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的修身之艺。近年来,象棋作为一种益智活动,备受教育工作者的热爱。象棋特色学校,无疑肯定了象棋教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象棋教学;独身子女;成长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在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下商业化模式的社会环境下,以及由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之下,笔者认为象棋更重要作用在于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修心养性。
一、象棋是思维的游戏
中国象棋作为一种棋类游戏,其本质意义上的“游戏”属性决定的它的亲和力。象棋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被接受。同时,它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也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正是高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能力。
象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棋手需要通过心算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找出头绪。这种心算会加快我们大脑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人的计算力自然会提高。纵览大局,找出头绪之后,需要棋手制定出“作战计划”,这时逻辑推理思维必须迎难而上,要求棋手在一定时间内把可能的应对手段按逻辑关系排列好,通过推理把不可能的下法逐一排除,找到最切实可行、最高效率的方法。在对弈的整个过程中,棋手每走一步,都需要这样的心算与逻辑推理思维,都需要快速地接收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思维活动活跃,智力得到了开发。
所以,象棋是思维的游戏。对弈过程就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事物是相辅相成的。智力因素得到开发,那么语文、英语、数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不会成为学生的难题。
二、象棋的“静”与学生的浮躁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性情焦躁、行动盲目、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当今中小学可谓数不胜数。这就需要学校、家长采取一定的措施,不能只重知识的灌输,还要培养孩子的意志,“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而学棋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首先,象棋的基本礼仪要求棋手在下棋时应当保持安静,不得干扰对手思考。对手行棋速度较慢时不得催促,否则也以干扰对手论。行棋时也要保持轻拿轻放,不可摔棋子,这是对棋的基本尊重。不管情愿与否,这些都至少从“形式”上要求孩子能够安静地坐着下完整盘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克服浮躁好动的不良习惯。
其次,象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最终要分胜负。孩子的好胜心理,使之全程保持安静,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在对弈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必然是要输棋的。所以,在下棋过程中棋手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浮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维。由于下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长此以往,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力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能够保证自己专心、投入的程度,那么学习、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不言而喻。
三、独生子女的孤僻与象棋的“团队精神”
各方面原因造就了一代中国特殊的教育群体——独生子女。因为一人独享全家厚爱,到了学校往往表现出胆小,畏缩。同时,由于从小就生活在三位一体的家庭中,除了爸爸妈妈,家里没有其他人相伴,缺失群体生活,不懂得如何协调同伴关系;在学校中,常常表现得孤独,不合群。开展象棋教学,除了在培养智力等方面的作用,还可以培养“特殊一代”的团结协作精神。
首先,下象棋的过程就是找朋友的过程。象棋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两个棋手,各执红黑两色棋子。学生想要下象棋,必须要寻找对手,寻找对手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学会象棋的小棋手,自然会与许许多多的棋友进行对局,也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小棋手的怯生、不善沟通、不讲礼貌、不善忍耐、缺乏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得到改善,社交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其次,象棋的“团队精神”启发学生努力成为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孤军作战。中国象棋里面,哪个棋子最重要?是将、相、士、车、马、炮吗?其实,在棋盘上,每一个棋子都很重要,每一只棋子都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从而赢得棋局最终的胜利。象棋中没有闲子,哪个棋手能够将象棋最充分地团结在一起,谁就是赢家。这个亘古不变的象棋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棋手的团队精神。
四、规则与任性的“磨合”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首先,父母过分溺爱造就了他们的任性。在群体中经常称“王”逞霸,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其次,《教育法》的规定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教师似乎成为弱势群体,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任性空间。近来,也不乏学生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出“挑战”的例子,学生接受不了一点点“束缚”,崇尚极度的自由。而学生的成长就是不断地克服“束缚”,从而获得新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象棋行棋规则也许是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规则”的一种比较轻松的途径。例如,将(帅)这个最高统领的“行事原则”:只能在九宫内行走,不得走出九宫外;行走的步法为:左右横走,上下竖走,但每次只能行走一格。再如无名小卒(士)的行走规则:每行一步棋,只许沿着九宫中的斜线行走一步(方格的对角线),行走方位可进、可退。不管你是“最高统帅”,还是“无名小卒”一枚,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行走”,不可任意妄为。
所以,与前面三点说的一样,象棋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品行,引导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在规则与任性的“磨合”中,孩子不断成长。
【关键词】象棋教学;独身子女;成长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在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下商业化模式的社会环境下,以及由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之下,笔者认为象棋更重要作用在于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修心养性。
一、象棋是思维的游戏
中国象棋作为一种棋类游戏,其本质意义上的“游戏”属性决定的它的亲和力。象棋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被接受。同时,它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也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正是高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能力。
象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棋手需要通过心算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找出头绪。这种心算会加快我们大脑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人的计算力自然会提高。纵览大局,找出头绪之后,需要棋手制定出“作战计划”,这时逻辑推理思维必须迎难而上,要求棋手在一定时间内把可能的应对手段按逻辑关系排列好,通过推理把不可能的下法逐一排除,找到最切实可行、最高效率的方法。在对弈的整个过程中,棋手每走一步,都需要这样的心算与逻辑推理思维,都需要快速地接收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思维活动活跃,智力得到了开发。
所以,象棋是思维的游戏。对弈过程就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事物是相辅相成的。智力因素得到开发,那么语文、英语、数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不会成为学生的难题。
二、象棋的“静”与学生的浮躁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性情焦躁、行动盲目、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当今中小学可谓数不胜数。这就需要学校、家长采取一定的措施,不能只重知识的灌输,还要培养孩子的意志,“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而学棋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首先,象棋的基本礼仪要求棋手在下棋时应当保持安静,不得干扰对手思考。对手行棋速度较慢时不得催促,否则也以干扰对手论。行棋时也要保持轻拿轻放,不可摔棋子,这是对棋的基本尊重。不管情愿与否,这些都至少从“形式”上要求孩子能够安静地坐着下完整盘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克服浮躁好动的不良习惯。
其次,象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最终要分胜负。孩子的好胜心理,使之全程保持安静,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在对弈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必然是要输棋的。所以,在下棋过程中棋手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浮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维。由于下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长此以往,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力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能够保证自己专心、投入的程度,那么学习、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不言而喻。
三、独生子女的孤僻与象棋的“团队精神”
各方面原因造就了一代中国特殊的教育群体——独生子女。因为一人独享全家厚爱,到了学校往往表现出胆小,畏缩。同时,由于从小就生活在三位一体的家庭中,除了爸爸妈妈,家里没有其他人相伴,缺失群体生活,不懂得如何协调同伴关系;在学校中,常常表现得孤独,不合群。开展象棋教学,除了在培养智力等方面的作用,还可以培养“特殊一代”的团结协作精神。
首先,下象棋的过程就是找朋友的过程。象棋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两个棋手,各执红黑两色棋子。学生想要下象棋,必须要寻找对手,寻找对手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学会象棋的小棋手,自然会与许许多多的棋友进行对局,也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小棋手的怯生、不善沟通、不讲礼貌、不善忍耐、缺乏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得到改善,社交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其次,象棋的“团队精神”启发学生努力成为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孤军作战。中国象棋里面,哪个棋子最重要?是将、相、士、车、马、炮吗?其实,在棋盘上,每一个棋子都很重要,每一只棋子都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从而赢得棋局最终的胜利。象棋中没有闲子,哪个棋手能够将象棋最充分地团结在一起,谁就是赢家。这个亘古不变的象棋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棋手的团队精神。
四、规则与任性的“磨合”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首先,父母过分溺爱造就了他们的任性。在群体中经常称“王”逞霸,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其次,《教育法》的规定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教师似乎成为弱势群体,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任性空间。近来,也不乏学生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出“挑战”的例子,学生接受不了一点点“束缚”,崇尚极度的自由。而学生的成长就是不断地克服“束缚”,从而获得新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象棋行棋规则也许是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规则”的一种比较轻松的途径。例如,将(帅)这个最高统领的“行事原则”:只能在九宫内行走,不得走出九宫外;行走的步法为:左右横走,上下竖走,但每次只能行走一格。再如无名小卒(士)的行走规则:每行一步棋,只许沿着九宫中的斜线行走一步(方格的对角线),行走方位可进、可退。不管你是“最高统帅”,还是“无名小卒”一枚,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行走”,不可任意妄为。
所以,与前面三点说的一样,象棋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品行,引导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在规则与任性的“磨合”中,孩子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