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堂高中英语写作课为例,探讨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对于内容、结构以及语言上的介入手段,有效提升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關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师介入
【作者简介】姚治旻,上海市复旦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是高中阶段英语学科需要教学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也对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指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仍然觉得写作困难重重,亟需教师的介入性指导。
二、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介入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影响他人思想情感的过程。新课标中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是这种自主是相对于依赖教师指导而言的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绝对的学习者自主并不现实。在Antonia Chandrasegaran编著的《写作过程中的教师介入》一书中,作者认为,写作过程中的教师介入就是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明确的解释与示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的这种帮助涉及文章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与传统的写作指导不同的是,这是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前由教师发现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的指导,是在过程中进行的教师有效介入。
笔者将针对一堂写作课的实践浅谈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介入问题。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写一封倡议信,号召建设绿色校园。教师在实践中对写作中的高水平信息进行有效的介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素材。想要写好一封倡议信,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倡议信是一种鼓动性质的说理性文字,最主要的是确立好要提议的内容及提议的理由和具体做法。教师在这里采用了两个策略进行介入:
(1)回应课文,积累素材。本堂课一开始,教师除了利用师生对话引入了相关话题之外,还有意识地利用汉译英的形式复习了课文的词汇,同时也为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兼具复习和积累两个作用的汉译英如下:
从以上的汉译英举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这里精心设计的句子不但在话题上贴近学生单元所学内容,而且紧紧抓住废品回收这一个点,先提问题的严重性,再提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这几句汉译英还考虑到了对于学生语言表达上的介入,运用被动句型和状语从句使号召的效果更为突出,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提供了语言材料上的有力支持。
(2)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教师公布本堂课的写作任务后,应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引导他们把写作的细节部分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相关主题的课外语言素材的输入量。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这个环节中开展头脑风暴,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下表,写出如何建设绿色校园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目的或原因,并利用自我检查表加以评价。
2.如何帮助学生布局谋篇。不同的写作文体和写作对象,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这次的写作要求就是应用文倡议信的写作,学生的文章必须具有说服力和鼓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先期准备了一篇短小又不失经典的倡议信样文。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介入聚焦在引导方面,而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阅读样文,得出结构和进行仿写的层面上。教师的介入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倡议信的结构,句型和每一段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利于内化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帮助学生在谋篇布局上消除了写作的障碍。
3.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技能的运用,如何去选择恰当的用词和句型来达到写作的要求。先前笔者在引入阶段的汉译英中已经安排了伏笔,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了先期的介入和干预,但教师的设计往往会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层面上,而学生在紧张的写作任务中往往会忽视这样的先期干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限时写作结束后,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采用选取学生习作进行点评的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写作语言的表达。此外,教师为课堂习作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语言是否得体过渡词是否运用,是否给遵循了倡议信的基本结构,是否在文中具体表达了倡议的内容以及理由和目的,采用学生小组互评的方式,加强学生写作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本文仅探讨了教师介入的内容,其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何时予以介入以及介入的方式,更需要引起重视。教师既要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又要满足学习者对指导性介入的需要,不能用教师的预设代替学生的真实生成,在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更不应让介入成为一种干扰。
参考文献:
[1]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6(5):21-24.
【關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师介入
【作者简介】姚治旻,上海市复旦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是高中阶段英语学科需要教学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也对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指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仍然觉得写作困难重重,亟需教师的介入性指导。
二、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介入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影响他人思想情感的过程。新课标中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是这种自主是相对于依赖教师指导而言的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绝对的学习者自主并不现实。在Antonia Chandrasegaran编著的《写作过程中的教师介入》一书中,作者认为,写作过程中的教师介入就是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明确的解释与示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的这种帮助涉及文章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与传统的写作指导不同的是,这是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前由教师发现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的指导,是在过程中进行的教师有效介入。
笔者将针对一堂写作课的实践浅谈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介入问题。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写一封倡议信,号召建设绿色校园。教师在实践中对写作中的高水平信息进行有效的介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素材。想要写好一封倡议信,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倡议信是一种鼓动性质的说理性文字,最主要的是确立好要提议的内容及提议的理由和具体做法。教师在这里采用了两个策略进行介入:
(1)回应课文,积累素材。本堂课一开始,教师除了利用师生对话引入了相关话题之外,还有意识地利用汉译英的形式复习了课文的词汇,同时也为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兼具复习和积累两个作用的汉译英如下:
从以上的汉译英举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这里精心设计的句子不但在话题上贴近学生单元所学内容,而且紧紧抓住废品回收这一个点,先提问题的严重性,再提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这几句汉译英还考虑到了对于学生语言表达上的介入,运用被动句型和状语从句使号召的效果更为突出,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提供了语言材料上的有力支持。
(2)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教师公布本堂课的写作任务后,应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引导他们把写作的细节部分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相关主题的课外语言素材的输入量。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这个环节中开展头脑风暴,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下表,写出如何建设绿色校园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目的或原因,并利用自我检查表加以评价。
2.如何帮助学生布局谋篇。不同的写作文体和写作对象,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这次的写作要求就是应用文倡议信的写作,学生的文章必须具有说服力和鼓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先期准备了一篇短小又不失经典的倡议信样文。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介入聚焦在引导方面,而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阅读样文,得出结构和进行仿写的层面上。教师的介入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倡议信的结构,句型和每一段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利于内化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帮助学生在谋篇布局上消除了写作的障碍。
3.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技能的运用,如何去选择恰当的用词和句型来达到写作的要求。先前笔者在引入阶段的汉译英中已经安排了伏笔,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了先期的介入和干预,但教师的设计往往会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层面上,而学生在紧张的写作任务中往往会忽视这样的先期干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限时写作结束后,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采用选取学生习作进行点评的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写作语言的表达。此外,教师为课堂习作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语言是否得体过渡词是否运用,是否给遵循了倡议信的基本结构,是否在文中具体表达了倡议的内容以及理由和目的,采用学生小组互评的方式,加强学生写作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本文仅探讨了教师介入的内容,其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何时予以介入以及介入的方式,更需要引起重视。教师既要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又要满足学习者对指导性介入的需要,不能用教师的预设代替学生的真实生成,在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更不应让介入成为一种干扰。
参考文献:
[1]王永林,卞永成.教师介入对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作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6(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