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感知力和自身的科学修养,已经成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在简要概括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几个关键点:根本点是要坚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难点是教师要找准自身位置做好引导工作;创新点是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技术;落脚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引导作用;合理利用;自主探究
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并且使实践和创新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成为其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然而现在,大部分科学教学仍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和书本为主,实际操作环节和探索试验的环节略显单薄,或者由教师亲自代劳,减少了学生有限的科学实践机会,这决定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学校和教师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另外,有些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二、坚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根本点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任务是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实验,激活学生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科学的无穷乐趣。
实验教学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实验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实验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三、教师要找准自身位置做好引导工作――难点
从新课改的要求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新的科學课程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的实践教育,而不是“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的呆板教育,在探究性地实验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探究状态,扮演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时,要学生打成一片,查看学生的实验过程,并适时适当的加以指导,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想法或做法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能将已有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尽力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对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引导。不过,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难。因为科学课程知识本身包罗万象,其知识也是包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可能用几张表格或问几个问题就能知道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这些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课外学到的。
四、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技术――创新点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然而,透过这些浮华的现象看教学的实质,学生的能力并未从中得到提高。这是因为“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为重要”。《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一书中说到,新课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改变的是学生过去那种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五、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落脚点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坚持“实践出真知”这一根本点,教师发挥好自身指导作用,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结合生活实际来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够实现在做中学,不仅收获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实验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小学科学的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宝萍.“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实验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周振宇.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12,(7)
[5] 张红霞.中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实验教学;引导作用;合理利用;自主探究
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并且使实践和创新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成为其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然而现在,大部分科学教学仍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和书本为主,实际操作环节和探索试验的环节略显单薄,或者由教师亲自代劳,减少了学生有限的科学实践机会,这决定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学校和教师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另外,有些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二、坚持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根本点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任务是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实验,激活学生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科学的无穷乐趣。
实验教学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实验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实验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三、教师要找准自身位置做好引导工作――难点
从新课改的要求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新的科學课程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的实践教育,而不是“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的呆板教育,在探究性地实验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探究状态,扮演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时,要学生打成一片,查看学生的实验过程,并适时适当的加以指导,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想法或做法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能将已有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尽力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对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引导。不过,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难。因为科学课程知识本身包罗万象,其知识也是包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可能用几张表格或问几个问题就能知道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这些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课外学到的。
四、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技术――创新点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然而,透过这些浮华的现象看教学的实质,学生的能力并未从中得到提高。这是因为“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为重要”。《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一书中说到,新课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改变的是学生过去那种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五、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落脚点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坚持“实践出真知”这一根本点,教师发挥好自身指导作用,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结合生活实际来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够实现在做中学,不仅收获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实验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小学科学的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宝萍.“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实验研究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周振宇.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12,(7)
[5] 张红霞.中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