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却越来越走入困境,其突出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不会、不愿学,教师教不会、不愿教,已成为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结合多年来从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并对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中职 语文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堂堂灌”
  人们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称为“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目前有关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评论颇多,褒贬不一。“满堂灌”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普通存在。本文不去褒贬这一教学方法的是非对错,但经观察发现,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满堂灌”教学效果极差。教师自己讲自己的,讲完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多数学生对于老师讲课无动于衷,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去听,即便是有的同学去听了也听不会。长此以往,似乎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某种默契,教师是来完成“讲课”的任务,学生是来完成“听课”的任务。至于教师怎么讲的、学生听了没有,无人问津,这就演变成了“堂堂灌”。
  二、“满堂乱”
  “满堂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做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回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任其自流,不加干涉。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七嘴八舌,说东的有,说西的也有,甚至有的回答超出了问题本身。学生的回答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理。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给予评价一律都是“好”。 教师只注重于教学活动的表面,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深层的的思维,放得开,却无法收得拢。
  三、“满堂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频繁地提问学生,多数问题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直接回答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满堂问”。有许多的研究者已经提出,机械式的“师问生答”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从教学流程中看,如此多的问题占用了学生宝贵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在诸多的问题轰炸下晕头转向甚至茫然不知所措。
  通过对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在对话教学过程中的功能严重缺失,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经过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跟踪调查、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分析以及与中职语文教师的访谈发现,造成造成中职语文课堂提问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从学校方面看
  第一,轻“文”重“专”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深陷生源大战之中,学生能否就业成了中职学校的生命线,这样,就导致实用主义成为职业教育思想导向。中职学校为了让学生学得一门技术,抢占就业市场,只重视专业技术课,其它诸如语文等文化基础课则无关紧要。这一只重视短期效应的做法,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对等起来,学生多学点技术、多拿几张职业资格证书就算是成功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塑造、人文精神等长期目标的培养。
  第二,课程削减现象严重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二是大幅调整课时数。大幅增加专业课课时数,大幅削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时数。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要求中职语文课程必须开设两年,总学时数为220—278课时。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时能开到大纲要求的一半就不错了,有些技术性强的专业根本不开语文课。于是给教师、学生及家长造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语文课无足轻重”。久而久之,这一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扎了根,对中职学校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极为不良影响。
  第三,顶岗实习的巨大冲击
  一般中职学校规定三年的学习时间中,有两年时间是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工作单位实习,这基本附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但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企业并不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时间来组织生产的。只要企业生产过程缺人手,就立即到合作学校招聘。那么学校为了保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也考虑到对学生和家长有一个交待,对招生时对学生和家长的承诺早有交待,于是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带薪”上岗实习了。有的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一年半,甚至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试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校如何组织教学?那就只有学习所谓的必不可少的几门专业技术课,而诸如语文之类的文化课教与不教都无所谓了。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的话正说明了中职教学中语文教育功能的缺失。
  二、从教师方面看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这是制约着中职的语文教学的效果的主要因素。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企业输送初中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而中职学校教学的一突出特色就是职业性特色,这包括语文学科。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中学或者大学评议教育传统模式,针对中职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实施教学。可是事实上,多数教师还在沿袭传统教育的老路,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第二,多数教师忽视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的整合
  《职业高级中学(三年)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很多教师缺少这一认褒,搞不清楚语文对中职学生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教学,为教语文而教,与学生专业相脱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我国的师范教育模式造成了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中职语文教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都面向普通中学培养的。因而他们的教学带有很浓的“中学味”,还不能很好地了解、适应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字词句理解、中心意义归纳和写作特色分析”上,一般采用“字词正音-作家作品简介—划分段落-分析语段-归纳中心-写作特点-课后练习”这一固定程序,严重脱离中职生的实际和需求。还有不少教师语文课教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学生学得异常厌烦,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四,不少老师对学生持有消极态度
  “学生基础那么差,下再大的功夫也没有用”,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些教师认为教起学生来没有什么成就感,吃力不讨好,付出许多却很难得到回报,还不如应付得好。他们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爱,没有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从学生方面看:
  众所周知,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单就中职学校本身来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生源问题上。到中职学校上学根本不用经过任何考核,甚至“请”你来上学,这已成为一个普通的现象。有一个教师是这样来解释“求学”的,他说这些学生并不是来求学的,而是老师在求学,是在“求着学生学”。在执教中职学校语文课的几年中,发现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其语文素养令人堪忧。有些学生最简单、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知道。例如,有的学生连声母和韵母也分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在作文训练时竟然不知道首行开头要空格。在一次企业招聘面试中,很多学生面对招聘人员的提问,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能力极底。总起来说,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缺失对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的作文;紧扣习作要求写,在写中引导学生按要求去认真读;多读课外书,读好书,为自己充电,受益匪浅。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和
写作教学是挖掘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责无旁贷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手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进一
青少年作为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其心理、身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犯罪问题一向是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情况和不
数学是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小学阶段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教师在讲
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现代教学模式,采取开放的、面向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提出了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对各个中小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
歌唱发声技巧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经过反复地训练,使歌唱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建立一系列歌唱发声的“条件反射”。因为这属于心理支配和调节后产生的生理现象,所以 S
开发和拓展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认识这一课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做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乡镇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建设过程中,新型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发展进步.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正是其中一个.相较于传统的挖槽埋线填管,影响交通、破坏环境、人力损
本文对浙江大学农学院近几年本科教育国际化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针对学院在校本科生对外交流意愿及需求的调研分析,提出加强本科生教育国际化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