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米粉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南宁市的一张名片,而生榨米粉是南宁米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美食,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具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南宁生榨米粉文化是南宁米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南宁对于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传播工作做得不够,传承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些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播策略,从而有效地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带动南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策略;南宁经济
1.南宁市生榨米粉文化的现状分析
米粉的原料是稻米,稻米是中国南方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壮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广西稻作文化(壮族人民称“那”文化),是广西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民族文化形式。米粉文化是广西稻作文化很重要的衍生文化形式之一,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南方农耕文化。
生榨粉的外形约为0.3厘米粗的圆条,用一铁模通过挤压成形,有轻度发酵味。它的产生,大概与壮乡人早期吃发酵粥的习惯有关。壮族人喜欢早上煮好的一大锅“三滚白粥”或玉米粥一直吃到下午,有的為方便劳作而带至田头地埂食用,因气温高,到下午时粥已轻度发酵变微酸味,久而久之,吃酸粥便养成习惯。平日喜酸食的壮族人民,食用这种被一般人认为变质的“酸粥”,据说还有解痧气、防暑、生津的作用。生榨粉的产生理应与这种习俗演变有关。当地人对生榨粉的发酵味非但不以为怪,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美味。外地人第一次品尝生榨米粉,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怪,但多吃几遍之后却感到其另有一番滋味。
2015年,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技艺类别,保护单位是西乡塘区文化馆,2017年公布其传承人是黄天玲女士。2017年,武鸣榨粉成功入选第七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技艺类别,保护单位是武鸣区文化馆。因此,调查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发展状况,为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提出一些策略,有助于保护这一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美食文化为突破点,为南宁市打造米粉文化这一文化旅游名片作贡献,促进南宁城市文化的建设。
2.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存在问题
2.1缺乏“文化+”策略规划
自从人类进入了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播,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文化+”策略。因此,应该尽快进行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文化+”策略的规划,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品牌意识不高
南宁生榨米粉的知名度不高,相比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它在广西境内的名声是不高的,在广西一些地方的人们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生榨米粉的,更遑论是品尝过。当然,在广西其他地方也有生榨米粉,它们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2015年,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但是在南宁或者其他地方,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消息。成功入选说明它富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生榨米粉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壮乡人民一代又一代地把制作生榨米粉这种传统工艺传承下来。政府虽然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是还缺乏相应的保护与传播政策支持。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缺乏一个可以向外界传播的品牌,主要是其经营者、从业者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意识不够,没有打造好品牌形象。
2.3缺乏有效的传播
柳州螺蛳粉知名度的提升与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的广告效应密切相关。但是广西本土却没有一部关于米粉文化的影视作品,南宁生榨米粉行业经营者以及相关媒介也没有重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播[2]。南宁人享受着生榨米粉,却没有多少人思考着如何传承与保护南宁生榨米粉文化、提高它的传播力度。
现在几乎没有有年轻人会去学习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也就是老一辈的人会做,也许将来,懂得生榨米粉制作技艺的人会越来越少了,而且以后这种具有独特壮乡特色的传统制作技艺可能会发生改变,到那时候有可能里面还有的传统成分会越来越少。现在在南宁城区的生榨米粉店分布呈现一种不平衡、总体数量较少的状况,而且有一部分生榨米粉店被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取缔。
位于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的榨粉传承有悠久的历史,十年前那楼街上的榨粉店很多,基本上是随处可见,但是这几年来榨粉店的数量急剧减少。位于那楼中学旧校门的那条街,几年前还是一排清一色的榨粉店,但是这几年来已经只剩下一两家了。由于出去读书后很少回那楼,所以趁着寒假回家的时候,专门去那楼的各个榨粉店调研了一下,发现现在的榨粉店虽然工艺还在,但是粉的数量比较少,配料不好,味道与以前的相比相差好多。很多粉店没有选择做榨粉这个产品而是选择老友粉、杂粉、干捞粉等粉类。这些粉类提供起来方便,只需购买现成的粉条再配上配料猪就好了,出单率远高于榨粉。与这些不同,榨粉需要多几道工艺,处理比较麻烦,许多粉店为了方便都不提供榨粉。还有就是随着前几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人选择关掉粉店外出打工,向城市迁移打工所得的工资比开粉店经营收入多,所以很多人都是选择关掉榨粉店外出打工。而且榨粉主要集中在邕宁区,南宁其他城区分布很少,例如西乡塘区、青秀区榨粉店就比较少见,这与地方的传统文化有关。其实地区虽然有打着蒲庙榨粉的招牌,但是制作水平明显达不到蒲庙的水平,口感一般,所以榨粉主要在邕宁区出名,在其他地方很少听到。
2.4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于榨粉的重要传承之地在邕宁区,老友粉的重要传承之地在青秀区、西乡塘、中山路美食街等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高与邕宁区,在南宁的各大城区之中,邕宁区的GDP是最低的,而且邕宁区大部分地区远离市区,人流、客流远远低于其他城区,文化传播就是要传给人。要想传播榨粉文化,就得需要吸引外人,首先得吸引来才能留住它的回忆。随着政府的招商引资,大片的工业园建立,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邕宁区发展,传播榨粉文化。 3.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策略
3.1“文化+美食”策略
(1)旅游文化+美食。加大对这一壮乡特色美食文化的开发力度,加大與旅游文化结合的力度,同时自身进行调整,整合自身独特的美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把美食当做一个对外推广的窗口和工具,以美食文化为突破口,让更多的人们通过美食了解南宁,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链。
南宁市蒲庙生榨米粉历史悠久、香飘四方。为弘扬这一壮乡特色美食文化,2016年4月份,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举行花婆节暨建圩周年纪念活动,主办方特意在活动期间创新举办吃蒲庙生榨米粉比赛,有“食得快”之王和“食得多”之王两个奖项,可现场报名参加,既可以品尝美食,又可以拿奖。这一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踊跃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宁生榨米粉的知名度。
南宁市邕宁区利用生榨米粉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生榨米粉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知名度,有利于树立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
(2)节日文化+美食。南宁市每年都会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样的,也会举办东盟美食节,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美食节来提高传播力度,增加人们对南宁生榨米粉的了解与熟悉。还可以定期举办专门的美食节来进行传播。
广西有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那就是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每年的南宁各个县区、景区都会有一定的庆祝活动,可以积极利用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元素参与活动,让人们可以了解到广西的民族民俗,还可以关注到南宁的生榨米粉。
(3)故事+美食。要传播好文化,需要讲出它的故事,只有讲出故事才能更好的了解它,才能赋予它灵魂。比如螺蛳粉、老友粉等等。
3.2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造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品牌
南宁生榨米粉的从业者没有意识到树立一个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如果进行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品牌化,这就意味着从业者可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群众就更能更好地记住南宁生榨米粉。像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广西米粉从业者已经拥有较强的文化品牌意识,极少数的南宁生榨米粉的从业者也有一定的文化品牌意识,例如黄记那楼传统榨粉店,是首届中国米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推荐品牌、南宁市邕宁区十大名店,在广西区内已经开有17家加盟店,赢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广泛赞誉。政府应该支持像黄记那楼传统榨粉店这样的生榨米粉品牌做大做强,走出广西,甚至走向全国。
3.3媒体营销传播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层次、多阶段、多方位推介宣传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在广西卫视、广西生活频道等广西各个频道来投放广告。在广西网、广西新闻网、老友网、南宁新闻网等网站,以及各种视频app如快手、抖音等移动软件进行投放关于南宁生榨米粉的视频,还可以在地铁、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上投放。同时鼓励居民在微博账号、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地方发视频或照片等。此外利用现状大火的抖音经济也是传播的一个好途径。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倡导人们树立保护与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观念,号召人们加入到保护与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工作中去。
3.4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是最根本、最基本的原因,其他的发展都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更不用谈文化传播了。这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选择合适的产业的政策,对某些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其中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邕宁区有不少文化古迹,都是有故事的建筑,要大力发掘出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还要注意对工业园的监管,绿水清山就上金山银山,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保护环境。饮食最忌讳的就是环境问题,如果环境不好,什么美味都没有用。
4.结束语
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发展状况不是很乐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它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南宁市民的不断努力,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会有很大的发展,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撰写论文等让我了解到古时候的壮乡人们的智慧与成果,了解到自己所在地的丰富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学到了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积累了许多社会实践经验,加深了自己对当今社会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更加要加强培养自己的人文观察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树立对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广西特色米粉制作规范》[EB/OL],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米粉专业委员会、广西各县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02-17.
[2]南宁米粉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N/J],张经武、滕莉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9.
作者简介:黄健婷(1997.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通讯作者:黄瑛。
【关键词】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策略;南宁经济
1.南宁市生榨米粉文化的现状分析
米粉的原料是稻米,稻米是中国南方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壮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广西稻作文化(壮族人民称“那”文化),是广西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民族文化形式。米粉文化是广西稻作文化很重要的衍生文化形式之一,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南方农耕文化。
生榨粉的外形约为0.3厘米粗的圆条,用一铁模通过挤压成形,有轻度发酵味。它的产生,大概与壮乡人早期吃发酵粥的习惯有关。壮族人喜欢早上煮好的一大锅“三滚白粥”或玉米粥一直吃到下午,有的為方便劳作而带至田头地埂食用,因气温高,到下午时粥已轻度发酵变微酸味,久而久之,吃酸粥便养成习惯。平日喜酸食的壮族人民,食用这种被一般人认为变质的“酸粥”,据说还有解痧气、防暑、生津的作用。生榨粉的产生理应与这种习俗演变有关。当地人对生榨粉的发酵味非但不以为怪,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美味。外地人第一次品尝生榨米粉,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怪,但多吃几遍之后却感到其另有一番滋味。
2015年,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技艺类别,保护单位是西乡塘区文化馆,2017年公布其传承人是黄天玲女士。2017年,武鸣榨粉成功入选第七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技艺类别,保护单位是武鸣区文化馆。因此,调查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发展状况,为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提出一些策略,有助于保护这一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美食文化为突破点,为南宁市打造米粉文化这一文化旅游名片作贡献,促进南宁城市文化的建设。
2.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存在问题
2.1缺乏“文化+”策略规划
自从人类进入了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播,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文化+”策略。因此,应该尽快进行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文化+”策略的规划,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2品牌意识不高
南宁生榨米粉的知名度不高,相比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它在广西境内的名声是不高的,在广西一些地方的人们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生榨米粉的,更遑论是品尝过。当然,在广西其他地方也有生榨米粉,它们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2015年,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但是在南宁或者其他地方,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消息。成功入选说明它富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生榨米粉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壮乡人民一代又一代地把制作生榨米粉这种传统工艺传承下来。政府虽然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是还缺乏相应的保护与传播政策支持。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缺乏一个可以向外界传播的品牌,主要是其经营者、从业者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意识不够,没有打造好品牌形象。
2.3缺乏有效的传播
柳州螺蛳粉知名度的提升与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的广告效应密切相关。但是广西本土却没有一部关于米粉文化的影视作品,南宁生榨米粉行业经营者以及相关媒介也没有重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传播[2]。南宁人享受着生榨米粉,却没有多少人思考着如何传承与保护南宁生榨米粉文化、提高它的传播力度。
现在几乎没有有年轻人会去学习生榨米粉的制作技艺,也就是老一辈的人会做,也许将来,懂得生榨米粉制作技艺的人会越来越少了,而且以后这种具有独特壮乡特色的传统制作技艺可能会发生改变,到那时候有可能里面还有的传统成分会越来越少。现在在南宁城区的生榨米粉店分布呈现一种不平衡、总体数量较少的状况,而且有一部分生榨米粉店被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取缔。
位于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的榨粉传承有悠久的历史,十年前那楼街上的榨粉店很多,基本上是随处可见,但是这几年来榨粉店的数量急剧减少。位于那楼中学旧校门的那条街,几年前还是一排清一色的榨粉店,但是这几年来已经只剩下一两家了。由于出去读书后很少回那楼,所以趁着寒假回家的时候,专门去那楼的各个榨粉店调研了一下,发现现在的榨粉店虽然工艺还在,但是粉的数量比较少,配料不好,味道与以前的相比相差好多。很多粉店没有选择做榨粉这个产品而是选择老友粉、杂粉、干捞粉等粉类。这些粉类提供起来方便,只需购买现成的粉条再配上配料猪就好了,出单率远高于榨粉。与这些不同,榨粉需要多几道工艺,处理比较麻烦,许多粉店为了方便都不提供榨粉。还有就是随着前几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人选择关掉粉店外出打工,向城市迁移打工所得的工资比开粉店经营收入多,所以很多人都是选择关掉榨粉店外出打工。而且榨粉主要集中在邕宁区,南宁其他城区分布很少,例如西乡塘区、青秀区榨粉店就比较少见,这与地方的传统文化有关。其实地区虽然有打着蒲庙榨粉的招牌,但是制作水平明显达不到蒲庙的水平,口感一般,所以榨粉主要在邕宁区出名,在其他地方很少听到。
2.4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于榨粉的重要传承之地在邕宁区,老友粉的重要传承之地在青秀区、西乡塘、中山路美食街等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高与邕宁区,在南宁的各大城区之中,邕宁区的GDP是最低的,而且邕宁区大部分地区远离市区,人流、客流远远低于其他城区,文化传播就是要传给人。要想传播榨粉文化,就得需要吸引外人,首先得吸引来才能留住它的回忆。随着政府的招商引资,大片的工业园建立,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邕宁区发展,传播榨粉文化。 3.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传播策略
3.1“文化+美食”策略
(1)旅游文化+美食。加大对这一壮乡特色美食文化的开发力度,加大與旅游文化结合的力度,同时自身进行调整,整合自身独特的美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把美食当做一个对外推广的窗口和工具,以美食文化为突破口,让更多的人们通过美食了解南宁,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链。
南宁市蒲庙生榨米粉历史悠久、香飘四方。为弘扬这一壮乡特色美食文化,2016年4月份,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举行花婆节暨建圩周年纪念活动,主办方特意在活动期间创新举办吃蒲庙生榨米粉比赛,有“食得快”之王和“食得多”之王两个奖项,可现场报名参加,既可以品尝美食,又可以拿奖。这一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踊跃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宁生榨米粉的知名度。
南宁市邕宁区利用生榨米粉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生榨米粉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知名度,有利于树立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
(2)节日文化+美食。南宁市每年都会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样的,也会举办东盟美食节,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美食节来提高传播力度,增加人们对南宁生榨米粉的了解与熟悉。还可以定期举办专门的美食节来进行传播。
广西有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那就是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每年的南宁各个县区、景区都会有一定的庆祝活动,可以积极利用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元素参与活动,让人们可以了解到广西的民族民俗,还可以关注到南宁的生榨米粉。
(3)故事+美食。要传播好文化,需要讲出它的故事,只有讲出故事才能更好的了解它,才能赋予它灵魂。比如螺蛳粉、老友粉等等。
3.2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造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品牌
南宁生榨米粉的从业者没有意识到树立一个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如果进行了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品牌化,这就意味着从业者可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群众就更能更好地记住南宁生榨米粉。像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广西米粉从业者已经拥有较强的文化品牌意识,极少数的南宁生榨米粉的从业者也有一定的文化品牌意识,例如黄记那楼传统榨粉店,是首届中国米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推荐品牌、南宁市邕宁区十大名店,在广西区内已经开有17家加盟店,赢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广泛赞誉。政府应该支持像黄记那楼传统榨粉店这样的生榨米粉品牌做大做强,走出广西,甚至走向全国。
3.3媒体营销传播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层次、多阶段、多方位推介宣传南宁生榨米粉文化。在广西卫视、广西生活频道等广西各个频道来投放广告。在广西网、广西新闻网、老友网、南宁新闻网等网站,以及各种视频app如快手、抖音等移动软件进行投放关于南宁生榨米粉的视频,还可以在地铁、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上投放。同时鼓励居民在微博账号、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地方发视频或照片等。此外利用现状大火的抖音经济也是传播的一个好途径。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倡导人们树立保护与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观念,号召人们加入到保护与传播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工作中去。
3.4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是最根本、最基本的原因,其他的发展都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更不用谈文化传播了。这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选择合适的产业的政策,对某些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其中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邕宁区有不少文化古迹,都是有故事的建筑,要大力发掘出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还要注意对工业园的监管,绿水清山就上金山银山,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保护环境。饮食最忌讳的就是环境问题,如果环境不好,什么美味都没有用。
4.结束语
南宁生榨米粉文化的发展状况不是很乐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它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南宁市民的不断努力,南宁生榨米粉文化会有很大的发展,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通过收集资料、调查、撰写论文等让我了解到古时候的壮乡人们的智慧与成果,了解到自己所在地的丰富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学到了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积累了许多社会实践经验,加深了自己对当今社会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更加要加强培养自己的人文观察能力,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树立对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广西特色米粉制作规范》[EB/OL],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米粉专业委员会、广西各县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02-17.
[2]南宁米粉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N/J],张经武、滕莉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9.
作者简介:黄健婷(1997.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通讯作者:黄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