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倡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将角色演好,除了自身的素质外,还主要取决于教师这个导演。新课标提倡探究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说得多,教师说得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且同时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呢?提问便是一把打开学生话匣子的很好的钥匙。那如何提问呢?提问应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就科学课程的课堂提问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要有吸引力
学生的学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呢?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富于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且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科学课程,更要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到有趣和愉快,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会朝着教师指引的方向走去。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做到在着眼于课文和知识点结构巧妙地设计思路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的知识。比如,在讲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有几个孩子吗?太阳有没有私生子女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其中的答案,因为他们还没有听说过太阳会有子女。这样的提问,在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激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快乐当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提问效果要好得多。
二、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的整体性应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尤其是科学课,在科学课中,内容和内容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的回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而同时又不是限制在死板的几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上呢?也就是如何使学生的回答做到收和发散的适度呢?面太窄,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面太宽,又很容易使学生的回答偏离你的主题。比如:在讲到“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这一节的时候,如果问题设计得不好,学生很难把握住主要内容以及重点。这一节主要是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在讲植物的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时,教师如果问:“你们对植物的叶片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虽然也是在讲叶的,但学生的回答范围肯定会很广,更为严重是他们的思维方向没有朝着本节的主要内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展开。如果教师换个问法:“仙人掌的叶和一般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紧接着问:“为什么会不一样,这和它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不但能打开,而且也能抓住本节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的问题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他们都能接受而且都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只针对少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同时问题的难易要适中,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最好是他们只要“跳一跳,便摘得到”,而不是高不可攀。
三、提问要重视评价
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后,往往很期待教师的评价。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要做出评价,切不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给出任何评价,更不可的是,学生还没回答完,教师一听不对,就直接叫他坐下。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的一种失误。但是在给学生作出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式好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重复,表示予以确认;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其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三是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加以示范;四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材料,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五是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六是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因为学生回答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使命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使之主动地思考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并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得到新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问题要有吸引力
学生的学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呢?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富于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且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科学课程,更要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到有趣和愉快,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会朝着教师指引的方向走去。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做到在着眼于课文和知识点结构巧妙地设计思路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的知识。比如,在讲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有几个孩子吗?太阳有没有私生子女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其中的答案,因为他们还没有听说过太阳会有子女。这样的提问,在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激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快乐当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提问效果要好得多。
二、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的整体性应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尤其是科学课,在科学课中,内容和内容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的回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而同时又不是限制在死板的几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上呢?也就是如何使学生的回答做到收和发散的适度呢?面太窄,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面太宽,又很容易使学生的回答偏离你的主题。比如:在讲到“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这一节的时候,如果问题设计得不好,学生很难把握住主要内容以及重点。这一节主要是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在讲植物的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时,教师如果问:“你们对植物的叶片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虽然也是在讲叶的,但学生的回答范围肯定会很广,更为严重是他们的思维方向没有朝着本节的主要内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展开。如果教师换个问法:“仙人掌的叶和一般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紧接着问:“为什么会不一样,这和它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不但能打开,而且也能抓住本节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的问题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他们都能接受而且都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只针对少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同时问题的难易要适中,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最好是他们只要“跳一跳,便摘得到”,而不是高不可攀。
三、提问要重视评价
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后,往往很期待教师的评价。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要做出评价,切不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给出任何评价,更不可的是,学生还没回答完,教师一听不对,就直接叫他坐下。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的一种失误。但是在给学生作出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方式好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重复,表示予以确认;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其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三是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加以示范;四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材料,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五是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六是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因为学生回答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使命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使之主动地思考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并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得到新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