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歌
中央歌剧院是个“女高音”扎堆的地方。这几年,尤泓斐渐渐冒出了头,在北京、深圳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尤泓斐却谦虚地说:“歌唱家应该家喻户晓,我现在还称不上。谁叫我歌唱家,我会脸红心跳”。
锁不住的爱乐心
尤泓斐生长在松花江北呼兰河畔,尤家几代没有一个搞文艺的,可偏偏尤泓斐从小爱唱爱跳。爸爸带她去看望奶奶,要坐8小时火车。一路上,尤泓斐站在座椅上唱呀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一条大河波浪宽……”,引得全车厢的人都站起来看她,“我一点不害怕,听大家伙儿鼓掌,唱得更起劲儿”。
小镇上有个文化站,聚集着全镇吹拉弹唱的高手。“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天天晚饭后,往人堆里一钻,听得如痴如醉,常常忘了回家”。 尤泓斐的教师父母,希望女儿将来考个普通大学,好接他们的班。“爸爸发现我的行踪,找个大锁头把我关在家里做功课”。尤泓斐还常常被母亲拦着不准参加文艺演出。尤泓斐开始坚决“抗争”,父母一看,不让她唱歌,书也读不好,只得让步。“我妈还请了一位老师教我手风琴”。
1984年,中学生尤泓斐代表小镇参加哈尔滨市歌手大赛,“我偷偷看到一等奖的奖品是个玻璃工艺品,罩子里有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如果我得一等奖它就属于我,这么一想就上去唱《黄土高坡》”。果真得了一等奖,“我都没想荣誉多高,只觉得奖品漂亮”。
呼兰县高中音乐老师鼓励尤泓斐跟哈师大余年凤老师学声乐。第一堂课,尤泓斐唱完余老师就说,这孩子应该考音乐学院。“我们在小镇上,根本不知道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有什么区别。我爸妈听出这话带着‘好’的意思”。
郭文景心目中的“红珠”
中国音乐学院1991年在哈尔滨设点招生。“正好星期天,我去哈师上课,用兜里5元零花钱交了报名费,初试、复试全过了,通知进京参加终考”。再也瞒不下去了,“一路回家,我脑子里尽在想,他们会同意我上音乐学院吗?还会为我出这么多钱吗?”因为比平时回家晚,父母脸色不好看。听说女儿要去北京,顿时来个“阴转晴”。
尤泓斐以声乐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开始随郝季华老师上主科,大四转入张牧教授班。在该院表演课教师陈蔚印象中,尤泓斐悟性很高,又非常用功,将来一定能唱出来、演出来。
1996年,尤泓斐毕业分配到中央歌剧院。“她和别人不太一样,朴实、单纯”,后来成了尤泓斐丈夫的张钊回忆,他们乐队一向看不惯有些合唱队员自由散漫的作风。“我发现这个新来的女孩儿排练从不应付,她唱得特认真、特卖力”。张钊还发现,别人休息时闲聊天儿,尤泓斐总在一边静静地看书。有一次,领导临时安排她独唱,“一听就感觉她唱得特棒”。尤泓斐说,张钊很严厉,一点瑕疵也甭想逃过他的耳朵,“别人都是在夸我,他永远敲打我”。
尤泓斐曾两度摘取朝鲜平壤国际艺术节个人演唱金奖;还获得2000年首届全国艺术歌曲比赛二等奖和2005年文化部中直院团中青年演员考核第一名。这些年,她曾在《茶花女》《游吟诗人》出演女1号;在中国原创歌剧中,尤泓斐的“羽娘”、“杜十娘”独具一格、自成一派。2001年,郭文景歌剧《夜宴》巴黎首演,“那时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我”。而郭文景认定尤泓斐就是他心目中的女主人公红珠。此后见面,郭文景永远直呼尤泓斐“红珠”。
为“康桥”取消“个唱”
2001年冬天,“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成功首演,尤泓斐只是台下一名观众;今年6月,《再别康桥》即将“变大”搬进首都剧场,尤泓斐将领衔主演女1号“林徽因”。7年前,听王静、看雷佳,尤泓斐心驰神往;7年后,听音乐、读文本,尤泓斐泪流满面。为了这个“林徽因”,她甚至取消个人独唱音乐会。“我顶着巨大压力,一定要让‘尤版’林徽因与众不同”。
新年伊始接到任务,尤泓斐几个月来已三上香山,在林徽因养病的双清别墅,体察感味流连忘返。尤泓斐这样描述,第一次去时很单纯,带着任务,导演要求实地采风,“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我‘强迫’自己入境,找感觉”。这第一次回去后,再也放不下了,“好像有什么在勾着我,魂牵梦绕似的”;接着她又去了第二次,“人就开始变得沉静了,总情不自禁地去想象,林徽因坐在六角亭的石凳上,她在想些什么?什么形体姿态?什么神色表情?仿佛眼前有了画面,心里有了情感”;第三次去又有新的升华,“我完全进入角色,手里拿着一本《林徽因》。那天双清别墅很清静,周围只有我一个人,这个环境只属于我……”
■
中央歌剧院是个“女高音”扎堆的地方。这几年,尤泓斐渐渐冒出了头,在北京、深圳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尤泓斐却谦虚地说:“歌唱家应该家喻户晓,我现在还称不上。谁叫我歌唱家,我会脸红心跳”。
锁不住的爱乐心
尤泓斐生长在松花江北呼兰河畔,尤家几代没有一个搞文艺的,可偏偏尤泓斐从小爱唱爱跳。爸爸带她去看望奶奶,要坐8小时火车。一路上,尤泓斐站在座椅上唱呀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一条大河波浪宽……”,引得全车厢的人都站起来看她,“我一点不害怕,听大家伙儿鼓掌,唱得更起劲儿”。
小镇上有个文化站,聚集着全镇吹拉弹唱的高手。“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天天晚饭后,往人堆里一钻,听得如痴如醉,常常忘了回家”。 尤泓斐的教师父母,希望女儿将来考个普通大学,好接他们的班。“爸爸发现我的行踪,找个大锁头把我关在家里做功课”。尤泓斐还常常被母亲拦着不准参加文艺演出。尤泓斐开始坚决“抗争”,父母一看,不让她唱歌,书也读不好,只得让步。“我妈还请了一位老师教我手风琴”。
1984年,中学生尤泓斐代表小镇参加哈尔滨市歌手大赛,“我偷偷看到一等奖的奖品是个玻璃工艺品,罩子里有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如果我得一等奖它就属于我,这么一想就上去唱《黄土高坡》”。果真得了一等奖,“我都没想荣誉多高,只觉得奖品漂亮”。
呼兰县高中音乐老师鼓励尤泓斐跟哈师大余年凤老师学声乐。第一堂课,尤泓斐唱完余老师就说,这孩子应该考音乐学院。“我们在小镇上,根本不知道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有什么区别。我爸妈听出这话带着‘好’的意思”。
郭文景心目中的“红珠”
中国音乐学院1991年在哈尔滨设点招生。“正好星期天,我去哈师上课,用兜里5元零花钱交了报名费,初试、复试全过了,通知进京参加终考”。再也瞒不下去了,“一路回家,我脑子里尽在想,他们会同意我上音乐学院吗?还会为我出这么多钱吗?”因为比平时回家晚,父母脸色不好看。听说女儿要去北京,顿时来个“阴转晴”。
尤泓斐以声乐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开始随郝季华老师上主科,大四转入张牧教授班。在该院表演课教师陈蔚印象中,尤泓斐悟性很高,又非常用功,将来一定能唱出来、演出来。
1996年,尤泓斐毕业分配到中央歌剧院。“她和别人不太一样,朴实、单纯”,后来成了尤泓斐丈夫的张钊回忆,他们乐队一向看不惯有些合唱队员自由散漫的作风。“我发现这个新来的女孩儿排练从不应付,她唱得特认真、特卖力”。张钊还发现,别人休息时闲聊天儿,尤泓斐总在一边静静地看书。有一次,领导临时安排她独唱,“一听就感觉她唱得特棒”。尤泓斐说,张钊很严厉,一点瑕疵也甭想逃过他的耳朵,“别人都是在夸我,他永远敲打我”。
尤泓斐曾两度摘取朝鲜平壤国际艺术节个人演唱金奖;还获得2000年首届全国艺术歌曲比赛二等奖和2005年文化部中直院团中青年演员考核第一名。这些年,她曾在《茶花女》《游吟诗人》出演女1号;在中国原创歌剧中,尤泓斐的“羽娘”、“杜十娘”独具一格、自成一派。2001年,郭文景歌剧《夜宴》巴黎首演,“那时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我”。而郭文景认定尤泓斐就是他心目中的女主人公红珠。此后见面,郭文景永远直呼尤泓斐“红珠”。
为“康桥”取消“个唱”
2001年冬天,“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成功首演,尤泓斐只是台下一名观众;今年6月,《再别康桥》即将“变大”搬进首都剧场,尤泓斐将领衔主演女1号“林徽因”。7年前,听王静、看雷佳,尤泓斐心驰神往;7年后,听音乐、读文本,尤泓斐泪流满面。为了这个“林徽因”,她甚至取消个人独唱音乐会。“我顶着巨大压力,一定要让‘尤版’林徽因与众不同”。
新年伊始接到任务,尤泓斐几个月来已三上香山,在林徽因养病的双清别墅,体察感味流连忘返。尤泓斐这样描述,第一次去时很单纯,带着任务,导演要求实地采风,“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我‘强迫’自己入境,找感觉”。这第一次回去后,再也放不下了,“好像有什么在勾着我,魂牵梦绕似的”;接着她又去了第二次,“人就开始变得沉静了,总情不自禁地去想象,林徽因坐在六角亭的石凳上,她在想些什么?什么形体姿态?什么神色表情?仿佛眼前有了画面,心里有了情感”;第三次去又有新的升华,“我完全进入角色,手里拿着一本《林徽因》。那天双清别墅很清静,周围只有我一个人,这个环境只属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