 ℃。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 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 ,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2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20 ]。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流 ,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 ,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 ,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212 调节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
213 覆盖物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冬天加盖毛毯、棉被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及危重病人
214 电热毯的应用
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 ,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 ,防止漏电 ,病人睡在电热毯上 ,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 ,病人睡在水毯上 ,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 ,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 ℃。
21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 ,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 ,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 ,可用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23 ]。
216 呼吸道的加温 热化气体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25 ]。
3 小结
目前 ,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 ,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早日康复。同时 ,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而且方法简单、 易行 ,适宜在临床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深化了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 1 ]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 (9) :7122714.
[ 2 ] 赵书娥,尹灵朔,赵 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 (1) :12213.
[ 3 ] 卿恩明,赵文度,王学勇. 麻醉与低体温[ J ] .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 ,5 (1) :89.
[4 ] 赵 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J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 ,1 (10) :887.
关键词:围手术期 低体温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67-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术期 “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 药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 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1 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时 ,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温度调节 ,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 3倍[5 ]。
研究表明 ,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 增加至 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 20 倍[6 ]。另外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 ,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 加温和湿化作用 ,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 ,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1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 ,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 21 ℃时 ,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近年来 ,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4 ℃。由此可见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13 机体散热因素 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 ,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 ,体表暴露面积大 ,手术切口大 ,肠管、 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 ,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 ,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8 ]。
1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15~1 ℃。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 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 ,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2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20 ]。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流 ,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 ,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 ,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212 调节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
213 覆盖物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冬天加盖毛毯、棉被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及危重病人
214 电热毯的应用
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 ,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 ,防止漏电 ,病人睡在电热毯上 ,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 ,病人睡在水毯上 ,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 ,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 ℃。
21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 ,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 ,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 ,可用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23 ]。
216 呼吸道的加温 热化气体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25 ]。
3 小结
目前 ,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 ,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早日康复。同时 ,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而且方法简单、 易行 ,适宜在临床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深化了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 1 ]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 (9) :7122714.
[ 2 ] 赵书娥,尹灵朔,赵 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 (1) :12213.
[ 3 ] 卿恩明,赵文度,王学勇. 麻醉与低体温[ J ] .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 ,5 (1) :89.
[4 ] 赵 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J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 ,1 (10) :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