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背景说明
高三学年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一年 ,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着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由于我们学校录取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是良好,许多学生甚至高一,高二在虚度光阴,到高三才突然醒悟,才开始要专心学习。因此整个中学期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会在这个时期内集中体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意志品质经受不了考验,会使他们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这时如果不加以适当必要的疏导,可能就会导致学生觉得高考希望渺茫,直至放弃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探寻学生在高三阶段各种心理因素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二是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稳定学生情绪,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校的教学保驾护航,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心里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少走弯路。
三、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研究对象:2012级5班、6班学生。
第二,主要研究任务:高三开始,学生对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学习计划调查;高三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力变化调查;高三学段,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变化;学段测试对高三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影响;高三学生的应试和备考的心理素质调查。
第三,预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个例交流、设置对比试验等。
第四,研究实施步骤:一是选定高三5班、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调查学生对自己的高三生活的预计和设想。二是对两个班级进行有关测试和调查,主要包括:学习情绪变化、学习动力变化、人际交往变化。措施干预:个例交流、课堂渗透、专题讲座等,并与班主任老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交流。三是对比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统考成绩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第五,研究所需条件:学校对教学、管理的科研问题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为科研教师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高三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 总结与分析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高高在上的自负心理
自负的表现:有的学生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常常给人以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学生傲慢无礼,瞧不起别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学生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不健康心理,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2.萎靡不振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的自我封闭。
产生原因:一是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二是家庭因素,如经济因素(盲目的攀比思想导致),家庭成员及关系因素(如单亲子女,父爱或母爱缺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和自卑感),三是个人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放大事情的不良后果,因此表现出心理脆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自卑心理。
消除方法:通常来说,单靠学生自身的调节,很难在短期内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而由老师合理的设计干预实验,可以相对较快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消除自卑心理。比如,单项作业法。即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设计该生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作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这种效果需要一个过程,学生需要一连串的成功喜悦方可逐渐达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最终达到消除自卑心理的目的。
另外,还要同时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其坚韧性、果断性和用于进取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理,张扬其性格中阳光的一面。
3.高考临近的焦躁心理
焦躁心理的表现:情绪不稳,做事毛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学思想。
原因分析:一是弱势学科导致的疲惫心理。在我校本届的高三群体中,男生普遍偏英语,女生普遍偏理科。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总成绩。久而久之,造成弱势学科威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自己仍然与别人有较大差距时,这种压力越大,使自己情绪越不稳定。二是理综对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威慑作用,让较大部分学生措手不及,无从下手。
消解方法:单纯的做思想工作,效果不是很好。而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课堂复习内容,从深度、广度上既能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又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消除学生类似心理的良方妙策。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平时出现的高频出错点、疑惑点以及难点要有清晰的了解,其次,在课堂复习内容中,以题扣点,系统训练,总结题型与考点的关系,并形成解题思路与技巧。这样,学生能够学的进去,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可触摸性,心理就越来越踏实,就会淡化自己有弱势学科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高三学年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一年 ,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着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由于我们学校录取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是良好,许多学生甚至高一,高二在虚度光阴,到高三才突然醒悟,才开始要专心学习。因此整个中学期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会在这个时期内集中体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意志品质经受不了考验,会使他们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这时如果不加以适当必要的疏导,可能就会导致学生觉得高考希望渺茫,直至放弃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探寻学生在高三阶段各种心理因素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二是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稳定学生情绪,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校的教学保驾护航,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心里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少走弯路。
三、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研究对象:2012级5班、6班学生。
第二,主要研究任务:高三开始,学生对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学习计划调查;高三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力变化调查;高三学段,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变化;学段测试对高三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影响;高三学生的应试和备考的心理素质调查。
第三,预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个例交流、设置对比试验等。
第四,研究实施步骤:一是选定高三5班、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调查学生对自己的高三生活的预计和设想。二是对两个班级进行有关测试和调查,主要包括:学习情绪变化、学习动力变化、人际交往变化。措施干预:个例交流、课堂渗透、专题讲座等,并与班主任老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交流。三是对比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统考成绩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第五,研究所需条件:学校对教学、管理的科研问题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为科研教师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高三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 总结与分析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高高在上的自负心理
自负的表现:有的学生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常常给人以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学生傲慢无礼,瞧不起别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学生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不健康心理,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2.萎靡不振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的自我封闭。
产生原因:一是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二是家庭因素,如经济因素(盲目的攀比思想导致),家庭成员及关系因素(如单亲子女,父爱或母爱缺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和自卑感),三是个人的性格特点,意志品质。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放大事情的不良后果,因此表现出心理脆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自卑心理。
消除方法:通常来说,单靠学生自身的调节,很难在短期内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而由老师合理的设计干预实验,可以相对较快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消除自卑心理。比如,单项作业法。即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设计该生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作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这种效果需要一个过程,学生需要一连串的成功喜悦方可逐渐达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最终达到消除自卑心理的目的。
另外,还要同时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其坚韧性、果断性和用于进取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理,张扬其性格中阳光的一面。
3.高考临近的焦躁心理
焦躁心理的表现:情绪不稳,做事毛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学思想。
原因分析:一是弱势学科导致的疲惫心理。在我校本届的高三群体中,男生普遍偏英语,女生普遍偏理科。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总成绩。久而久之,造成弱势学科威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自己仍然与别人有较大差距时,这种压力越大,使自己情绪越不稳定。二是理综对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威慑作用,让较大部分学生措手不及,无从下手。
消解方法:单纯的做思想工作,效果不是很好。而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课堂复习内容,从深度、广度上既能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又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消除学生类似心理的良方妙策。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平时出现的高频出错点、疑惑点以及难点要有清晰的了解,其次,在课堂复习内容中,以题扣点,系统训练,总结题型与考点的关系,并形成解题思路与技巧。这样,学生能够学的进去,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可触摸性,心理就越来越踏实,就会淡化自己有弱势学科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