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春节将至,“春晚”又开始成为一个媒体曝光率极高的词。和往年不同的是,各家媒体的兴趣点不再单单停留在央视春节晚会身上,网络春节晚会也开始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对象。作为互联网在生活中的进一步延伸,这种全新的“春晚”形式一亮相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据悉,今年虽然是第一届,却已经有好几家单位在筹备。而作为独霸了春晚舞台20多年的央视“春晚”,其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在这样的竞争中,央视“春晚”将如何应对网络“春晚”的挑战?
“22年”PK“第一届”
1983年的“春晚”,虽然只是一台小型的媒体工作者内部的茶话会,一些歌舞表演加上小品相声杂耍之类,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在那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电视刚刚开始进入家庭,人们的娱乐生活还是几近空白。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所以当春晚这种从未见过的娱乐节目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那些长期被压抑的渴望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观众欲望的刺激下,“春晚”开始疯长:从内部工作者的小型茶话会发展成为中央电视台下半年度重要的中心工作;从几十人的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上升到数千人,还有许多海内外的明星:从最初的国家拨款到现在的创收几亿元,每分钟净赚20多万……春晚成了拥有观众最多、收视率最高的黄金电视节目。在一个又一个的除夕夜里,是春晚吸引全国十几亿人吃完年夜饭就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是春晚让一家人凝聚在一起并伴着欢声笑语,是春晚让“全国上下响的是一个声音”。在“春晚”发展的22年里,春晚已经与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一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年夜大餐,被列入新民俗之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1.03亿网民,网络文化也逐渐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漫漫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央视霸占了除夕夜20多年的舞台之后,其逐渐显示出的巨大利润和盈利模式成为众多网站眼红的对象。今年,网络这种新生媒体终于决定探出头来跟央视一起争夺春晚这块大蛋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家单位开始打造自己的“网络春晚”;以新浪网、中国网、大河网和巨酷网为主办单位、艺能京文传媒承办的“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是较早宣布启动的一台,现在已经获得了人民网等40多家网站的支持;中国网通与中唱总公司联合主办,派格太合、天天在线等单位承办的“国内首届宽带春节联欢节”也已正式宣布上线。今年是网络春晚的第一年,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人观看,谁的心里也没底,但是众多网站和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至少说明大家比较看好网络春晚的前景。
在记者采访“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的联系人顾慧女士时,她表示,毕竟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了观众20多年来的一种习惯,从这个层面来讲,网络春晚肯定无法和央视相比,因此第一年的网络春晚主要定位于比较年轻的网民,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正在逐渐偏离看央视春晚这种习俗。要是能将他们全都吸引到网络春晚中来,这部分受众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也有媒体从业者认为,央视春晚代表的是“客厅文化”,而网络春晚则体现了“书房文化”,前者显然更符合阖家团圆的传统民俗。因而如果网络春晚要想战胜传统春晚,还得拿出其更好的绝活才行。
传统节目PK互动节目
“春晚”曾经造就了一个电视业的神话。在其最红火的几年里,“春晚”是全国最大的造星工厂,无论有名无名,只要在春晚上亮相,马上就能红透大江南北,因而每年都有无数演员挤破了脑袋想要上春晚。随着大家对春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春晚的节目质量却明显地下降了。每年一成不变的晚会模式,一成不变的台词,一成不变的猴年跳猴鸡年学鸡,一成不变的演员夸张的笑容,更何况还有那些频繁见报的假唱、关系户等负面新闻。于是,无论舞台装饰得再华丽,演员再大牌,春晚也只不过是一杯色彩鲜艳却淡而无味的水,原来的优势只剩下一个时段优势。总有不少人抱怨春晚的节目越来越难看,而且每年都是那老三样,越来越难提起观众的兴趣。要不是大年三十无处可去,为了呆在家图个团圆,或者是因为延续了20多年的习惯,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看春晚。
而第一年的网络春晚大多打着“我的春节我作主”的口号,相比而言,更加具有互动性。主办方表示虽然晚会并非纯网络符号的形式,而是的的确确的一台晚会,在总体形式上不会与央视春晚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节目内容方面一定会更加个性、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并且突出网络文化的特点。而且这些节目全都是网民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自己导演的。自从节目征集启事发布以来,每天都能接到无数网民的电话来推荐自己的节目。为了突出节目的互动性,主办方决定节目和主持人也全都由网民自己投票产生,并且尽量满足网民的要求,虽然有些要求显得很无厘头,晚会主办方也表示将会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来落实。如“全球华人春晚”的作品征集类别为改编剧、热舞、后舍形式、网络超级变变变、人物模仿秀、征选过年聚会游戏、恶搞版网络DV秀等7大类,《无极》、后舍、李宇春、小S等前沿词汇都加入进来,充分显示了对网络文化的尊重。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晚会到时候可以分节目放在网上并且长期保存,大家可以针对个人的兴趣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节目下载观看。
和央视春晚不同的是,网络春晚不再是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网民变成了制造者,可以用手机随时互动,一切都由网民自己主导,真正做到了全方位互动。虽然在某些节目的选取方面二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网络春晚主办方表示,众口难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处理方面他们会向央视春晚学习,央视怎么处理,他们就怎么处理。但是,网络春晚可以任观众自己选择节目观看。没有了这一层优势的央视春晚又该如何应对?
众人指摘PK众人期待
虽然我们总能看到各种有关今年央视春晚导演花落谁家,今年又有哪些大牌明星加盟之类的新闻,然而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如今这种对春晚的关注,只不过是在媒体的鼓噪之下所形成的表象而已,观众对于央视春晚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兴趣。无论它再怎么弄得神秘兮兮,煞有介事,观众也不再买帐,只剩下一堆媒体成日里跟着瞎起哄。尽管去年的春晚在导演郎昆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回升,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春晚,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风光无限。于是每年都能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节目组耗尽心思地把春晚越做越大,极力地讨好观众的口味,却只被冠以恶俗的称号;年前各个媒体争相追捧、赞扬,等到节目播出以后又开始批评、冷语恶讽:看节目的观众越来越少,说好的观众更是寥寥无几,不看后悔,看了却更后悔。如鸡肋般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在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今年是网络春晚的第一年,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人观看……主办方们也心中没底。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春晚预计投资是300万元,这还不包括四家网站本身的资源成本。为了能确保网民们流畅地看完整台晚会,中国网联合了38家省级、地方新闻网站的力量,预备借助P2P进行分源,以减轻新浪网服务器的压力,可谓是投入不菲。这两台晚会的负责人均表示,如果能将网络春晚的概念推出来,就满足了,他们今年都没有盈利任务。作为第一届网络春晚,还处于手中培植期,也难以对广告客户形成品牌认知价值,现在只是预感到了美好的前景,但前景有多大,还不是很清楚。整个网络春晚后期的增值服务、赞助商和广告应当能成为企业盈利的一种方式,但其它的方式,只有做大、做好了,也才能更明确。
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都有其优势与不足,谁将在这场PK赛众胜出,一切都得等观众来选择。但是,无论谁占领先优势,二者的竞争对观众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观众将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并且看到更好的娱乐节目。
“22年”PK“第一届”
1983年的“春晚”,虽然只是一台小型的媒体工作者内部的茶话会,一些歌舞表演加上小品相声杂耍之类,却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在那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电视刚刚开始进入家庭,人们的娱乐生活还是几近空白。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所以当春晚这种从未见过的娱乐节目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那些长期被压抑的渴望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观众欲望的刺激下,“春晚”开始疯长:从内部工作者的小型茶话会发展成为中央电视台下半年度重要的中心工作;从几十人的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上升到数千人,还有许多海内外的明星:从最初的国家拨款到现在的创收几亿元,每分钟净赚20多万……春晚成了拥有观众最多、收视率最高的黄金电视节目。在一个又一个的除夕夜里,是春晚吸引全国十几亿人吃完年夜饭就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是春晚让一家人凝聚在一起并伴着欢声笑语,是春晚让“全国上下响的是一个声音”。在“春晚”发展的22年里,春晚已经与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一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年夜大餐,被列入新民俗之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1.03亿网民,网络文化也逐渐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漫漫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央视霸占了除夕夜20多年的舞台之后,其逐渐显示出的巨大利润和盈利模式成为众多网站眼红的对象。今年,网络这种新生媒体终于决定探出头来跟央视一起争夺春晚这块大蛋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家单位开始打造自己的“网络春晚”;以新浪网、中国网、大河网和巨酷网为主办单位、艺能京文传媒承办的“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是较早宣布启动的一台,现在已经获得了人民网等40多家网站的支持;中国网通与中唱总公司联合主办,派格太合、天天在线等单位承办的“国内首届宽带春节联欢节”也已正式宣布上线。今年是网络春晚的第一年,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人观看,谁的心里也没底,但是众多网站和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至少说明大家比较看好网络春晚的前景。
在记者采访“2006全球华人春节网络联欢晚会”的联系人顾慧女士时,她表示,毕竟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了观众20多年来的一种习惯,从这个层面来讲,网络春晚肯定无法和央视相比,因此第一年的网络春晚主要定位于比较年轻的网民,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正在逐渐偏离看央视春晚这种习俗。要是能将他们全都吸引到网络春晚中来,这部分受众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也有媒体从业者认为,央视春晚代表的是“客厅文化”,而网络春晚则体现了“书房文化”,前者显然更符合阖家团圆的传统民俗。因而如果网络春晚要想战胜传统春晚,还得拿出其更好的绝活才行。
传统节目PK互动节目
“春晚”曾经造就了一个电视业的神话。在其最红火的几年里,“春晚”是全国最大的造星工厂,无论有名无名,只要在春晚上亮相,马上就能红透大江南北,因而每年都有无数演员挤破了脑袋想要上春晚。随着大家对春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春晚的节目质量却明显地下降了。每年一成不变的晚会模式,一成不变的台词,一成不变的猴年跳猴鸡年学鸡,一成不变的演员夸张的笑容,更何况还有那些频繁见报的假唱、关系户等负面新闻。于是,无论舞台装饰得再华丽,演员再大牌,春晚也只不过是一杯色彩鲜艳却淡而无味的水,原来的优势只剩下一个时段优势。总有不少人抱怨春晚的节目越来越难看,而且每年都是那老三样,越来越难提起观众的兴趣。要不是大年三十无处可去,为了呆在家图个团圆,或者是因为延续了20多年的习惯,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看春晚。
而第一年的网络春晚大多打着“我的春节我作主”的口号,相比而言,更加具有互动性。主办方表示虽然晚会并非纯网络符号的形式,而是的的确确的一台晚会,在总体形式上不会与央视春晚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节目内容方面一定会更加个性、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并且突出网络文化的特点。而且这些节目全都是网民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自己导演的。自从节目征集启事发布以来,每天都能接到无数网民的电话来推荐自己的节目。为了突出节目的互动性,主办方决定节目和主持人也全都由网民自己投票产生,并且尽量满足网民的要求,虽然有些要求显得很无厘头,晚会主办方也表示将会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来落实。如“全球华人春晚”的作品征集类别为改编剧、热舞、后舍形式、网络超级变变变、人物模仿秀、征选过年聚会游戏、恶搞版网络DV秀等7大类,《无极》、后舍、李宇春、小S等前沿词汇都加入进来,充分显示了对网络文化的尊重。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晚会到时候可以分节目放在网上并且长期保存,大家可以针对个人的兴趣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节目下载观看。
和央视春晚不同的是,网络春晚不再是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网民变成了制造者,可以用手机随时互动,一切都由网民自己主导,真正做到了全方位互动。虽然在某些节目的选取方面二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网络春晚主办方表示,众口难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处理方面他们会向央视春晚学习,央视怎么处理,他们就怎么处理。但是,网络春晚可以任观众自己选择节目观看。没有了这一层优势的央视春晚又该如何应对?
众人指摘PK众人期待
虽然我们总能看到各种有关今年央视春晚导演花落谁家,今年又有哪些大牌明星加盟之类的新闻,然而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如今这种对春晚的关注,只不过是在媒体的鼓噪之下所形成的表象而已,观众对于央视春晚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兴趣。无论它再怎么弄得神秘兮兮,煞有介事,观众也不再买帐,只剩下一堆媒体成日里跟着瞎起哄。尽管去年的春晚在导演郎昆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回升,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春晚,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风光无限。于是每年都能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节目组耗尽心思地把春晚越做越大,极力地讨好观众的口味,却只被冠以恶俗的称号;年前各个媒体争相追捧、赞扬,等到节目播出以后又开始批评、冷语恶讽:看节目的观众越来越少,说好的观众更是寥寥无几,不看后悔,看了却更后悔。如鸡肋般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在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今年是网络春晚的第一年,有多少人关注、有多少人观看……主办方们也心中没底。以新浪为代表的网络春晚预计投资是300万元,这还不包括四家网站本身的资源成本。为了能确保网民们流畅地看完整台晚会,中国网联合了38家省级、地方新闻网站的力量,预备借助P2P进行分源,以减轻新浪网服务器的压力,可谓是投入不菲。这两台晚会的负责人均表示,如果能将网络春晚的概念推出来,就满足了,他们今年都没有盈利任务。作为第一届网络春晚,还处于手中培植期,也难以对广告客户形成品牌认知价值,现在只是预感到了美好的前景,但前景有多大,还不是很清楚。整个网络春晚后期的增值服务、赞助商和广告应当能成为企业盈利的一种方式,但其它的方式,只有做大、做好了,也才能更明确。
央视春晚与网络春晚都有其优势与不足,谁将在这场PK赛众胜出,一切都得等观众来选择。但是,无论谁占领先优势,二者的竞争对观众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观众将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并且看到更好的娱乐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