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开放大学内外两方面所表现出的办学特征审视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现状;从学科的内涵及其体系特征出发,围绕学科、专业和课程间所固有的内在辩证关系,结合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阐述学科建设对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影响当前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促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大学 学科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其寓意不可谓不深远,其内涵不可谓不丰富。首先,明确了电大这一我国继续教育主力军的最终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成为开放大学,即不论是已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和已试点的省级开放大学,还是尚未试点的省级电大,用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目标去进行学校建设或“未雨绸缪”,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办好开放大学”不仅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大学教育,需要准确定位和科学选择才能够支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微观过程,找到并最终走出一条“办好开放大学”之路。
一、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现状
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学科建设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建设,究其原因,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即教学质量必须依靠相应的学科条件做保证。我们可从内外两方面对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现状进行评价。
从开放大学的外部办学特征来看,就招生规模而言,电大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学;就办学时间而言,在全世界的开放大学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时间最早(英国于1969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和广州在1960年就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但“在教育层次上却是最低的一个学校,没有学位授予权,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和学科队伍”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从内部看,电大教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普遍较低,科研论文数量少(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的尤其少),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更少。
两者结合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科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甚至没有做过学科建设规划,或者根本没有提及学科建设问题,存在“只强调教师的适应性,不注重教师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学术水平;只追求办学规模,炫耀办学成就及历史,不去从学科和学科建设上去打造办学实力和发展能力。”的普遍现象。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过去电大的办学行政化主导严重,学术权力得不到足够尊重,办学理念、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明显不同于普通高校。
就全国而言,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地方电大的学科建设经验与能力严重缺乏,学科梯队、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和国外开放大学相比,还是相较于适应电大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学科、专业与课程内在关系辨析
开放大学的教学活动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为数众多的课程来实现;而课程的各种集合则形成各种专业;学科则通过课题、课程等影响专业,学科水平决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办出高水平的专业。唯有认识和理清学科、专业和课程间这种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内在辩证关系,才能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办好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知识形态上看,学科是基于有效生产、传播的知识分类,是一门领域清晰的知识体系,源于知识劳动的分工而得以发展,因而是大学的细胞。”。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基于劳动分工而产生并与社会分工相对应。专业既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联系知识开发(学科)和知识传授(课程、教学)的中介,而课程又是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中介,课程不仅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完成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而且在课程教学中所产生的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将“反过来”刺激学科和专业的探索与发展。
图1直观地揭示出学科、专业和课程间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
图1 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与课程内在关系
三、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建设过程中,大学教师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学术隶属关系下某个学科的学术工作与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行政隶属关系下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某一专业或某一门课程的授课人,事关学科建设的“成”与“败”,因此,学科建设的关键,无疑是以师资为核心的队伍建设。归纳起来,目前开放大学在学科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思想薄弱,缺乏科研氛围和意识
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与电大多年来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有关,教师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学科、专业概念已日渐模糊。
(二)师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传统电大教师的学历结构层次偏低,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也低于普通高校教师。由于电大在教师功能定位与职能分配上严重失调,兼职教师大多是其他高校的专业学科教师和课程专家,定位于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而专职教师多是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定位于管理与服务,无形中就导致电大一直不能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
(三)师资队伍分散没有形成学科合力,兼职教师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
通常来看,一个省级开放大学加上市州电大的专兼职教师,就某一学科而言,在数量上与普通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由于队伍分散,学科力量没得到应有整合,学科团队难以形成,学科实力大打折扣。
(四)缺乏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建设的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的缺失,自然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系统规划,定位不明确,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和困惑,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同时,开放大学在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不足也制约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五)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差、影响小
当前,开放大学必须迈过获得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独立开办专业权这一道道“难关”,而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现状是很难去支撑获批的。
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对策研究
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基于“大学”发展规律和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定位及其远程、开放、面向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重点与路径,提升开放大学学术水平,推动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下面将从学校制度建设、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促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评价制度,加大科研激励力度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告诉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个体在做出自身行为决策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权衡该行为所花费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开放大学教师并不例外。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培育科研意识,并从制度层面减少从事科研工作的“边际成本”,增大其“边际收益”和忽视、放弃科研的“边际成本”,逐渐将大家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由“可有可无”转变到“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二)努力打造满足开放大学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修养的教师队伍
开放大学的建设,使原本就薄弱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更高的要求。为此,既要从数量上扩大师资队伍,更要从质量上提高师资水平,还要结合学科实际,优化师资结构。就开放大学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而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种结合不仅需要体现在专业划分、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手段采纳等细节,诚邀企业行业专家加盟教学团队尤为重要,来自行业一线的专家在带来丰富、鲜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与思考会反过来带给教学团队更深的理论思考、更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除“请进来”外,开放大学更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并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开放大学更加“开放”,如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成果报奖等。
另一方面,传统电大教师转型为合格的开放大学教师需要一定时间,学校应给予充分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思和主动转型,让他们认识到,开放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将是一种“新常态”,在意味着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同时也是新机遇。
(三)联合市州电大形成学科合力
省级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一定要讲“开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整合市州电大学科力量,构建更加紧密的学科联合工作机制,如以网络为支撑,加强交流与研讨,加强学科中心组成员间的联系,联合申报课题、联合发表论文、联合报奖等。
(四)在科学定位基础上建设特色学科专业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对开放大学的定位,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也不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而是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特别是成人的学历教育。而学科定位要在与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区域特色,明确学科建设的高度和宽度。为此,必须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整合本地乃至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开放教育、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等各种类型的专业,调整、规范专业设置,使之靠近重点发展的各大学科门类,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一批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相互依存、凸显“三个融合”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五)狠抓素质教育,“反哺”学科建设
开放大学的培养定位决定其培养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技能型特征,强调的是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而目标的实现唯有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着力塑造培养对象的先进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实际上解决的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通过素质教育“倒逼”我们去着力解决诸多需要学科力量去支撑实际应用中所折射出的深层次学术问题,从而“反哺”学科建设。
五、结束语
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教学基本建设,必须从办学定位、现有办学条件和服务方向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唯有大力推进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科建设,并以不断提高的学科能力提升开放教育水平,落实教学过程,用学科成果支撑已设置的专业和支持更多的新专业设置需求,才能让大学固有的教育规律和发展规律在开放大学同样得到尊重,让大学的学术性在开放大学得到回归,从而让开放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纪平,杨亭亭,李松.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2):28-33.
[3]严继昌.电大应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0(06):39.
[4]魏小琳.让大学真正“学”起来[N].中国教育报, 2011-11-16(6).
[5]叶志明,邓斐公,周锋,等.对学科、专业和课程及其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37-42.
[6]韩竟.推进电大学科建设,构建新型开放大学[W]. 孙福万网站,教育塔,电大教育,2008-12-08.
[7]余善云.中国开放大学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2): 47-53.
[8]罗骥,施旭东,杨美和,等.地方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以云南开放大学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03): 10-13.
[9]赵风全.开放教育金融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国家和地方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双重视角[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0]余红君.向开放大学教师华丽蜕变[J].中国远程教育, 2014(04).
【关键词】开放大学 学科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其寓意不可谓不深远,其内涵不可谓不丰富。首先,明确了电大这一我国继续教育主力军的最终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成为开放大学,即不论是已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和已试点的省级开放大学,还是尚未试点的省级电大,用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目标去进行学校建设或“未雨绸缪”,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办好开放大学”不仅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大学教育,需要准确定位和科学选择才能够支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微观过程,找到并最终走出一条“办好开放大学”之路。
一、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现状
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学科建设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建设,究其原因,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即教学质量必须依靠相应的学科条件做保证。我们可从内外两方面对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现状进行评价。
从开放大学的外部办学特征来看,就招生规模而言,电大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学;就办学时间而言,在全世界的开放大学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时间最早(英国于1969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和广州在1960年就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但“在教育层次上却是最低的一个学校,没有学位授予权,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和学科队伍”却是不争的事实。
再从内部看,电大教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普遍较低,科研论文数量少(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的尤其少),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更少。
两者结合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科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甚至没有做过学科建设规划,或者根本没有提及学科建设问题,存在“只强调教师的适应性,不注重教师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学术水平;只追求办学规模,炫耀办学成就及历史,不去从学科和学科建设上去打造办学实力和发展能力。”的普遍现象。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过去电大的办学行政化主导严重,学术权力得不到足够尊重,办学理念、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明显不同于普通高校。
就全国而言,由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地方电大的学科建设经验与能力严重缺乏,学科梯队、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和国外开放大学相比,还是相较于适应电大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学科、专业与课程内在关系辨析
开放大学的教学活动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为数众多的课程来实现;而课程的各种集合则形成各种专业;学科则通过课题、课程等影响专业,学科水平决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办出高水平的专业。唯有认识和理清学科、专业和课程间这种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内在辩证关系,才能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办好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知识形态上看,学科是基于有效生产、传播的知识分类,是一门领域清晰的知识体系,源于知识劳动的分工而得以发展,因而是大学的细胞。”。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基于劳动分工而产生并与社会分工相对应。专业既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联系知识开发(学科)和知识传授(课程、教学)的中介,而课程又是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中介,课程不仅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完成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而且在课程教学中所产生的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将“反过来”刺激学科和专业的探索与发展。
图1直观地揭示出学科、专业和课程间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
图1 开放大学学科、专业与课程内在关系
三、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建设过程中,大学教师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学术隶属关系下某个学科的学术工作与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行政隶属关系下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某一专业或某一门课程的授课人,事关学科建设的“成”与“败”,因此,学科建设的关键,无疑是以师资为核心的队伍建设。归纳起来,目前开放大学在学科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思想薄弱,缺乏科研氛围和意识
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与电大多年来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有关,教师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学科、专业概念已日渐模糊。
(二)师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传统电大教师的学历结构层次偏低,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也低于普通高校教师。由于电大在教师功能定位与职能分配上严重失调,兼职教师大多是其他高校的专业学科教师和课程专家,定位于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而专职教师多是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定位于管理与服务,无形中就导致电大一直不能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
(三)师资队伍分散没有形成学科合力,兼职教师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
通常来看,一个省级开放大学加上市州电大的专兼职教师,就某一学科而言,在数量上与普通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由于队伍分散,学科力量没得到应有整合,学科团队难以形成,学科实力大打折扣。
(四)缺乏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建设的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的缺失,自然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系统规划,定位不明确,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和困惑,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同时,开放大学在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不足也制约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五)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差、影响小
当前,开放大学必须迈过获得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独立开办专业权这一道道“难关”,而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现状是很难去支撑获批的。
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对策研究
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基于“大学”发展规律和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定位及其远程、开放、面向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重点与路径,提升开放大学学术水平,推动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下面将从学校制度建设、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促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评价制度,加大科研激励力度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告诉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个体在做出自身行为决策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权衡该行为所花费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开放大学教师并不例外。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培育科研意识,并从制度层面减少从事科研工作的“边际成本”,增大其“边际收益”和忽视、放弃科研的“边际成本”,逐渐将大家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由“可有可无”转变到“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二)努力打造满足开放大学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修养的教师队伍
开放大学的建设,使原本就薄弱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更高的要求。为此,既要从数量上扩大师资队伍,更要从质量上提高师资水平,还要结合学科实际,优化师资结构。就开放大学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而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种结合不仅需要体现在专业划分、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手段采纳等细节,诚邀企业行业专家加盟教学团队尤为重要,来自行业一线的专家在带来丰富、鲜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与思考会反过来带给教学团队更深的理论思考、更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除“请进来”外,开放大学更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并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开放大学更加“开放”,如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成果报奖等。
另一方面,传统电大教师转型为合格的开放大学教师需要一定时间,学校应给予充分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思和主动转型,让他们认识到,开放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将是一种“新常态”,在意味着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同时也是新机遇。
(三)联合市州电大形成学科合力
省级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一定要讲“开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整合市州电大学科力量,构建更加紧密的学科联合工作机制,如以网络为支撑,加强交流与研讨,加强学科中心组成员间的联系,联合申报课题、联合发表论文、联合报奖等。
(四)在科学定位基础上建设特色学科专业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对开放大学的定位,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也不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而是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特别是成人的学历教育。而学科定位要在与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区域特色,明确学科建设的高度和宽度。为此,必须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整合本地乃至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开放教育、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等各种类型的专业,调整、规范专业设置,使之靠近重点发展的各大学科门类,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一批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相互依存、凸显“三个融合”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五)狠抓素质教育,“反哺”学科建设
开放大学的培养定位决定其培养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技能型特征,强调的是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而目标的实现唯有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着力塑造培养对象的先进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实际上解决的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通过素质教育“倒逼”我们去着力解决诸多需要学科力量去支撑实际应用中所折射出的深层次学术问题,从而“反哺”学科建设。
五、结束语
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教学基本建设,必须从办学定位、现有办学条件和服务方向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唯有大力推进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科建设,并以不断提高的学科能力提升开放教育水平,落实教学过程,用学科成果支撑已设置的专业和支持更多的新专业设置需求,才能让大学固有的教育规律和发展规律在开放大学同样得到尊重,让大学的学术性在开放大学得到回归,从而让开放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纪平,杨亭亭,李松.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2):28-33.
[3]严继昌.电大应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J].中国远程教育,2010(06):39.
[4]魏小琳.让大学真正“学”起来[N].中国教育报, 2011-11-16(6).
[5]叶志明,邓斐公,周锋,等.对学科、专业和课程及其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37-42.
[6]韩竟.推进电大学科建设,构建新型开放大学[W]. 孙福万网站,教育塔,电大教育,2008-12-08.
[7]余善云.中国开放大学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2): 47-53.
[8]罗骥,施旭东,杨美和,等.地方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以云南开放大学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03): 10-13.
[9]赵风全.开放教育金融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国家和地方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双重视角[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0]余红君.向开放大学教师华丽蜕变[J].中国远程教育,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