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发展对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区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建设一个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就成为一个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于政府政策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如何帮助农民筹措资金,改善现有的金融排斥,防止经济恶性循环的出现,对于帮助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国家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发展和融资需要,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研究将是帮助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普惠金融 融资 金融机构 策略措施
一、普惠金融的意义
从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到具体实施落地的十一年间,普惠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前普惠金融迫切需要加强它辐射的深度和广度,将农户大众的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与金融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需求以带动经济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正为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农村普惠金融,即能为农村广大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的体系和方式,正持续为金融行业注入新活力。农村这一信贷市场正受到持续的关注,农村普惠金融已经逐渐成为电商、互联网公司、大型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展对象。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现状
1.缺乏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当前的金融服务,虽然也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储蓄服务,但是却并不对其开放贷款业务。银行机构向广大农村居民发放一系列小额贷款,可以帮助其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加强农产品加工并将服务延伸至其他领域。但目前的状况是广大农民和微型企业甚至是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还只仅仅能够在农村信用社等机构获得贷款,贷款数额非常有限,并不足以支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落后,农村融资普遍十分困难。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联系。在这种传统模式之下,农村经济活动缺乏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参与,农民的文化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花费成本就能达到推广金融知识的目标变得不可行,无法及时传递的财务生活需求和融资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闭塞,金融产品与服务及金融市场在农村逐渐萎缩,普惠金融目标难以实现。
2.缺乏措施鼓励农村融资。首先,农村商业水平低,物质需求不活跃,这些特点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对贷款的需求。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极强,种植风险不可控,再加上农户对风险防范往往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农户的还款能力极度不信任,即使是用抵押的方式为农户提供贷款,在收回款项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农民极其有限的金融知识使得其对于金融服务与信用概念缺乏足够了解,很少会按照标准行事,缺乏在相关的金融信贷领域的实践经验。其次,对于农业贷款,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很难获得足够的抵押和回款保证,在加大信貸风险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并不能获得提高的利率补偿,这使得大部分能够在城市获得足够利润的金融企业并不愿意在农村发展业务。根据贷款的风险,在农业领域只有以提高利率为交换,金融机构的才会有足够的兴趣长期为农户无抵押提供贷款,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甚至是政府政策做保障。
3.缺乏有效的政府参与。多年来,在我国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中,都会着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业发展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农业不发达的局面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的长期竞争,也体现了私人融资渠道不足的现状,也使得普惠金融的市场需求不活跃。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农民贷款困难与大量农业人口流失一起,进一步恶化了农业投资环境。如今的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完全从利益角度出发,缺乏社会责任感,政府在市场管理、金融一体化的推进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农民一直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从而成为真正的金融产业的服务对象。
三、关于加快我国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的策略研究
1.发挥政府的作用。随着政府调控经济政策的出台,各地正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小型、微型企业的财务信息正逐渐公开透明,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社会融资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渠道。同时,政府还应该帮助农户们正确认识金融活动并树立正确的财务概念。农户们通过网络,互联网和电话等渠道获得需要的金融服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作用,金融机构得以在金融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提供相关服务以缓解金融排斥的压力。通过政府的努力,农村地区正逐步建立起合理的金融网络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推进政策和法律的施行,不仅是鼓励农户们参与金融活动,同时也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网络的参与,为供需双方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个很好的信任空间,消除双方排斥的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2.以经济发展带动金融服务发展。政府应重视经济水平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农村金融业的发展,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各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农户可以承担的风险阈值,经济发展不仅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提高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生产价值的能力。而金融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农户引进先进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确保有足够资金可以满足扩大生产能力的需求,使农民有能力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将政策目光瞄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注重发展经济水平对于推动第三产业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普惠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保障。。
3.充分调动金融机构自身积极性。首先,金融机构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资金情况和资产结构来区分目标服务,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对象。一旦将农民作为现实服务对象,那么就需要确保金融服务的特征符合目标水平,尽最大可能优化服务质量,加强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农户融资的复杂性特点,各大金融机构在尽可能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应该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将服务目标细化,针对不同群体与不同层次客户的产品应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今早研究其可行性,将不稳定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帮助金融机构自身降低风险。其次,金融服务应促进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农村地区的付款与结算方式与城市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支付方式尚未改变,企业基础设施缺乏,现代金融产品缺乏有效利用介质。发展农村金融产品,缺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实现会计利润的目标,首先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发展规模,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销售目标,扩大覆盖范围,将成本降至规模经济的成本,是金融企业发展的根本。
四、结语
在分析了当前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于中国农村地区推行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长期的“三农”政策也在其中发挥了特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何促进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如何满足农村地区资金需要,现在仍存在很多问题。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将金融服务深入到每一个农户生活中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持续的金融发展为解决金融服务地域化差异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点。因此,政府应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扩大农村金融覆盖范围,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户劳动效率、提升整体农业效率的途径,仍需要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涛,徐翔,孙硕.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2016,(04):1-16.
[2]王颖,曾康霖. 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 金融研究,2016,(02):37-54.
[3]李苍舒.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及前景[J]. 金融评论,2015,(06):109-122+126.
[4] 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融资来源及结构分析[J].经济评论,2003(6):58—74.
作者简介:阎淑婧(1971.09—),汉。籍贯:内蒙古包头。专业:会计、金融。任芝慧(1994.09—),汉。专业:金融学。
关键词:普惠金融 融资 金融机构 策略措施
一、普惠金融的意义
从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到具体实施落地的十一年间,普惠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前普惠金融迫切需要加强它辐射的深度和广度,将农户大众的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与金融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需求以带动经济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正为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农村普惠金融,即能为农村广大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的体系和方式,正持续为金融行业注入新活力。农村这一信贷市场正受到持续的关注,农村普惠金融已经逐渐成为电商、互联网公司、大型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展对象。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现状
1.缺乏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当前的金融服务,虽然也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储蓄服务,但是却并不对其开放贷款业务。银行机构向广大农村居民发放一系列小额贷款,可以帮助其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加强农产品加工并将服务延伸至其他领域。但目前的状况是广大农民和微型企业甚至是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还只仅仅能够在农村信用社等机构获得贷款,贷款数额非常有限,并不足以支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落后,农村融资普遍十分困难。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联系。在这种传统模式之下,农村经济活动缺乏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参与,农民的文化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花费成本就能达到推广金融知识的目标变得不可行,无法及时传递的财务生活需求和融资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闭塞,金融产品与服务及金融市场在农村逐渐萎缩,普惠金融目标难以实现。
2.缺乏措施鼓励农村融资。首先,农村商业水平低,物质需求不活跃,这些特点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对贷款的需求。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极强,种植风险不可控,再加上农户对风险防范往往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农户的还款能力极度不信任,即使是用抵押的方式为农户提供贷款,在收回款项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农民极其有限的金融知识使得其对于金融服务与信用概念缺乏足够了解,很少会按照标准行事,缺乏在相关的金融信贷领域的实践经验。其次,对于农业贷款,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很难获得足够的抵押和回款保证,在加大信貸风险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并不能获得提高的利率补偿,这使得大部分能够在城市获得足够利润的金融企业并不愿意在农村发展业务。根据贷款的风险,在农业领域只有以提高利率为交换,金融机构的才会有足够的兴趣长期为农户无抵押提供贷款,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甚至是政府政策做保障。
3.缺乏有效的政府参与。多年来,在我国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中,都会着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业发展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农业不发达的局面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的长期竞争,也体现了私人融资渠道不足的现状,也使得普惠金融的市场需求不活跃。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农民贷款困难与大量农业人口流失一起,进一步恶化了农业投资环境。如今的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完全从利益角度出发,缺乏社会责任感,政府在市场管理、金融一体化的推进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农民一直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从而成为真正的金融产业的服务对象。
三、关于加快我国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的策略研究
1.发挥政府的作用。随着政府调控经济政策的出台,各地正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小型、微型企业的财务信息正逐渐公开透明,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社会融资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渠道。同时,政府还应该帮助农户们正确认识金融活动并树立正确的财务概念。农户们通过网络,互联网和电话等渠道获得需要的金融服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作用,金融机构得以在金融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提供相关服务以缓解金融排斥的压力。通过政府的努力,农村地区正逐步建立起合理的金融网络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推进政策和法律的施行,不仅是鼓励农户们参与金融活动,同时也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网络的参与,为供需双方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个很好的信任空间,消除双方排斥的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2.以经济发展带动金融服务发展。政府应重视经济水平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农村金融业的发展,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各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农户可以承担的风险阈值,经济发展不仅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提高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生产价值的能力。而金融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农户引进先进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确保有足够资金可以满足扩大生产能力的需求,使农民有能力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将政策目光瞄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注重发展经济水平对于推动第三产业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普惠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保障。。
3.充分调动金融机构自身积极性。首先,金融机构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资金情况和资产结构来区分目标服务,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对象。一旦将农民作为现实服务对象,那么就需要确保金融服务的特征符合目标水平,尽最大可能优化服务质量,加强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农户融资的复杂性特点,各大金融机构在尽可能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应该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将服务目标细化,针对不同群体与不同层次客户的产品应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今早研究其可行性,将不稳定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帮助金融机构自身降低风险。其次,金融服务应促进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农村地区的付款与结算方式与城市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支付方式尚未改变,企业基础设施缺乏,现代金融产品缺乏有效利用介质。发展农村金融产品,缺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实现会计利润的目标,首先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发展规模,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销售目标,扩大覆盖范围,将成本降至规模经济的成本,是金融企业发展的根本。
四、结语
在分析了当前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于中国农村地区推行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长期的“三农”政策也在其中发挥了特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何促进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如何满足农村地区资金需要,现在仍存在很多问题。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将金融服务深入到每一个农户生活中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持续的金融发展为解决金融服务地域化差异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点。因此,政府应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扩大农村金融覆盖范围,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户劳动效率、提升整体农业效率的途径,仍需要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涛,徐翔,孙硕.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2016,(04):1-16.
[2]王颖,曾康霖. 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 金融研究,2016,(02):37-54.
[3]李苍舒.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及前景[J]. 金融评论,2015,(06):109-122+126.
[4] 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融资来源及结构分析[J].经济评论,2003(6):58—74.
作者简介:阎淑婧(1971.09—),汉。籍贯:内蒙古包头。专业:会计、金融。任芝慧(1994.09—),汉。专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