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广电媒体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显著。有媒体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2003年的SARS相提并论,由此探究主流媒体的作用和效能。然而,2020年的资讯传播渠道、模式和影响,与17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媒介环境的改变令传统媒体的作用产生截然分化。“零点有数”就疫情期间民众信息获取途径所作的监测数据显示,微信群、朋友圈成了“第一现场”,占比高达63.9%,电视55.9%,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48.2%,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分别是38.2%、37.2%。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介猛然占据高点,纸媒却只占不足2%,主流媒体的应用,已是截然不同。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在疫情最吃紧的2020年1月25日至2月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2019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广电媒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本文以广州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抗疫期间的工作实践为例证,分析地方广电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工作要点,探讨传统媒体借力突围的新思路。
广东人擅长根据四时节令与不同的体质,配置汤水,调理养生。用料精当、火候准、味道佳的靓汤,凝聚着生活智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深得群众的认可和喜爱。而作为地方广电媒体,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制作好一系列及时、丰富、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资讯,与煲一道好汤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的是媒体人的功力。其核心要义,可以简概为:对症、对味,也就是需要针对事件核心问题,制作符合当地社会民情、受众口味、个性突出的资讯产品。
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回应关切
早在2019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就显示,“市民面对流行病、传染病传播的安心感不足,52%的受访者担心会染病,53%的人认为疾病传播预警、预防教育等信息發布不足”。报告指出,在日常状态下,市民已多感不安,面对暴发的疫情,公众情绪更是担心、紧张,处理不慎就可能演变成为社会性恐慌情绪。
而另一方面,在几乎是人手一部移动终端的传媒生态下,信息传递快速、易变易歪曲、易受人为渲染的特点进一步被放大。战“疫”如同战争,主流媒体所承载的使命和价值,在今日媒介多样化、移动化的背景下更为突出。
如煲汤要有目标功效一样,作为媒体,首先要了解大众的“痛点”,然后对症选料,辨症论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一文提到,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自媒体披露为主的信息呈现阶段,二是多元角逐的媒体表现阶段,第二阶段的突出特征就是在信息整合和及时辟谣的同时,主流媒体占据报道主体,用专业化报道引导舆论。而地方广电媒体就应该在推动第一阶段尽快向第二阶段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优势,主动谋划,精准发力。
疫情因何发生、如何防控?要注意什么生活细节?信息满天飞该听谁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作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地方主流媒体,广州广播电视台坚守专业精神、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公布关键信息,做到了实事求是、准确、客观、平衡地报道。
用料要“鲜”,第一手资讯+第一时间是操作关键
所谓“不时不食”,当季鲜货是一锅好汤的灵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广电媒体制作资讯产品也不例外,“鲜”者,重点是现场的第一手资讯和发布的第一时间。
抗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是广电媒体人疫情下的行动方向。早在2020年1月21日,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就进入广东省定点收治单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报道最新疫情,也是广东省媒体中最早进入定点收治单位的记者;首例康复患者出院,广州台全媒体平台推出《特别新闻报道》,通过电视、新媒体联动的方式,现场直播康复患者出院的情况;特派采访组跟随广东医疗队奋战在湖北荆州37天系列报道《荆楚战记》,用最真实的镜头和文字,讲述前线医务人员仁心仁术、舍生忘死的故事,传递温暖和力量。
对广东省60多场、广州市近200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只要条件允许的都安排网络现场直播,对发布会重点信息进行视音频剪辑,并制作快讯海报,在新媒体平台播发。
特别节目《主播观察》,让多位知名主播走下主播台,深入一线,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让疫情下的新闻更有“温度”,更深入人心。
用料要“足”,多层次多类型相互配合
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202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全国地方卫视频道晚间新闻收视率全面大幅增长,12个省份收视率涨幅超过50%。广州广播电视台顺势而为,除了加大新闻节目的供给,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防控措施、生活保障、复工复产复学、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支撑。
2020年1月28日开始,广州综合频道每天12:30推出40分钟全媒体特别报道《众志成城抗疫最前线》;2月3日19:30再加推30分钟特别节目,主打记者连线,主播体验式报道及时事评论,以不同的视角,带观众看“疫情下的广州”。
广州新闻频道本土知名民生栏目《G4出动》开辟80分钟特别版面,增设《健康大咖说》《辟谣专区》《心灵防疫站》等环节,利用广州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名医汇聚的优势,专访专家,并制成短视频推送,为大众提供权威的抗疫知识和心理疏导。
广州法治频道联合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市律师协会,制作《战疫说法》,就疫情背景下产生的劳动争议、民事纠纷等内容做出专业的法律解释。
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武汉会战声音日记》系列音频产品,以声音记录义无反顾、救死扶伤的医者故事,成为抗疫的宝贵声音档案。
新闻、访谈、纪录片、公益广告、短视频、H5、长图、海报、动画、网络专题……疫情持续期间,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供给(每日播出时长)一直保持在高位,而《广视新闻》《G4出动》等栏目收视也屡创新高。实践证明,这锅 “汤”针对性强,用料恰当,效果显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线报道,增强了传播的透明度,较好地满足了突发事件下民众对权威信息的需求,让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创新资讯打造方式和传播手段
新媒体时代,要以系统思维分析传播场景,考虑受众特征,关注大众需求,以舆论统筹治理为支撑,讲好政治话语、专家话语、群众话语、国际话语,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才能增进广大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更需要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宣发手段,方能开创出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宣传工作新局面。
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是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要做好一锅资讯“靓汤”,汤底配料固然重要,但炮制的手法、火候、调味也不可随意,出色与否,还要看受众的关注度。
火候要恰当:移动优先,全媒体矩阵形成合力
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全国网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受众对传统媒体的网站/客户端,也表现出更高的认同。抓住这一契机,广州广播电视台在“移动优先”上加大“火力”,大小屏、线上线下互动,形成传播合力。
广州广播电视台发挥“视频基因”优势,增强策划,抢占新媒体阵地,在抖音APP精准播发原创产品为主的防疫抗疫短视频,其中“广州交通电台”“花城咖”“广州ING”等几个大号表现出色,《太帅!浙江台州一名“神秘人”空投派出所大院一箱N95口罩》抖音短视频阅读量超3亿。
在一系列创意短视频中,除了有主播《云拜年不聚会不聚餐》《不戴口罩不出门》等科普宣推,更有创意网红产品持续释放IP效应。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利用音频+漫画,让本土网红萌宠“大橘”(一只胖乎乎的橘猫)的抗疫漫画和小剧场圈粉无数;花城+APP以原创IP“掂叔”(“掂”在粤语是“不错,棒”的意思)设计系列公益海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呼吁大家少聚会,勤洗手,戴口罩;90后辣妈电台主持人,制作了接地气的亲子防疫宣传短视频,温馨而亲切……
与此同时,广州广播电视台还依托全国198家城市电视台组成的城市交换数据云平台,从2020年1月24日起,开通“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稿件专区,制作《中国城市报道》分发至全国近40个城市台,汇聚城市力量,共同为抗疫加油。
信息的传播也不能一味只用“急火猛攻”,还要配合“文火”,熬出个中滋味。广州广播电视台多条纪实vlog(视频博客)、纪录片,展现最真实的一线战“疫”情景,成为核心传播点。历时数月精心制作的《我们一起扛的日子》《岂日无衣一广州社区抗疫实录》及八集网络纪录片《TA去武汉的日子》等作品,全网播发,不仅成为“流量高地”,還被广州市图书馆收藏,成为不可多得的城市影像档案。
味道要“正”,做出本土特色
广东人煲汤追求正宗,而“正”不“正”,考量的是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立足于对本土市场的深耕与对地方文化的熟悉,广州广播电视台在资讯产品中把“广味”做足做浓。
作为广州地区唯一授权合作媒体号,广州广播电视台包揽了今日头条APP,抖音APP中广州地区每日防疫快报,在每天早上8点、傍晚18点两个时段独家发布权威信息,量身制作广州本地的疫情跟踪、预防控制、物资保障、惠企新规等相关资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消除市民疑虑,稳定社会心态。
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发挥音频制作优势,将防疫知识制作成30多条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多个方言版本的宣传声带和广播情景剧,在广州1100多个村、6600个大喇叭和600多台流动宣传车播放,“大喇叭大白话,防疫宣传送到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多首凝聚了广州音乐人心血的原创抗疫歌曲,在多平台宣推,《一路执着》《生命卫士进行曲》《你街头的热千面》《好一朵向阳花》《这样的你我》,以及粤语歌曲《天佑中华》《平凡英雄》等,演唱者既有东山少爷等本地知名歌手,也有唱跳俱佳的乐坛新生代。其中,饱含花城江城两地情谊的《你街头的热千面》入选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生命卫士进行曲》占据《CSM广播收听金曲榜》2020年2月中旬广州地区歌曲排行榜的第一位。
一场疫情考验着媒体的突发应急反应能力、报道策划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以及融合创新传播能力。疫情面前,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广州广播电视台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使出组合拳,用“新鲜热辣”的材料、独到的“手法”,恰到好处的火候,打造出一道稳民心、暖人心的资讯“靓汤”。传递温暖正能量,传播科学真知识,有效引导舆论,媒体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于此一体现。
大难之后或许是兴邦的机遇,适应变革是媒体生存的方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CSM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15~34岁年轻观众的收视率增幅高达89%,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下主动回归电视大屏的中坚力量。年轻受众更认可电视、传统媒体网站、客户端信息的真实可信性,对传统内容互联网化传播有更高的期待,成为推动融合传播进程的生力军。可见,突发公共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殊时期带来的新的变化和风向,为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契机。广电人更应把握机遇,用心用情全力以赴、秉持着职责与使命,在推进媒体加快深入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向前。
(作者单位:广州广播电视台)
媒介环境的改变令传统媒体的作用产生截然分化。“零点有数”就疫情期间民众信息获取途径所作的监测数据显示,微信群、朋友圈成了“第一现场”,占比高达63.9%,电视55.9%,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48.2%,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分别是38.2%、37.2%。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介猛然占据高点,纸媒却只占不足2%,主流媒体的应用,已是截然不同。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在疫情最吃紧的2020年1月25日至2月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2019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广电媒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本文以广州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抗疫期间的工作实践为例证,分析地方广电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工作要点,探讨传统媒体借力突围的新思路。
广东人擅长根据四时节令与不同的体质,配置汤水,调理养生。用料精当、火候准、味道佳的靓汤,凝聚着生活智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深得群众的认可和喜爱。而作为地方广电媒体,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制作好一系列及时、丰富、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资讯,与煲一道好汤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的是媒体人的功力。其核心要义,可以简概为:对症、对味,也就是需要针对事件核心问题,制作符合当地社会民情、受众口味、个性突出的资讯产品。
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回应关切
早在2019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就显示,“市民面对流行病、传染病传播的安心感不足,52%的受访者担心会染病,53%的人认为疾病传播预警、预防教育等信息發布不足”。报告指出,在日常状态下,市民已多感不安,面对暴发的疫情,公众情绪更是担心、紧张,处理不慎就可能演变成为社会性恐慌情绪。
而另一方面,在几乎是人手一部移动终端的传媒生态下,信息传递快速、易变易歪曲、易受人为渲染的特点进一步被放大。战“疫”如同战争,主流媒体所承载的使命和价值,在今日媒介多样化、移动化的背景下更为突出。
如煲汤要有目标功效一样,作为媒体,首先要了解大众的“痛点”,然后对症选料,辨症论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一文提到,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自媒体披露为主的信息呈现阶段,二是多元角逐的媒体表现阶段,第二阶段的突出特征就是在信息整合和及时辟谣的同时,主流媒体占据报道主体,用专业化报道引导舆论。而地方广电媒体就应该在推动第一阶段尽快向第二阶段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优势,主动谋划,精准发力。
疫情因何发生、如何防控?要注意什么生活细节?信息满天飞该听谁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作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地方主流媒体,广州广播电视台坚守专业精神、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公布关键信息,做到了实事求是、准确、客观、平衡地报道。
用料要“鲜”,第一手资讯+第一时间是操作关键
所谓“不时不食”,当季鲜货是一锅好汤的灵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广电媒体制作资讯产品也不例外,“鲜”者,重点是现场的第一手资讯和发布的第一时间。
抗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是广电媒体人疫情下的行动方向。早在2020年1月21日,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就进入广东省定点收治单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报道最新疫情,也是广东省媒体中最早进入定点收治单位的记者;首例康复患者出院,广州台全媒体平台推出《特别新闻报道》,通过电视、新媒体联动的方式,现场直播康复患者出院的情况;特派采访组跟随广东医疗队奋战在湖北荆州37天系列报道《荆楚战记》,用最真实的镜头和文字,讲述前线医务人员仁心仁术、舍生忘死的故事,传递温暖和力量。
对广东省60多场、广州市近200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只要条件允许的都安排网络现场直播,对发布会重点信息进行视音频剪辑,并制作快讯海报,在新媒体平台播发。
特别节目《主播观察》,让多位知名主播走下主播台,深入一线,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让疫情下的新闻更有“温度”,更深入人心。
用料要“足”,多层次多类型相互配合
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202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全国地方卫视频道晚间新闻收视率全面大幅增长,12个省份收视率涨幅超过50%。广州广播电视台顺势而为,除了加大新闻节目的供给,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防控措施、生活保障、复工复产复学、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支撑。
2020年1月28日开始,广州综合频道每天12:30推出40分钟全媒体特别报道《众志成城抗疫最前线》;2月3日19:30再加推30分钟特别节目,主打记者连线,主播体验式报道及时事评论,以不同的视角,带观众看“疫情下的广州”。
广州新闻频道本土知名民生栏目《G4出动》开辟80分钟特别版面,增设《健康大咖说》《辟谣专区》《心灵防疫站》等环节,利用广州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名医汇聚的优势,专访专家,并制成短视频推送,为大众提供权威的抗疫知识和心理疏导。
广州法治频道联合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市律师协会,制作《战疫说法》,就疫情背景下产生的劳动争议、民事纠纷等内容做出专业的法律解释。
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武汉会战声音日记》系列音频产品,以声音记录义无反顾、救死扶伤的医者故事,成为抗疫的宝贵声音档案。
新闻、访谈、纪录片、公益广告、短视频、H5、长图、海报、动画、网络专题……疫情持续期间,广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供给(每日播出时长)一直保持在高位,而《广视新闻》《G4出动》等栏目收视也屡创新高。实践证明,这锅 “汤”针对性强,用料恰当,效果显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线报道,增强了传播的透明度,较好地满足了突发事件下民众对权威信息的需求,让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创新资讯打造方式和传播手段
新媒体时代,要以系统思维分析传播场景,考虑受众特征,关注大众需求,以舆论统筹治理为支撑,讲好政治话语、专家话语、群众话语、国际话语,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才能增进广大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全媒体时代,地方广电媒体更需要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宣发手段,方能开创出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宣传工作新局面。
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是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要做好一锅资讯“靓汤”,汤底配料固然重要,但炮制的手法、火候、调味也不可随意,出色与否,还要看受众的关注度。
火候要恰当:移动优先,全媒体矩阵形成合力
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全国网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受众对传统媒体的网站/客户端,也表现出更高的认同。抓住这一契机,广州广播电视台在“移动优先”上加大“火力”,大小屏、线上线下互动,形成传播合力。
广州广播电视台发挥“视频基因”优势,增强策划,抢占新媒体阵地,在抖音APP精准播发原创产品为主的防疫抗疫短视频,其中“广州交通电台”“花城咖”“广州ING”等几个大号表现出色,《太帅!浙江台州一名“神秘人”空投派出所大院一箱N95口罩》抖音短视频阅读量超3亿。
在一系列创意短视频中,除了有主播《云拜年不聚会不聚餐》《不戴口罩不出门》等科普宣推,更有创意网红产品持续释放IP效应。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利用音频+漫画,让本土网红萌宠“大橘”(一只胖乎乎的橘猫)的抗疫漫画和小剧场圈粉无数;花城+APP以原创IP“掂叔”(“掂”在粤语是“不错,棒”的意思)设计系列公益海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呼吁大家少聚会,勤洗手,戴口罩;90后辣妈电台主持人,制作了接地气的亲子防疫宣传短视频,温馨而亲切……
与此同时,广州广播电视台还依托全国198家城市电视台组成的城市交换数据云平台,从2020年1月24日起,开通“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稿件专区,制作《中国城市报道》分发至全国近40个城市台,汇聚城市力量,共同为抗疫加油。
信息的传播也不能一味只用“急火猛攻”,还要配合“文火”,熬出个中滋味。广州广播电视台多条纪实vlog(视频博客)、纪录片,展现最真实的一线战“疫”情景,成为核心传播点。历时数月精心制作的《我们一起扛的日子》《岂日无衣一广州社区抗疫实录》及八集网络纪录片《TA去武汉的日子》等作品,全网播发,不仅成为“流量高地”,還被广州市图书馆收藏,成为不可多得的城市影像档案。
味道要“正”,做出本土特色
广东人煲汤追求正宗,而“正”不“正”,考量的是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立足于对本土市场的深耕与对地方文化的熟悉,广州广播电视台在资讯产品中把“广味”做足做浓。
作为广州地区唯一授权合作媒体号,广州广播电视台包揽了今日头条APP,抖音APP中广州地区每日防疫快报,在每天早上8点、傍晚18点两个时段独家发布权威信息,量身制作广州本地的疫情跟踪、预防控制、物资保障、惠企新规等相关资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消除市民疑虑,稳定社会心态。
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发挥音频制作优势,将防疫知识制作成30多条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多个方言版本的宣传声带和广播情景剧,在广州1100多个村、6600个大喇叭和600多台流动宣传车播放,“大喇叭大白话,防疫宣传送到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多首凝聚了广州音乐人心血的原创抗疫歌曲,在多平台宣推,《一路执着》《生命卫士进行曲》《你街头的热千面》《好一朵向阳花》《这样的你我》,以及粤语歌曲《天佑中华》《平凡英雄》等,演唱者既有东山少爷等本地知名歌手,也有唱跳俱佳的乐坛新生代。其中,饱含花城江城两地情谊的《你街头的热千面》入选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生命卫士进行曲》占据《CSM广播收听金曲榜》2020年2月中旬广州地区歌曲排行榜的第一位。
一场疫情考验着媒体的突发应急反应能力、报道策划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以及融合创新传播能力。疫情面前,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广州广播电视台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使出组合拳,用“新鲜热辣”的材料、独到的“手法”,恰到好处的火候,打造出一道稳民心、暖人心的资讯“靓汤”。传递温暖正能量,传播科学真知识,有效引导舆论,媒体人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于此一体现。
大难之后或许是兴邦的机遇,适应变革是媒体生存的方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CSM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15~34岁年轻观众的收视率增幅高达89%,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下主动回归电视大屏的中坚力量。年轻受众更认可电视、传统媒体网站、客户端信息的真实可信性,对传统内容互联网化传播有更高的期待,成为推动融合传播进程的生力军。可见,突发公共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殊时期带来的新的变化和风向,为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契机。广电人更应把握机遇,用心用情全力以赴、秉持着职责与使命,在推进媒体加快深入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向前。
(作者单位:广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