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所谓亲切感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产生想要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似曾相识”,潜移默化
  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就要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产生了这种感情之后,学生就会更容易心意相通,产生自然的亲切感和融洽感,学生就会觉得,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畏难情绪,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时,为了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几首不同版本的《摇篮曲》,“风儿静,月儿明……”这样朗朗上口的曲调让学生进入到了意境中。此后我又鼓励学生诵读课文,学生发现,这首作品具有和儿歌童谣同样的特点,它们都用押韵的方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此时我便给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古代的诗歌,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首诗歌展现的是怎样一种场景呢?”学生指出:“在一个无人的夜晚,月光倾洒下来,有一个人正在抬头看月亮。”我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夜晚不是适合睡觉吗?为何他会睡不着呢?”学生认为:“因为他正在思念自己的故乡。”渐渐地,学生体会到了这首诗歌中隐藏的思乡之情,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利用小学生对儿歌的喜爱之情,将古诗词作品和儿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活动。学生发现,古诗词作品和儿歌一样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而且比儿歌更具有意境和韵律感。这样学生就会对传统诗词作品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后也会主动接受古诗词作品,并进行诵读和感悟。
  二、“妙趣横生”,迁移应用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因此会对各种有趣的游戏充满乐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将有趣的游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妙趣横生的特点。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尝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就起到了迁移内化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猜字谜》后,我便组织学生参与到自编字谜的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从自己学过的汉字中挑选几个,然后尝试将其编写成字谜,给同伴猜,看看谁的字谜能难倒更多的同学。我在学生编写字谜前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几种编字谜的方法。拆字法就是将汉字拆成若干部分,然后分别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个部分;拼接法就是将某一个字去掉一部分,然后添加上另外的汉字的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汉字;解释法就是将汉字的意思编写成一首小诗,展现出来。我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几种简单的方法进行字谜编写活动。学生各显其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编写了不少精彩的字谜。有学生提出:“晴天突然下起雨,水满草绿透透亮。”这个字谜将几种方法融合在了一起,谜底是“清”,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组织学生参与到对对联、猜字谜等活动中,这样学生就体会到对偶、汉字字理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他们会发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一点都不枯燥乏味,反而是十分有趣的。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揣摩和其有关的内容。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并创设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接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着好奇心想要揭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纱”。
  三、“至美至善”,接受熏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更展现了伦理和道德,体现了“善”。我尝试鼓励学生探究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展现国画、倾听京韵京腔、赏读古诗古文等方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美至善”的内容。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唯美的诗歌。为了让学生产生诵读兴趣,感受到其中的情怀,我给学生展现了符合诗歌意境的图画,让学生看到了荷花唯美的姿态,促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之美。我鼓励学生思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为何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将这幅画中的画面完美地展现出来呢?”学生用心分析了“无穷、别样”,感受到了作者的用词艺术。此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在送别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荷花呢?”学生回答:“是不是因為荷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呢?”这样学生就在作品中感受到了真、善、美,得到了熏陶。
  除此以外,我还会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人的故事,并鼓励他们从中探究古人的思想品德。学生会发现,古代虽然劳动力发展不足,但是古人却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到了原本很难做到的事情。这样就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主动去探究古人之善、古人之美。
  在教学中,我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亲切起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想要主动去探究的想法,并在积极探索中不断靠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的文化根基变得更为扎实。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随文识字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式。随文识字就是教师在讲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识记文本中出现的生字词,这样就能够将识字任务自然地贯穿于文本教学的始终。因为这一识字教学模式紧扣课文内容,同时实现了音、形、义的紧密融合,并给予了相应的语言环境,可以顯著提升这些生字在学生脑海中所出现的频次,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在引入课题中识字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的关键在于自然、无痕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机制,对项目课程教材建设如何突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先进性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教育;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的形成,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
“互联网 ”的时代已经到来,学校课程与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如学习无边界性、个体性、协同性和融合性等。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面临着挑战,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慧学”。换言之,课程教学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力”。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深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促进学生语文“学力”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程内容“集成化”  “项目化
近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全国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制和层次结构、职业资格制度、发挥行业在职业资格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规范校企合作制度和新学徒制度等问题提出建议。从多维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引领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职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无效的现象,以及其中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师生互动无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校;师生互动  职校教育中,专业基础理论课不能像实操课那样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于是教师努力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但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积极。如何让基础理论课堂变成活动,让学习热情持续并实现有效教学?  一、师生互动无效的现象  1.明明有师生问答,怎演变成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授课过程中
“叙事性文本”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等。对于“叙事性文本”的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叙事性文本的解读能力。  一、聚焦文本情节,融情融趣  叙事性文
摘 要: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猜想,质疑问难,注意发问技巧、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以超越原有知识的局限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力求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跨入知识新领域,获取知识新成果的活动。实施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创造能力的核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安排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阅读策略。针对高年级课文篇幅加长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将“速读”作为一种基本的常用策略进行深入运用,否则学生的阅读之路必然荆棘满途,导致知难而退。现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古典名著单元”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教材特质,强化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  同时将四大古典名著编入教材的同一单元,这在小学教材的编排史上尚属首次,其目
摘 要: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为例,探讨通过设计“项目教学评价表”和“项目教学备课表”,以“项目教学引导成功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以及组织好项目评价这四项措施来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项目评价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作为中职学校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备受关注,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新蓝图。而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质量,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关系到人的尊严的实现,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