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雷雨》塑造的众多人物中,周繁漪无疑是最为出众的,这位看似柔弱病态的周家主母有着远超其他角色的性格强度,是她决定着故事的发展,并在最终导致了整个故事的崩塌。雷雨的故事编排泛着浓浓的宿命论调,其基本前提是由《圣经》中的一句话——“父辈的罪孽会祸殃后代”衍生而来,《雷雨》中每个人物的命运虽早已在冥冥中有了定数,然而却是周繁漪把周家命运的航船驶入了毁灭的深渊。
关键词:《雷雨》;周繁漪;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周繁漪的人物形象从一出现就有着鲜明的性格符号,序幕中的周繁漪并未直接露面,而她的疯狂与歇斯底里却足以令人反感并畏惧,甚至连她托付一生的男人周朴园探望她时都有些勉为其难。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的周繁漪?
在对于剧作方法的主流认识里,前提是一出戏剧的中心,而人物则是戏剧的生命。人物是戏剧中处于核心的素材,所有故事都是由人物中生长出来。每个人物形象都由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构成,并且是这三个维度决定了人物的性格变化,知道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为细致地探究人物。
周繁漪正式登场在第一幕:她唇红齿白大眼睛高鼻梁,气质忧郁、矜持,柔弱文静,明慧而热爱诗词。这原本应当是很美好的女性形象,却被打上了“阴鸷”的标签。在第一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氏夫妇的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甚至连表面的和谐都懒得伪装,他们彼此严守分际甚至相互躲避,使整个周公馆的气氛都显得压抑而沉重。生活在周公馆的周繁漪就如生活在金丝笼中的鸟,没有自由,没有地位,她的身份使得别人对她敬而远之,而她自己又宁愿躲在高高的阁楼与世界隔绝,在寂寞中沉沦纠结。她试过挣扎和反抗,但却只能在家具摆设和,门窗开关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做文章并且收效甚微。这一系列的设定使得周繁漪对爱情过于狂热的追求合乎情理并值得同情。她敢爱敢恨,曾与继子有过一段不伦恋情,却仍旧理直气壮,在她的观念里,爱情才她唯一的信仰。后来四凤介入,周萍移情别恋,周繁漪坠入了绝望的深渊,她虽不愿放弃,但却更多地选择了隐忍。
周繁漪也绝不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虽然她记不清周冲的年龄,而那正是在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下没有了时间观念,我可以看到,当她得知儿子爱上了四凤,那种焦虑和担忧是母爱最直接的证据。最终,嗅到了危险气息的她走出了自己搭建的壁垒,她要捍卫自己的爱情,更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打破周公馆现有的平衡,狂风骤雨的序幕将由她拉开。对周冲,她极力鼓励他走出周公馆这座腐朽的牢笼;对周朴园,她开始公然反抗其对自己的钳制;对周萍,她首先向这个她深爱着的人求援,得到的却是对方绝情的敷衍,她指责她控诉,对方却只用冷漠一笔带过,这样的打击足以使人发疯或一蹶不振,而周繁漪没有,她只是稍稍用眼泪宣泄了一下便继续着她的反抗——赶走四凤。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其后与四凤母亲侍萍的对话中,周繁漪拿出了一个豪门太太该有的风度,完美地隐藏起了先前的失落,谈话过程中丝毫没有情绪化的言辞,更多地是温和的劝诫,一点点地冲击着鲁侍萍的自尊,不仅借鲁侍萍的手把四凤带离了儿子和情人,更是无聲地将鲁侍萍一家远远赶离了自己的世界,做事滴水不漏。然而周繁漪却又绝不是一个恶毒的人,在其后的故事中可见端倪。
故事的第二幕是矛盾集中爆发的一幕,身份地位悬殊的两家人在尘封往事被揭开的瞬间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段复杂的人物关系纠葛中处处充满着危险,而周繁漪却似乎悄悄地从先前的风暴中心脱离了出来成为了局外人。在其后的第三幕中,周繁漪甚至没有直接出场,她只是派周冲给鲁家送去了一百块,后又尾随周萍,偷听了周萍与四凤的对话并导致间接导致了周萍和四凤的关系被鲁侍萍发现。在第三幕中,周繁漪更多地是在故事结构中充当了连接作用,但尽管如此,我们仍能看到她的善良与痴情。在第二幕的结尾部分,周繁漪与周萍再次起了激烈的争论,在爱人面前,她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变得尖酸刻薄,极力想抓住已渐行渐远的爱情,而那个不再爱她的男人已不再能感受得到她醋意里的情意,至此,至少周萍已经与曾经的感情彻底决裂了。此时的周繁漪对爱情彻底绝望了,她表面的平静预示着一场狂怒的风暴即将爆发。
周冲给鲁家送钱的剧情安排略显突兀,既不像是对之前遗留的补充,也没有对主线剧情起到推动作用,虽然这段情节中也有矛盾冲突,但有些趋于静态化,对故事的讲述意义不大,但若抛开合理性不谈,这段剧情中表现出的周繁漪的善良是值得尊敬的,即使在当今社会,雇佣关系仍旧赤裸,四凤鲁贵只是周家的雇工,周家有绝对的权力将其解雇,尽管四凤鲁贵被解雇是无奈沦为了周繁漪个人嫉妒心的牺牲品,但周繁漪对鲁家仍然没有任何亏欠,而她却能在自己极度绝望的时候仍能想到鲁家,不知道是不是曹禺先生刻意为之,虽然让人物显得有些被“崇高化”,却又着实让这个人物悲壮了起来。
其后的剧情推演,很难说清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局面在双重作用下彻底失控。周繁漪与周萍争吵后仍不愿放弃,尾随周萍来到鲁家,又出于小小的报复心理关上了四凤的窗子,导致四凤和周萍的恋情败露,周萍逃走,四凤羞愧出走,鲁家人为寻四凤重回周公馆,周繁漪无形中充当了命运的代言人,让两家人齐聚在了整出悲剧的发祥地,等待着一切秘密的解开,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从鲁家回到周公馆的周繁漪已是身心俱疲,恰好又有周朴园对周繁漪习惯性的管制作催化,周繁漪爆发了,剧烈却短暂,此时的周繁漪已是伤痕累累不堪重负,她妥协了,甚至开始向周萍乞讨,她甘愿放弃身份地位,只想和所爱的人朝夕相处,哪怕只是把她带离这个禁锢着她的牢笼,这样简单的请求却再次遭到了冷酷的拒绝,自此,周繁漪彻底崩溃。在最后一轮的对峙中,她一反先前的冷静狡黠,变得歇斯底里甚至咄咄逼人,周朴园也因厌倦争吵而无心辩解,轻描淡写地道出了尘封多年的真相,不料这段先代的不堪往事对两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周繁漪是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成功形象,性格丰满刻画生动,虽是《雷雨》悲剧冥冥中的主宰,却又是其中最值得同情的角色,其悲剧遭遇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关键词:《雷雨》;周繁漪;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周繁漪的人物形象从一出现就有着鲜明的性格符号,序幕中的周繁漪并未直接露面,而她的疯狂与歇斯底里却足以令人反感并畏惧,甚至连她托付一生的男人周朴园探望她时都有些勉为其难。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的周繁漪?
在对于剧作方法的主流认识里,前提是一出戏剧的中心,而人物则是戏剧的生命。人物是戏剧中处于核心的素材,所有故事都是由人物中生长出来。每个人物形象都由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构成,并且是这三个维度决定了人物的性格变化,知道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为细致地探究人物。
周繁漪正式登场在第一幕:她唇红齿白大眼睛高鼻梁,气质忧郁、矜持,柔弱文静,明慧而热爱诗词。这原本应当是很美好的女性形象,却被打上了“阴鸷”的标签。在第一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氏夫妇的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甚至连表面的和谐都懒得伪装,他们彼此严守分际甚至相互躲避,使整个周公馆的气氛都显得压抑而沉重。生活在周公馆的周繁漪就如生活在金丝笼中的鸟,没有自由,没有地位,她的身份使得别人对她敬而远之,而她自己又宁愿躲在高高的阁楼与世界隔绝,在寂寞中沉沦纠结。她试过挣扎和反抗,但却只能在家具摆设和,门窗开关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做文章并且收效甚微。这一系列的设定使得周繁漪对爱情过于狂热的追求合乎情理并值得同情。她敢爱敢恨,曾与继子有过一段不伦恋情,却仍旧理直气壮,在她的观念里,爱情才她唯一的信仰。后来四凤介入,周萍移情别恋,周繁漪坠入了绝望的深渊,她虽不愿放弃,但却更多地选择了隐忍。
周繁漪也绝不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虽然她记不清周冲的年龄,而那正是在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下没有了时间观念,我可以看到,当她得知儿子爱上了四凤,那种焦虑和担忧是母爱最直接的证据。最终,嗅到了危险气息的她走出了自己搭建的壁垒,她要捍卫自己的爱情,更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打破周公馆现有的平衡,狂风骤雨的序幕将由她拉开。对周冲,她极力鼓励他走出周公馆这座腐朽的牢笼;对周朴园,她开始公然反抗其对自己的钳制;对周萍,她首先向这个她深爱着的人求援,得到的却是对方绝情的敷衍,她指责她控诉,对方却只用冷漠一笔带过,这样的打击足以使人发疯或一蹶不振,而周繁漪没有,她只是稍稍用眼泪宣泄了一下便继续着她的反抗——赶走四凤。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其后与四凤母亲侍萍的对话中,周繁漪拿出了一个豪门太太该有的风度,完美地隐藏起了先前的失落,谈话过程中丝毫没有情绪化的言辞,更多地是温和的劝诫,一点点地冲击着鲁侍萍的自尊,不仅借鲁侍萍的手把四凤带离了儿子和情人,更是无聲地将鲁侍萍一家远远赶离了自己的世界,做事滴水不漏。然而周繁漪却又绝不是一个恶毒的人,在其后的故事中可见端倪。
故事的第二幕是矛盾集中爆发的一幕,身份地位悬殊的两家人在尘封往事被揭开的瞬间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段复杂的人物关系纠葛中处处充满着危险,而周繁漪却似乎悄悄地从先前的风暴中心脱离了出来成为了局外人。在其后的第三幕中,周繁漪甚至没有直接出场,她只是派周冲给鲁家送去了一百块,后又尾随周萍,偷听了周萍与四凤的对话并导致间接导致了周萍和四凤的关系被鲁侍萍发现。在第三幕中,周繁漪更多地是在故事结构中充当了连接作用,但尽管如此,我们仍能看到她的善良与痴情。在第二幕的结尾部分,周繁漪与周萍再次起了激烈的争论,在爱人面前,她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变得尖酸刻薄,极力想抓住已渐行渐远的爱情,而那个不再爱她的男人已不再能感受得到她醋意里的情意,至此,至少周萍已经与曾经的感情彻底决裂了。此时的周繁漪对爱情彻底绝望了,她表面的平静预示着一场狂怒的风暴即将爆发。
周冲给鲁家送钱的剧情安排略显突兀,既不像是对之前遗留的补充,也没有对主线剧情起到推动作用,虽然这段情节中也有矛盾冲突,但有些趋于静态化,对故事的讲述意义不大,但若抛开合理性不谈,这段剧情中表现出的周繁漪的善良是值得尊敬的,即使在当今社会,雇佣关系仍旧赤裸,四凤鲁贵只是周家的雇工,周家有绝对的权力将其解雇,尽管四凤鲁贵被解雇是无奈沦为了周繁漪个人嫉妒心的牺牲品,但周繁漪对鲁家仍然没有任何亏欠,而她却能在自己极度绝望的时候仍能想到鲁家,不知道是不是曹禺先生刻意为之,虽然让人物显得有些被“崇高化”,却又着实让这个人物悲壮了起来。
其后的剧情推演,很难说清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局面在双重作用下彻底失控。周繁漪与周萍争吵后仍不愿放弃,尾随周萍来到鲁家,又出于小小的报复心理关上了四凤的窗子,导致四凤和周萍的恋情败露,周萍逃走,四凤羞愧出走,鲁家人为寻四凤重回周公馆,周繁漪无形中充当了命运的代言人,让两家人齐聚在了整出悲剧的发祥地,等待着一切秘密的解开,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从鲁家回到周公馆的周繁漪已是身心俱疲,恰好又有周朴园对周繁漪习惯性的管制作催化,周繁漪爆发了,剧烈却短暂,此时的周繁漪已是伤痕累累不堪重负,她妥协了,甚至开始向周萍乞讨,她甘愿放弃身份地位,只想和所爱的人朝夕相处,哪怕只是把她带离这个禁锢着她的牢笼,这样简单的请求却再次遭到了冷酷的拒绝,自此,周繁漪彻底崩溃。在最后一轮的对峙中,她一反先前的冷静狡黠,变得歇斯底里甚至咄咄逼人,周朴园也因厌倦争吵而无心辩解,轻描淡写地道出了尘封多年的真相,不料这段先代的不堪往事对两家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周繁漪是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成功形象,性格丰满刻画生动,虽是《雷雨》悲剧冥冥中的主宰,却又是其中最值得同情的角色,其悲剧遭遇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