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成 拓展思维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描写了一件生活小事,故事很短却意蕴十足。从“萨沙把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我们看到,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得到了传承、唤醒和打开。那么,如何从教材人物的精神版图中找到最合适的楔入点,引领学生从“我不是最弱小的”角度引申开去,从而得到言语生命的润泽和锻造,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呢?
  听过不少教师执教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揣摩和反思,如:什么是最弱小的?判断生命弱小的依据是什么?的确,抓住这样的关键问题,或延伸拓展或对比分析,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极好的训练点。
  我曾经在听课时捕捉到这样一个细节:
  生:老师,我认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句中的“人”不对。因为萨沙保护的不是人,而是一朵野蔷薇。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么表述呢?
  生:我认为应该改成“生命”。虽然野蔷薇不是人,但它也是有生命的。
  或许是时间紧张,或许是教师自认为没有必要对这个“生成点”进行解释,总之,学生的这一回答被无视了,最后不了了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不免会出现一些与教学计划“不符”的“生成点”或“延伸点”。教师是善待这些突发的生成性资料,还是严格沿着预定的轨道向前挺进呢?我认为,正是这个学生的发言,正是这个学生“由人到物”的过渡,才生成了本课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想想,学生能由“人”联想到“植物”,也必将由“植物”联想到“其他事物”,联想到一切值得保护的事物,这样的一种“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的眼光,不正是新课程所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吗?
  此时此刻,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就“人”和“生命”的范围进行扩展:不仅仅是保护花花草草,也要保护比自己小的孩子,保护小动物……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就不至于千篇一律、机械重复。
  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学生的发言,进行充分的拓展,在课前就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既然“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句中的“人”所表示的范围有点“狭小”,那么你应该保护什么呢?生活中遇到过比你更弱小的生命吗?当你面对弱小,你又是怎样做的?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的句式说话。
  2.填空: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花,它是那么的( ),我应该保护它;森林中,有一棵树,那么( ),我应该保护它;在街道上,我碰到过一位小朋友,他( ),我应该( )……
  3.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假如时光已经过了十年、二十年,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受保护的人应该是谁呢?而这种亲情的传承和反哺与萨沙小时候的经历有何关系呢?
  这样很有设计感的练习,这样设计精细的预案,是对学习历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性或突发性问题的有力回应,否则面对上面教学中突然出现的“生成点”,教师就有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好的教学就是以最充足的准备迎接那些意外中的生成性资源——那里才会为课堂松綁,那里才会让生命飞扬,那里才蕴涵着滋养心智的“维他命”。由预设到生成,其间有诸多辗转、回旋、波折,教师应该做精做细这个过程,通过“老牛犁地”式的深耕细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迷人的语文实践中,发现另一片鲜活的天地。
  (注: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入手,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新模式研究》系列论文。课题审批号:GS[2016]GHB1336)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笔者在下乡检查工作時,了解到某学校为充分调动师生全员参与排查安全隐患的积极性,建立了安全问题报告激励机制,设立了安全问题报告奖。学校规定:只要师生员工能及时向学校报告一个安全问题,就奖励一件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一学期下来,学校共接到68个安全问题报告,有报告学生吵架、打架的,有报告学生带刀具、火种的,有报告学生课间滑楼梯护栏的,等等。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效果非常好。学校自设立安全问题报告奖以
期刊
1994年7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工作单位,刚入职就被安排教两个班的数学、做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着一群孩子,还是孩子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怎么去带好他们?可没有想到,孩子们的行动让我深深地震撼了:每天下了晚自习,总有一些大点的男孩子陪我到单身宿舍,我的办公室总有悄悄放下的早餐和零食;当我因他们没有考好而生气时,总有人流着眼泪安慰我,并向我保证下次一定考好;因我怀孕而不能继续给他们上课时,孩子们脸上挂满泪
期刊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古代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教师职业专门化发展的体现。但是刘慈欣一反常态,在他的小说《乡村教师》中,一个人的命运,一群孩子的命运,一个村庄的命运,一个星球的命运,在群星闪烁的宇宙之下,如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在这个无声而壮阔的夜晚,所有人类都该感谢这位教师。他没有科学精英的光环,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殊荣
期刊
2017年7月,胜溪新村学校初三学生王敏“火了一把”,胜溪新村学校也“火了一把”。原来,胜溪新村学校王敏及学校发展的故事登上了《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一体书声”栏目。为什么这个农村学校能“火”?为什么这个学校多次接受省内外许多学校的现场观摩?为什么许多人来孝义都想看看这里的农村学校?  一、用心做教育  如果你2012年来到这个学校,你会被这个学校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一流的校容校貌所震撼。如果你现在
期刊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执教公开课不多,但观摩公开课的次数不少,包括前段时间县教研室和进修校共同组织的“国培计划(2017)”送教下乡教学观摩活动。观课后研讨,大家多是对公开课上师生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而对参加观摩的领导和老师的行为,我们反思的又有多少呢?  上课铃声响过,随着值日班长的一声“起立”,学生全体起立向老师行礼问好,授课老师回礼致谢,随后就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而反观坐在教室后面参加观摩的各
期刊
岁尾将至,有心者盘点了下“教育批评”,认为有些“教育批评”属于忽悠人,认为那些但凡给教育扣上“应试教育、愚蠢教育、违背人性、反教育、反常识”等帽子的文章及其观点,言辞越激烈越能吸引粉丝点赞,故事越离奇越是流量汹涌。而此时,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教育的本质规律都无须顾及。  在有关教育的言说中,确实存在作者所说的情况,在传播学研究中,属于“舆论极化现象”或“网络舆论极化现象”。一些网民一事当前,不问青
期刊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减少家庭的学校教育支出。同时,还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合理选择培训班,降低非理性的校外教育支出。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就是给每个家庭发出“红包”。  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
期刊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组构单元,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加以呈现,同时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策略与语文学习习惯都属于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探究教学训练要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一、依循基础知识教学,实现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语文知识是语文要素最直观的体现,
期刊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和写字开始,不少的困惑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原先,一直以为教学生写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渐渐地发现班级的学生写的字不尽如人意,写字的姿势更是惨不忍睹。写字课上,他们的头会不自觉地往下且越来越低,犹如一群士兵从写字擂台上落荒而逃,战败而归。作为教师,尽管我们不断提醒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注意写字的姿势,而学生也可以把关于写字姿势的要领倒背如流,但是他们还
期刊
诗意的音乐中有着动人的旋律与美好的画面,有着琴瑟相知的韵味,有着灵动脱俗的气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鉴赏能力,却忽视了音乐如诗的特质。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着诗意的光华,需要音乐教师去挖掘,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从歌词入手,找到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艺术品味上可以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音乐课堂呈现新气象。  一、体会音乐深远意境,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