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画与绘画的共通点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主流实验动画《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由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创作。该部作品连获法国安锡(Annecy)、欧洲金动画、与奥斯卡等动画界重要奖项。短片长8分钟,平凡的画面表达充分展示了动画与绘画之间的缕缕联系。画面、普通的场景、舒缓的音乐、潜在的意识,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又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达芬奇认为“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芬奇论绘画》中对人体动态表情、心理、风景、大自然等的阐释和《父与女》的画面中体现的艺术技巧、艺术思想存在着共通性。因此我们不能单独孤立的来看待绘画与动画,需要对其内部的联系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父与女》 绘画 动画 艺术模仿自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63-02
  一、《父与女》和《芬奇论绘画》概述
  《父与女》的导演度德威特出生于荷兰,早年在瑞士学习版画,1978年毕业于英国西萨里艺术学院(现萨里学院),在这期间完成了首部作品《会见》(The Interview),后定居于英国。《父与女》是他以家乡的平原与单车为原型行的创作,一个小女孩对于父亲归来的一生冀望。该片是一部非主流的实验动画,与当时的商业动画有着很大的区别,《父与女》这部非主流实验动画充分展现了导演度德威特创作中的自我风格,从内涵到形式都将本体元素发挥到了极致。《父与女》展现了导演度德威特对中国美术和诗学的浓厚兴趣,他认为东方传统文化中很注重“有”与“无”的协调,例如一幅寥寥数笔的简约画作蕴含却展现了无限的生命和力量。其中对四季和自然的细腻感知、对静止瞬间的体悟、极致简约的画面线条,都在这部动画短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博学家,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意大利学者、艺术家。《芬奇论绘画》涉及内容包括了当时绘画界提出的各方面问题——构图法、明暗法、透视法和心理描写等,风景和大自然的更是芬奇论绘画的重要主题。“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这一观点让芬奇认真分析绘画与现实的关系。《芬奇论绘画》全书分为十篇,对绘画作了全面而科学的阐释,至今仍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部分不足则是因为当时社会和科学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芬奇的画论是自然、艺术、科学的辩证结合,达芬奇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来源于事物本身,因此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从自然汲取灵感来进行创作。
  二、动画与绘画的关系
  绘画是动画的基础和保证,是动画的前提。单张绘画需要注重画面光、影、色、透视、构图等因素,而动画又是单张画幅连续而成,因此动画也需要注重绘画所看重的因素。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的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的变化的图画。绘画是作为一个动画工作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绘画中最基础的人体结构、动态表情、画面构图、远近透视等知识,这样才能使创作的动画符合绘画规则。动画是通过绘画和电影蒙太奇手法等来展现或揭示一定的现实生活,给人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每一幅画背后是作画者通过不断刻苦训练而得来,在学习绘画之初,首先就是素描入门,通过观察物体的形体结构、大小远近、明暗阴影等来进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同时线条的练习也必不可少,线条的起伏能够给画面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在动画创作中亦是如此。
  三、《父与女》中的造型設计与绘画人体结构剖析
  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是以绘画造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由于动画艺术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动画角色造型可以充分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又可以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来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正是因为如此,动画造型设计出来的人物角色往往深入人心。而要设计出一个“合情合理”的人物,就必须掌握万物的比例,按照比例来进行创作不仅是使作品符合现实逻辑,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而且也是美感的基础。《父与女》的整体风格简单朴实,父亲和女儿的形象也只是寥寥数笔,通过利用线条的平稳起伏来展现其人物性格。父亲仅仅只在全片的开始和结尾处出现,时长不到两分钟,但是对于父亲衣服的绘画是通过平滑圆润的线条来展示,这就说明了父亲是一个温和友善的人,同时画面人物大小之间的对比也展现出了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在父亲离开的时候对女儿的拥抱与亲吻也体现最真挚的感情。父亲和女儿的角色设计符合人体比例,也就是遵循了绘画的基本原则。在《芬奇论绘画》中达芬奇提到“任何动物的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即矮胖的其各部分也肥短,瘦长的其各部分也瘦长,大小适中的,其各部分也大小适中。我想指出不曾遭受人和风损伤的树木也有同样的情形。因为伤处长愈之后,天然的比例也就破坏了”。《父与女》中对人物的表情特写基本是没有的,全是凭借人物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感情。达芬奇主张我们在模仿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是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画面中的各个物体之间的比例、结构、透视等方面都要符合规律,更要求他们的动态能表现出他们“心中的意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生活获取创作的灵感。
  运动也是《父与女》这部非主流实验动画所要展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短片中一直持续出现的自行车就象征生命,不定转动的车轮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在女儿童年时期自行车能够屹立不倒,但在短片结尾处,自行车怎么也停靠不了,这也就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这也就印证了达芬奇提出的“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芬奇论绘画》中提出了“人物的动作应当反应它们的精神状态,人们动态的种类之多,就象他们心中产生的情感一样。每种情感激动的程度大小,取决于它的力量的大小,也和人的年岁有关,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年轻人的动作就和年老人的动作不一样”。《父与女》中女儿在有父亲的陪伴下,动作是轻快的,道路是顺畅的,风是和煦的,但是父亲离开之后,女儿的生活慢慢变得困难重重,就连以前与父亲一起走的上坡路都显得格外的艰难。导演对画面场景的安排,迎风和逆风的对比表现出了父亲离开女儿后的不同生活境遇。   四、《父与女》中光影的运用与绘画中的光、影、色
  整部动画短片中没有任何其他多余的色彩出现,全部通过黑白光影来表现人物体积、画面空间、氛围烘托等。在西方的传统绘画中,线条的更多作用是拿来填充颜色和细节,而在《父与女》中大部分留白的给人以更加真实的印象,在英国把这种表现方式叫做“负空间”。《分期论绘画》中讲到“阴影是物体及其形状的表白,如果没有阴影,物体就不能将它的形状的品质传给知觉”。其次,导演度德威特讓画面中许多的场景大部分留白,是受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响,简略线条稍加勾勒,给人以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导演在创稿之初选择使用的是炭笔和铅笔的结合,这又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使用毛笔大相径庭。画面中大量利用阴影明暗来视觉技术来处理光源和倒影之间的关系。度德威特认为东方绘画对于线条的利用有着高超的技艺,笔墨线条有着丰富的表现力,线条的粗细轻重、墨色的干湿浓淡、布局的虚实疏密、画风的工整细腻都能变化出多种效果。在色调上,《父与女》采用以黑、白为主,渲染出空灵、淡然、悲愤的情绪气氛,但随着剧情的走势,出现了部分的赭石色,仅仅这一点点的色彩为整部短片添加了一丝丝的暖意和温情,给人以凄美的意境。
  五、结语
  在本科阶段的绘画学习,笔者感受到了绘画和动画之间的重要关系,绘画首先是动画的基础和保证,而动画中的绘画又有其内在的要求和规律。在绘画和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各有其方法和要求,绘画则带有更多的主观情感,存在着随意性;但是动画的创作需要特定的技巧,需要对绘画的构图、造型、色彩都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规律的动画。《父与女》的视角其实并不复杂,死亡、人生、轮回,还有爱,通过最真挚的情感方式表达出来,给人温暖和力量。就是简单的黑、白、灰能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不仅需要创作者对于动画技巧的掌握,更需要对每一幅画面的构图布局、画面色彩都进行深度的揣摩,因此这也是对一个动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涛.论动画艺术短片创作的场景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上),2010,(08).
  [2]隋春艳.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听语言分析[J].电影文学,2010,(20).
  [3][意]列奥纳多·达芬奇.芬奇论绘画[M].戴勉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蒂昂·范·德·沃特(Deon van der Walt),南非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艺术修养极其深厚,在歌剧、艺术歌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是一位全能型、学者型的声乐人才。  关键词:抒情男高音 歌剧人生 唱片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019-02  “初闻”蒂昂是在互联网上某网友倾心整理分享的“男高音致敬”系列专辑中他的大约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王建中鋼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中的《军民大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曲的创作背景,着重在其素材来源、曲式结构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如何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单声线性旋律与钢琴多声思维相融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群众审美情趣的作品。  关键词:王建中 改编曲 钢琴 《军民大生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
期刊
摘要:《中国花鼓》是奥地利艺术家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乐曲,创作者与作品在国籍和文化上的差异充分证实了东方音乐元素独有的魅力对西方音乐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通过两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中国民族元素在历史中曾多次成为西方音乐创作者所使用的题材,如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茶的中国舞曲》等。基于中西文化在音乐创作领域中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克莱斯勒的艺术创作《中
期刊
摘要:以千夫长小说《草原记》为例,通过分析文本深层的叙事策略,揭示“草原”空间代表的道德寓意,将张向阳所在城市空间“阉割化”的处理,解构城市文化的优势地位,以获得“草原”文化的自我确认。  关键词:《草原记》 潜文本 道德寓意 阉割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79-02  《草原记》是千夫长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天津知青张向阳到
期刊
艺术简历  千江月,原名卢加强,少年时代在文同故里求学,对竹文化具有别样的情怀。现为美学博士后,四川省艺术院院长,东坡书画院院长,香格里拉彩墨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生活美学研究会顾问,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在文学、绘画、书画评论方面有广泛涉猎,酷爱画竹,向往“晨随清风写墨竹,夜借明月寻蝉音,闹世不唱流行曲,书斋常怀古人心”境界。先学板桥,后心摹吴镇、夏昶、石涛、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嘉禾伴嫁歌的生存现状,试图展现其成功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后,在活动组织、表演、形态等层面的变迁,以此进一步探讨非遗保护政策给嘉禾伴嫁歌带来的影响,以及嘉禾伴嫁歌在非遗背景下的应变方式。  关键词:嘉禾伴嫁歌 伴嫁仪式 嘉禾县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47-02  嘉禾伴嫁哭嫁歌,人们习惯将它简称
期刊
摘要: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群舞《活着1937》作为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其创作过程立足于革命历史生活之上提炼出了精致准确的人物形象舞蹈语汇。作品从受迫害的女性群体为出发点,通过不同女性角色塑造以及各年龄阶段女性的呈现,全面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暴行和滔天罪行。从选材立意到舞蹈结构形式等都为当今现实题材舞蹈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 《活着
期刊
摘要:当今古筝事业蓬勃发展,无论从专业学者角度或业余学者角度,都越来越注重更高水平的演奏质量,但在演奏中肢体运用也存在不同问题,肢体运用既不能矫揉造作,也不能形式主义。本文以《西部主题畅想曲》为例,试论古筝演奏肢体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西部主题畅想曲》 古筝演奏 肢体运用 合理运用 气息配合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78-
期刊
摘要:“扫拂”作为琵琶乐曲中一种最能丰富音响效果、增强力度、制造气氛的演奏技法,它在琵琶乐曲的演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十面埋伏》为例,简要阐述“扫拂”在乐曲中的演奏运用。  关键词:琵琶 “扫拂” 《十面埋伏》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76-02  琵琶,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弹拨乐器,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且
期刊
摘要:本文从身体动作的连接探寻、人与人交汇的心灵解读、流畅内省的东方审美探讨了谢欣舞蹈剧场作品《一撇一捺》的艺术特色,指出在全球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如何更好的以东方审美为主导,创造属于中国当下现代舞的身体语言,将本土现代舞推向世界,在東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舞的传播、交流、推广,以及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共生与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谢欣以其关乎动作,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