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公开课的教与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然而针对当前多数公开课的评课,与现行提倡的教学模式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协调或者矛盾。本文根据自身经历的理解从几个方面去论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找出平衡点,如何有效去处理教与学,达成公开课的功能。
   【关键词】  公开课 教学 评价
  一般来说,公开课有两大功能,一是展示好的教学方法供别人参考学习与交流;二是通过公开课来提升教师本人的教学技能。因此,作为授课者与学习者交流环节的评课尤为重要。它既体现评课者教学相长,又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评课时,评课人往往是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适宜、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纵观这些评价,大多数是针对教者的“教”而评,鲜有从学生的“学”来评。虽说“教学相长”,但是“学”才是目的,“教”只是手段。要知道,现在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是不是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呢?我认为应把焦点聚在学生身上,才是一节公开课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对于一节公开课的评价,应围绕着“教”还是围绕着“学”而评价?如何找到平衡点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设计应更具有开放性
  课堂不应按图索骥。除非课前有安排,要求学生如何配合,或同一节课经过多次演练,否则一节课很难完全按教学设计进行授课,特别是对课堂把控能力欠缺的新教师。教师如何教,是教师先写好教案,然后依教案教学,然而现在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于是又有了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经常看到在公开课中,任课老师担心学生突然冒出事先未设计的问题而影响教学“顺利”進行。换句话说就是很怕走出了教学设计圈外。通常正常的一节课,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会衍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没想到的,但在课堂进行时也应审时处理。因此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依“剧本”演故事。“剧本”就是教学大纲,表演者是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对于一节课来说,剧本基本上定了,若要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尽情发挥其“演技”。我看到很多教学设计都设有老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还有设定在哪个时间点所发生的行为。这种“理想化”的设计,不但禁锢了老师的思想,还约束了学生的思考;虽然这样有利于课堂的进行,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难达成理想的教学目的。因此,教与学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2.课堂评价的方式应更具有多元化
  常听到有人说:这节课结束时没有进行总结,所以这节课不够完整。这类评价完全没有必要。一节课的完整性固然很重要,但完美处理一节课的容量、达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更重要。因为往往起到教学作用的不是有头有尾,而可能是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如:讲到加速度概念时,学生当中产生了很多疑问,而有些疑问不在老师的设置范围内,如何处理呢?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处理好学生的疑问再进行下一步教学。二是绕过问题按教案顺利完成教学。处理完学生的“额外”疑问可能导致一节课的不完整。公开课上,多数老师会选择跳过这些问题而追求完成教学,然而这恰好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不能为了完成“教”而放弃了“学”,这样处理方法可能恰好把学生的热情浇灭了。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某个特定的情境里触发了学生心弦而产生的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处理所发现的问题比耽误这节课完整性的影响更重要。与其用“完整性”来衡量一节公开课的成功,还不如将视线转到如何引起学生发现问题的这个点上更有意义。因为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课堂评价应更具有多元化。我们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等因素来评价课堂效果。
  3.应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的“学”
  听完一节公开课,很多评课老师都是说这个点应该怎么怎么教,那个知识点教师应该怎么处理等意见,各人将自已的教学方案都说出来,什么讨论式、启导式等教学方法以课室论剑的方式在比教学。并且非常关注任课教师有没有熟练掌握大纲的重点、难点,这种是非常传统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为主体。其实同样的一节课在不同的班上会由于学生认知、班风学风等差异,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节课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如同听故事一般,学生还是不会学,那意义何在呢?那么一节公开课更应关注:学生如何学?学生的表达与关注点在哪里?学生学习出现疑问如何解决?等等。讨论这些问题是不是要比讨论如何教更有意义呢?学生在讨论中有没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意见,有没有质疑老师问题的勇气,有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更重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会了学习比老师给他灌注知识更有意义,更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而不是被灌输到老。因此公开课更应关注学生如何学而非教师如何教。
  当然,评“教”对教师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功效,但不应功盖过主。
  以上论述,请还公开课一个公道。剥开外衣让公开课跟平时上课一样,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按图索骥。请别为一节课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课堂的功能。应关注主体,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教”,为达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教”。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教学中,并且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引进了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引进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让英语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
期刊
【摘要】 笔者一直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教育工作者,刚工作不到几年,班级的一切事宜都在笔者的掌握之中。有一天我的领导略带神色地朝我走来,以一种故作轻松的语气跟我说:“我接到了一起关于你的投诉。”什么,居然有人投诉我?当时笔者感到非常震惊,一门心思投入到这个班级里面,为了他们每一个人,我呕心沥血,披星戴月,生怕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现在居然要投诉我?据了解,投诉笔者的便是最近班上的风头人物小
期刊
【摘要】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专业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数量供不应求。中职学校作为培育实践运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背负着为新时代社会培育具备专业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重要任务。通过研究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探究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善提供宝贵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问题 解决方式  引言  现今正处于信息发展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已然是新社会从业人
期刊
【摘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材料如同做饭的米一样重要,没有材料就无从写作,而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一切写作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进行写作反映的不仅是语言水平、知识水平,也反映   【关键词】 作文 观察 真情实感 修改  作文是衡量学生水平至关重要的标志,学生进行写作反映的不仅是语言水平、知识水平,也反映学生的思维、思想水平,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可是
期刊
【摘要】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便利条件。在初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期刊
【摘要】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本文主要探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关键词】 尊重学生 倾听心声 发现长处 指出缺点 及时鼓励     从事教师工作,让我有幸和这些天真、单纯的孩子们打交道。但是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
期刊
寒假的一天上午,太阳暖洋洋地照射着大地,我独自来到乡间的田野,成片的秸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灿烂的黄色,远远地望去,犹如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在这一望无际的海洋里,突然,我看见一个灰黑色的小不点在缓缓地蠕动着,这一幕,立刻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蹑手蹑脚地走近那个奇怪的小不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它披着一身灰黑色的羽毛,少许黄色绒毛点缀着,一双乌黑灵活的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好像两颗无瑕的宝石,可
期刊
【摘要】 文章以小班食物主题《花生日记》为例,介绍了以“探究式学习”(HIBL)的定义、特点、基本模式、基本策略为参考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应用。基本步骤包括:起因与材料的提供;探索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在行动中找出答案;分享成果与总结。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花生的秘密,从而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小班 幼儿 案例解析     一、探究式学习  (一)定义  
期刊
【摘要】 随着多媒体资源的多元化、互通性、迅捷性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微课程精简、迅捷、紧凑,以生为中心,以碎片化模式系统学习知识,已成为一种适用于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优质资源。本文立足于实际,主要探索转换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微课进行预习、释疑解惑、习题巩固、阅读理解等,既优化阅读教学,又进而提升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 微课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 教学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
期刊
【摘要】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实现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过程中形成的,并為这一特定目标服务的组织文化,它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和班级内部环境的整合。   【关键词】 特色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门“行”重于“知”的科学,我们研究班级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班主任与班级文化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