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背诵,这一语言输入方法的地位一落千丈。背诵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记忆规律,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加以启发和引导,实现机械式背诵到理解记忆的转变,让学生轻松学习经典著作中的语言、用词、用句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因此,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背诵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背诵方法 记忆规律
背诵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师生曾经将其与死记硬背联系起来,对其不屑一顾,现在逐渐认识到,背诵在语文教学中仍有借鉴之处。背诵有利于学生掌握原始素材,培养语感,为写作储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背诵的重要性与理论基础
背诵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作为素质教育的借鉴,对于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1]。背诵离不开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之别。少年时期,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机械记忆能力超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2]。
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与遗忘是相伴随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可到达原有记忆材料的75%。此后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有所减少。针对记忆规律,我们要采用高频率重复记忆的技巧克服遗忘,提高学习效率。
背诵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严跃西曾经指出[4],如果学生能够铭记大量的经典素材,随时体会,加深理解,那么对提高语文修养极有裨益。韩军[5]认为,我国语文教学中偏重于白话,今后应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背诵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2.背诵材料的选择
背诵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应该背诵有价值、有意义的经典之作。因为其记录了先辈们的精华,是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背诵此类作品,可以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性情,陶冶情操,积累知识。
3.背诵方法拾遗
背诵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加以复习,练习写作,这样才能受益终生。以下从树立学生自信心,顺应学生身心状态,朗读与晨读,以及合理复习等方面加以讨论。
3.1树立自信
树立学生背诵课文的自信与决心,是背诵的前提。首先,教师可以尝试自己先熟练背诵,以身作则,率先试范,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仅仅这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树立“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3.2随性使然
自然背诵是在较自然的状态下,顺应学生身心状态,不强行记忆,只是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背诵文言文尤其如此,有利于强化记忆。背诵较长的课文时,前后内容较为容易,中间部分较难,心理学上称之为“中远效应”。通过分段背诵,符合从部分认识整体的认识规律,扬长避短,提高复习效率。
3.3朗读助记
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相对比较难懂,教学时有重点地对这些难懂的地方多加讲解,就能使学生的背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章一定有一个中心段,且每个段落都有中心句,抓住了这些重点,就能有效突破背诵的难点。朗读,通过声音强化记忆。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过程,而是眼、口、脑、耳并用,听、说、读都涉及的言语行为[6]。“口诵心记,心领神会”,学生通过朗读,反复感触,加深课文理解,强化语言材料的记忆[7]。可指导学生以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比如教学文言文时,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或口述梗概[8]。晏志萍认为[9],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至少有四方面的深远意义:激发兴趣,拉近距离;积累词汇,理解语法;读出语感,习得文气;继承文化,化为己有。曾国藩认为[10],读书不能仅用眼睛看,必须出声读,重视诵读的方法。他把诵读看做是鉴赏文学作品和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并十分重视诵读对陶冶性情、培养美感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在诵读过程中加以指导,促进背诵,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诵读不能包管一切,需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1]。
3.4坚持晨读
早晨空气较好,是一天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此时进行诵读效果最好,有事半功倍之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背诵,大有益处,既能训练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杨锦云[12]指出了早读的重要性,他认为早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晨读,极为重要,早上神清气爽是学习的最佳时段,长期坚持,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3.5及时复习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入手,指导学生克服遗忘的方法。一定要及时复习,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定期检查,过一段时间,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再认,加强记忆。再认与回忆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3],但是,再认比回忆简单和容易。
当然,指导学生背诵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摸索和发现,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一把打开阻碍学生学习之门的钥匙。总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经典著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一生的财富,但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使之不成为负担,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引导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背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孟伟.论古代语文诵读教学的科学内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4):40-42.
[2]杨冰.把“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89-91.
[3]张国忠.遗忘规律的探索与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06):86-88.
[4]严跃西.谈小学生背诵环节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40.
[5]韩军.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J].基础教育,2005(12):20-S25.
[6]高霞.朗读神经传递及心理过程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3):255-261.
[7]赵秀利.浅谈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295.
[8]曾静.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2):38-39.
[9]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10]王全育.曾国藩阅读教育思想述评[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11]韩宗敏.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刍议[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12]杨锦云.让早读课春色满园——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早读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88-89.
[13]马启仁.利用识记规律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J].教育导刊,1994(04):22-2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背诵方法 记忆规律
背诵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师生曾经将其与死记硬背联系起来,对其不屑一顾,现在逐渐认识到,背诵在语文教学中仍有借鉴之处。背诵有利于学生掌握原始素材,培养语感,为写作储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背诵的重要性与理论基础
背诵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作为素质教育的借鉴,对于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1]。背诵离不开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之别。少年时期,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机械记忆能力超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2]。
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与遗忘是相伴随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可到达原有记忆材料的75%。此后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有所减少。针对记忆规律,我们要采用高频率重复记忆的技巧克服遗忘,提高学习效率。
背诵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严跃西曾经指出[4],如果学生能够铭记大量的经典素材,随时体会,加深理解,那么对提高语文修养极有裨益。韩军[5]认为,我国语文教学中偏重于白话,今后应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背诵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2.背诵材料的选择
背诵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应该背诵有价值、有意义的经典之作。因为其记录了先辈们的精华,是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背诵此类作品,可以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性情,陶冶情操,积累知识。
3.背诵方法拾遗
背诵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加以复习,练习写作,这样才能受益终生。以下从树立学生自信心,顺应学生身心状态,朗读与晨读,以及合理复习等方面加以讨论。
3.1树立自信
树立学生背诵课文的自信与决心,是背诵的前提。首先,教师可以尝试自己先熟练背诵,以身作则,率先试范,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仅仅这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树立“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3.2随性使然
自然背诵是在较自然的状态下,顺应学生身心状态,不强行记忆,只是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背诵文言文尤其如此,有利于强化记忆。背诵较长的课文时,前后内容较为容易,中间部分较难,心理学上称之为“中远效应”。通过分段背诵,符合从部分认识整体的认识规律,扬长避短,提高复习效率。
3.3朗读助记
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相对比较难懂,教学时有重点地对这些难懂的地方多加讲解,就能使学生的背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章一定有一个中心段,且每个段落都有中心句,抓住了这些重点,就能有效突破背诵的难点。朗读,通过声音强化记忆。朗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过程,而是眼、口、脑、耳并用,听、说、读都涉及的言语行为[6]。“口诵心记,心领神会”,学生通过朗读,反复感触,加深课文理解,强化语言材料的记忆[7]。可指导学生以齐读、分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比如教学文言文时,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或口述梗概[8]。晏志萍认为[9],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至少有四方面的深远意义:激发兴趣,拉近距离;积累词汇,理解语法;读出语感,习得文气;继承文化,化为己有。曾国藩认为[10],读书不能仅用眼睛看,必须出声读,重视诵读的方法。他把诵读看做是鉴赏文学作品和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并十分重视诵读对陶冶性情、培养美感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在诵读过程中加以指导,促进背诵,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诵读不能包管一切,需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1]。
3.4坚持晨读
早晨空气较好,是一天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此时进行诵读效果最好,有事半功倍之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背诵,大有益处,既能训练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杨锦云[12]指出了早读的重要性,他认为早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晨读,极为重要,早上神清气爽是学习的最佳时段,长期坚持,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3.5及时复习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入手,指导学生克服遗忘的方法。一定要及时复习,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定期检查,过一段时间,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再认,加强记忆。再认与回忆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3],但是,再认比回忆简单和容易。
当然,指导学生背诵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摸索和发现,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一把打开阻碍学生学习之门的钥匙。总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经典著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一生的财富,但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使之不成为负担,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引导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背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孟伟.论古代语文诵读教学的科学内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4):40-42.
[2]杨冰.把“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89-91.
[3]张国忠.遗忘规律的探索与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06):86-88.
[4]严跃西.谈小学生背诵环节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40.
[5]韩军.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J].基础教育,2005(12):20-S25.
[6]高霞.朗读神经传递及心理过程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3):255-261.
[7]赵秀利.浅谈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295.
[8]曾静.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2):38-39.
[9]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10]王全育.曾国藩阅读教育思想述评[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11]韩宗敏.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刍议[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12]杨锦云.让早读课春色满园——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早读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88-89.
[13]马启仁.利用识记规律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J].教育导刊,1994(0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