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小小说,语言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主要内容为: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汉面对滔滔洪水临危不惧,舍小家为大家,沉着冷静保全村民性命,而同时他又是一位父亲,面对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和儿子的安危,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散发着党性和人性的光芒。本单元除《桥》外,还有精读课文《穷人》,略读课文《在柏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旨在通过阅读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中外小说,感受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要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一是要通过体会小说中情节设计的妙处,并结合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小说中丰满的人物形象;二是要通过品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到“一课一得”,能够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本文的主人公老汉,面对滔滔洪水临危不惧,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年代相距较远,在理解“党员”等词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需要提前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已熟读课文,学习了生字,厘清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了老汉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第一课时的完成情况,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体会文章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通过圈画老汉在逃生过程中的动作变化,体会老汉在生死攸关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依循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金色的魚钩》中令人感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圈画老汉逃生过程中的动作变化,体会老汉在生死攸关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依循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金色的鱼钩》中令人感动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桥》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回顾复习一下。(板书:咆哮、狞笑,指读并评价。)另外,我们还重点强调了一个生字“jiū”,请一位学生上来写。与“揪”相对,还有一个字(做动作),是“推”,请学生来写。
  通过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桥》这篇文章。
  二、学习环境,感受洪水
  请大家来找一找,“咆哮”和“狞笑”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
其他文献
近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全国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制和层次结构、职业资格制度、发挥行业在职业资格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规范校企合作制度和新学徒制度等问题提出建议。从多维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引领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职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无效的现象,以及其中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师生互动无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校;师生互动  职校教育中,专业基础理论课不能像实操课那样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于是教师努力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但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积极。如何让基础理论课堂变成活动,让学习热情持续并实现有效教学?  一、师生互动无效的现象  1.明明有师生问答,怎演变成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授课过程中
“叙事性文本”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等。对于“叙事性文本”的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叙事性文本的解读能力。  一、聚焦文本情节,融情融趣  叙事性文
摘 要: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猜想,质疑问难,注意发问技巧、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以超越原有知识的局限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力求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跨入知识新领域,获取知识新成果的活动。实施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创造能力的核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安排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阅读策略。针对高年级课文篇幅加长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将“速读”作为一种基本的常用策略进行深入运用,否则学生的阅读之路必然荆棘满途,导致知难而退。现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古典名著单元”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教材特质,强化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  同时将四大古典名著编入教材的同一单元,这在小学教材的编排史上尚属首次,其目
摘 要: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为例,探讨通过设计“项目教学评价表”和“项目教学备课表”,以“项目教学引导成功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以及组织好项目评价这四项措施来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项目评价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作为中职学校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备受关注,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新蓝图。而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质量,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关系到人的尊严的实现,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所谓亲切感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产生想要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似曾相识”,潜移默化  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就要促使学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应用型人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获得从事一门职业的能力,然而仅靠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尚不足以形成职业能力,而单纯的工作经验积累又会带来眼界狭窄等问题,因此,职业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知识技能学习与相关工作经验获取相结合,是当代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共同方向,我国称之为“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在国际上则更多称之为“现代学徒制度”或“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