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寻林徽因之魂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iyanp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歌
  
  中央歌剧院是个“女高音”扎堆的地方。这几年,尤泓斐渐渐冒出了头,在北京、深圳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尤泓斐却谦虚地说:“歌唱家应该家喻户晓,我现在还称不上。谁叫我歌唱家,我会脸红心跳”。
  
  锁不住的爱乐心
  
  尤泓斐生长在松花江北呼兰河畔,尤家几代没有一个搞文艺的,可偏偏尤泓斐从小爱唱爱跳。爸爸带她去看望奶奶,要坐8小时火车。一路上,尤泓斐站在座椅上唱呀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一条大河波浪宽……”,引得全车厢的人都站起来看她,“我一点不害怕,听大家伙儿鼓掌,唱得更起劲儿”。
  小镇上有个文化站,聚集着全镇吹拉弹唱的高手。“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天天晚饭后,往人堆里一钻,听得如痴如醉,常常忘了回家”。 尤泓斐的教师父母,希望女儿将来考个普通大学,好接他们的班。“爸爸发现我的行踪,找个大锁头把我关在家里做功课”。尤泓斐还常常被母亲拦着不准参加文艺演出。尤泓斐开始坚决“抗争”,父母一看,不让她唱歌,书也读不好,只得让步。“我妈还请了一位老师教我手风琴”。
  1984年,中学生尤泓斐代表小镇参加哈尔滨市歌手大赛,“我偷偷看到一等奖的奖品是个玻璃工艺品,罩子里有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如果我得一等奖它就属于我,这么一想就上去唱《黄土高坡》”。果真得了一等奖,“我都没想荣誉多高,只觉得奖品漂亮”。
  呼兰县高中音乐老师鼓励尤泓斐跟哈师大余年凤老师学声乐。第一堂课,尤泓斐唱完余老师就说,这孩子应该考音乐学院。“我们在小镇上,根本不知道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有什么区别。我爸妈听出这话带着‘好’的意思”。
  
  郭文景心目中的“红珠”
  
  中国音乐学院1991年在哈尔滨设点招生。“正好星期天,我去哈师上课,用兜里5元零花钱交了报名费,初试、复试全过了,通知进京参加终考”。再也瞒不下去了,“一路回家,我脑子里尽在想,他们会同意我上音乐学院吗?还会为我出这么多钱吗?”因为比平时回家晚,父母脸色不好看。听说女儿要去北京,顿时来个“阴转晴”。
  尤泓斐以声乐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开始随郝季华老师上主科,大四转入张牧教授班。在该院表演课教师陈蔚印象中,尤泓斐悟性很高,又非常用功,将来一定能唱出来、演出来。
  1996年,尤泓斐毕业分配到中央歌剧院。“她和别人不太一样,朴实、单纯”,后来成了尤泓斐丈夫的张钊回忆,他们乐队一向看不惯有些合唱队员自由散漫的作风。“我发现这个新来的女孩儿排练从不应付,她唱得特认真、特卖力”。张钊还发现,别人休息时闲聊天儿,尤泓斐总在一边静静地看书。有一次,领导临时安排她独唱,“一听就感觉她唱得特棒”。尤泓斐说,张钊很严厉,一点瑕疵也甭想逃过他的耳朵,“别人都是在夸我,他永远敲打我”。
  尤泓斐曾两度摘取朝鲜平壤国际艺术节个人演唱金奖;还获得2000年首届全国艺术歌曲比赛二等奖和2005年文化部中直院团中青年演员考核第一名。这些年,她曾在《茶花女》《游吟诗人》出演女1号;在中国原创歌剧中,尤泓斐的“羽娘”、“杜十娘”独具一格、自成一派。2001年,郭文景歌剧《夜宴》巴黎首演,“那时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我”。而郭文景认定尤泓斐就是他心目中的女主人公红珠。此后见面,郭文景永远直呼尤泓斐“红珠”。
  
  为“康桥”取消“个唱”
  
  2001年冬天,“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成功首演,尤泓斐只是台下一名观众;今年6月,《再别康桥》即将“变大”搬进首都剧场,尤泓斐将领衔主演女1号“林徽因”。7年前,听王静、看雷佳,尤泓斐心驰神往;7年后,听音乐、读文本,尤泓斐泪流满面。为了这个“林徽因”,她甚至取消个人独唱音乐会。“我顶着巨大压力,一定要让‘尤版’林徽因与众不同”。
  新年伊始接到任务,尤泓斐几个月来已三上香山,在林徽因养病的双清别墅,体察感味流连忘返。尤泓斐这样描述,第一次去时很单纯,带着任务,导演要求实地采风,“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我‘强迫’自己入境,找感觉”。这第一次回去后,再也放不下了,“好像有什么在勾着我,魂牵梦绕似的”;接着她又去了第二次,“人就开始变得沉静了,总情不自禁地去想象,林徽因坐在六角亭的石凳上,她在想些什么?什么形体姿态?什么神色表情?仿佛眼前有了画面,心里有了情感”;第三次去又有新的升华,“我完全进入角色,手里拿着一本《林徽因》。那天双清别墅很清静,周围只有我一个人,这个环境只属于我……”
  ■
其他文献
学堂弦歌    青年教师的新作问世,总会令人激动、振奋,更让人充满期待,因为这批年轻的学友是作曲系的未来,是薪火传承的主力军。——饶余燕(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5月11日晚,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该院作曲系青年教师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在此举行。当晚的音乐会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连音乐厅内的两侧过道都站满了学生。  音乐会由指挥家姜金一执棒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八位青年教师的八
期刊
由兰州市口琴交流学会和兰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口琴培训日前在兰州结束。来自全国各校的100多名音乐教师参加了培训,并邀请年逾70多的口琴演奏家傅豪久讲学。  在两天的培训中,老先生精神焕发地做了精彩的演讲和授课,将他50多年的口琴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听者。老先生一边讲课,一边示范,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他的演奏技术没有丝毫减弱。在最后的结业仪式上,傅豪久献上了一台丰富的口琴演奏会,使得观看
期刊
休闲时空      西方人说,大提琴是美男子。我则说,马头琴是草原上的美男子。  大提琴太过于典雅、高贵,声音太过于柔弱、低微,马头琴则是粗朴、俭素,声音浑厚、明亮。说大提琴是美男子,大约是因了它的贵族气,说马头琴是草原上的美男子,是因了它极富蒙古族男人的粗犷气。  寥廓的草原是蒙古族生存的根,奔驰的骏马是族群逐水草而居的生命伙伴。为了繁衍生息,蒙古族男人勇于担当,游牧,狩猎,抵御野狼、外敌。他们
期刊
海外传真    全英古典音乐奖揭晓韦伯榜上有名  2008年全英古典音乐奖5月8日晚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演奏厅揭晓。   古典音乐杰出贡献奖,授予了英国著名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表彰他对古典音乐事业的卓越贡献。这是韦伯首次获得全英古典音乐奖。  伦敦交响乐团团长、80岁高龄的世界级指挥家科林·戴维斯夺得年度男艺术家奖。俄罗斯女高音安娜·涅特里布科获得年度女艺术家奖。这是她自去年获得全英古典音
期刊
每周连载    惊人的记忆    美国费城交响乐队指挥尤琴尼对乐谱的记忆力非常强,据说他惊人的记忆力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尤琴尼的爸爸是匈牙利的一名牙医,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出息的小提琴家。所以在替人拔牙的时候,也监督着尤琴尼在他背后拉琴。可是,尤琴尼非常爱看小说。他为了一边练琴一边还可以读小说,就把要练习的乐谱统统记在脑子里。这样一来,在前面替人拔牙的爸爸只要听见琴声就不会责备他,而他也可以安
期刊
“第五代”曲剧演员亮相《北京人》  改编自曹禺经典名著,北京市曲剧团打造的《北京人》将于5月15日起在首都剧场连演10场。此前,这部由王玉、李相岿等“第五代”曲剧演员领衔的剧目在十余所高校巡回演出了50余场,受到一致好评。    大卫·朗获2008普利策音乐奖  4月7日公布的第92届普利策。文化艺术奖项中,美国作曲家大卫·朗以一曲《卖火柴小女孩受难乐》获得音乐奖。卡内基音乐厅委约的这部作品长度为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张欢)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收藏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国宝》歌曲创作研讨会”4月9日在京举行。乔羽、阎肃、邹友开、王世光、田晓耕、任卫新等词曲作家对随机抽取的100首《国宝》应征歌词点评剖析,为更多热心词曲创作者指导创作。  主办方介绍,自去年7月由《收藏界》杂志社等单位斥资50万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国宝》歌
期刊
本报讯(记者 裴诺)5月22日,小提琴大师平夏斯·祖克曼将携夫人、大提琴演奏家阿曼达·霍茜和中国中提琴演奏家张立国一同来到北京,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音乐会,这将是北京观众第二次与祖克曼近距离接触。音乐会上,他们将演奏舒伯特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柯达伊的《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和莫扎特的《降E大调弦乐三重奏》。    平夏斯·祖克曼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他曾21次获得格莱美奖提名并两次获奖。他的
期刊
本报关注    2月20日至4月1日,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张国勇带队,包括指挥、歌剧演员、副导演、编舞、舞蹈演员和舞美人员等一行11人,前往法国的圣埃蒂安和汉斯,与当地歌剧院合作排演比才经典歌剧《采珠人》,5场演出反响热烈。日前,刚风尘仆仆回沪的张国勇,谈起这次法国之行,感慨良多。    有益的尝试赢得了尊重  近二十多年来,在歌剧领域,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然而大多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我们自己
期刊
台前幕后    改编自曹禺经典名著,北京市曲剧团打造的《北京人》将于5月15日起在首都剧场连演10场。4月8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北京人》主演王玉、李相岿等“第五代”曲剧演员以才艺展示的方式集体亮相。曹禺先生的女儿万方、北京人艺导演顾威等专程赶来捧场。    “第五代”展示才艺    4月8日下午,曲剧《北京人》的发布会现场首都剧场一层大厅被影壁窗棱布置成了老北京四合院模样。,年轻的主演们除了演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