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民族声乐学科建设比作金字塔,“原生态”便是塔底塔座,将民族声乐发展比作长河,“原生态”便是源头活水,将民族声乐比作巨轮,“原生态”便是托起巨轮远航的大海。民族声乐与“原生态的”源流、根冠、鱼水情缘的血脉关系不容逾越、不容超脱、不容分割开裂,当然也不能等同合一和相互替代。
吴娜、吴彦凝、王庆爽等获奖和参赛歌手们的演唱应该肯定,所唱的近似西洋歌剧咏叹调的歌大而难,其技术水准很高,但因特色不鲜明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印象深的是那位着装简单的男歌手泽旺多吉《天路》的演唱,他唱出了幽远高飘深遂的意境,他声音质朴憨实,是天路之歌天籁之音。常思思因唱《玛依拉变奏曲》而给人印象也较深,原热情泼辣欢快的《玛依拉》增添了新的翅膀,花腔华彩的加入进一步喧染了气氛。民歌型歌手适合唱花腔,演唱民味足的花腔是民族声乐一条创新的路。
“原生态”以更为讲究、更为绚丽多彩的风姿展现赛场,以不可争辩的事实说明,它是一种艺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它是一种唱法,一种真音表达真情的唱法,他们的演唱是真实生活的映照。金奖得主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花咚咚姐》哪点儿不真、哪点儿不善、哪点儿不美,以真善美作为标准,各门类艺术和各种唱法都有可比性。他们又获得了最受观众喜欢的歌手特别奖。这说明广大观众与评委的审美观念趋向一致。纳西姐妹组合《饮酒歌》是一首叙事歌曲,双旋律的曲调此起彼伏层层叠起,给人意蕴深涵生活甜蜜的享受。有谁能把叙事歌写成复调?是她们的老祖母,听来与我国第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一样好听,一样织体丰富。新疆木卡姆组合是群体欢唱,那种炽烈燃烧般的情感及和声色彩扑面而来令人心动,感人动人是艺术的顶级标准,单纯技术、由法到法就法说法的脱离了艺术标准。那位唱《老鼠提亲》的阿鹏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他率真豪爽,他哭他笑都招人爱。他的演唱让笔者想起当年辅导《光棍哭妻》的一番情景,小伙子们哭嚎跌仰却唱出了人间最大的欢乐。山西歌手高宝利唱了《三天路程两天到》和二人台代表作《走西口》,他真声向上穿透的唱法是晋、陕高原的典型唱法。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可谓继承此种唱法。《走西口》有不少人改编和演唱,但有谁知悲剧喜演、悲歌欢唱的奥秘?那里的老百姓称民歌演唱为“穷欢乐”,“穷欢乐”是民歌传唱的命脉。与此相比我们民族声乐太显“贵族”、太显“庄重”,正因为如此远离了民味民风,我国民歌富有夸张幽默聪慧的品格,但民族声乐却没有钻进去学到手,不富有智慧、不具幽默不会成为歌唱大师。
“原生态”的唱法和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对唱、表演唱载歌载舞的群体欢唱是主要载体。遗撼的是当前的民族声乐几乎只剩下了独唱,这是造成单一、单调、贫乏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艺术形式比内容还重要,这话有理,演唱形式更新多变必然促使歌唱声音的发展变化。现在学生有一种观念,那就是独领风骚挣大钱,而这种浮华浮燥的情绪却来自学院“教学大师”们的灌输和许诺。出人意料的是流行组歌手的声音控制支配的能力大有提高,那种细腻婉转丝丝入扣的声音令人迷离忘返,这比民族唱法大声“满口灌”且一“灌”到底不是高明得多吗?更令人惊喜的是流行唱法更为贴近“原生态”,流行唱法中涌动着“民族性”的潮流,与其相比我们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却不鲜不显,这岂不怪哉?《很苦》《老树》《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山汉子》连同往届的《青高藏原》《山路十八弯》《天路》等民味十足,可称民族歌曲上乘经典之作,为何不在民族唱法中出现?词曲作者为什么不交给民族声乐的歌唱家们演唱?民族声乐该思考了。
民族民间音乐回归与复兴是民族声乐进一步定位、定向、确立教学体系的大好时机,客观形式逼着我们处理好学院与民间、基础与建筑、底蕴与升华等诸类关系。民族声乐有了发展,成就是肯定的,但没有达到“自成高格一体”的程度。民族声乐是什么或什么是、是不是的课题摆在了世人面前,民族声乐要问世、问路,不要闭门造车,民族声乐不能“数典忘祖”,不能搞“唯我独尊”,民族声乐要真切、地道、独特,不要不伦不类,民族声乐走在了十字路口,民族声乐有点尴尬!
■
吴娜、吴彦凝、王庆爽等获奖和参赛歌手们的演唱应该肯定,所唱的近似西洋歌剧咏叹调的歌大而难,其技术水准很高,但因特色不鲜明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印象深的是那位着装简单的男歌手泽旺多吉《天路》的演唱,他唱出了幽远高飘深遂的意境,他声音质朴憨实,是天路之歌天籁之音。常思思因唱《玛依拉变奏曲》而给人印象也较深,原热情泼辣欢快的《玛依拉》增添了新的翅膀,花腔华彩的加入进一步喧染了气氛。民歌型歌手适合唱花腔,演唱民味足的花腔是民族声乐一条创新的路。
“原生态”以更为讲究、更为绚丽多彩的风姿展现赛场,以不可争辩的事实说明,它是一种艺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它是一种唱法,一种真音表达真情的唱法,他们的演唱是真实生活的映照。金奖得主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花咚咚姐》哪点儿不真、哪点儿不善、哪点儿不美,以真善美作为标准,各门类艺术和各种唱法都有可比性。他们又获得了最受观众喜欢的歌手特别奖。这说明广大观众与评委的审美观念趋向一致。纳西姐妹组合《饮酒歌》是一首叙事歌曲,双旋律的曲调此起彼伏层层叠起,给人意蕴深涵生活甜蜜的享受。有谁能把叙事歌写成复调?是她们的老祖母,听来与我国第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一样好听,一样织体丰富。新疆木卡姆组合是群体欢唱,那种炽烈燃烧般的情感及和声色彩扑面而来令人心动,感人动人是艺术的顶级标准,单纯技术、由法到法就法说法的脱离了艺术标准。那位唱《老鼠提亲》的阿鹏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他率真豪爽,他哭他笑都招人爱。他的演唱让笔者想起当年辅导《光棍哭妻》的一番情景,小伙子们哭嚎跌仰却唱出了人间最大的欢乐。山西歌手高宝利唱了《三天路程两天到》和二人台代表作《走西口》,他真声向上穿透的唱法是晋、陕高原的典型唱法。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可谓继承此种唱法。《走西口》有不少人改编和演唱,但有谁知悲剧喜演、悲歌欢唱的奥秘?那里的老百姓称民歌演唱为“穷欢乐”,“穷欢乐”是民歌传唱的命脉。与此相比我们民族声乐太显“贵族”、太显“庄重”,正因为如此远离了民味民风,我国民歌富有夸张幽默聪慧的品格,但民族声乐却没有钻进去学到手,不富有智慧、不具幽默不会成为歌唱大师。
“原生态”的唱法和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对唱、表演唱载歌载舞的群体欢唱是主要载体。遗撼的是当前的民族声乐几乎只剩下了独唱,这是造成单一、单调、贫乏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艺术形式比内容还重要,这话有理,演唱形式更新多变必然促使歌唱声音的发展变化。现在学生有一种观念,那就是独领风骚挣大钱,而这种浮华浮燥的情绪却来自学院“教学大师”们的灌输和许诺。出人意料的是流行组歌手的声音控制支配的能力大有提高,那种细腻婉转丝丝入扣的声音令人迷离忘返,这比民族唱法大声“满口灌”且一“灌”到底不是高明得多吗?更令人惊喜的是流行唱法更为贴近“原生态”,流行唱法中涌动着“民族性”的潮流,与其相比我们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却不鲜不显,这岂不怪哉?《很苦》《老树》《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山汉子》连同往届的《青高藏原》《山路十八弯》《天路》等民味十足,可称民族歌曲上乘经典之作,为何不在民族唱法中出现?词曲作者为什么不交给民族声乐的歌唱家们演唱?民族声乐该思考了。
民族民间音乐回归与复兴是民族声乐进一步定位、定向、确立教学体系的大好时机,客观形式逼着我们处理好学院与民间、基础与建筑、底蕴与升华等诸类关系。民族声乐有了发展,成就是肯定的,但没有达到“自成高格一体”的程度。民族声乐是什么或什么是、是不是的课题摆在了世人面前,民族声乐要问世、问路,不要闭门造车,民族声乐不能“数典忘祖”,不能搞“唯我独尊”,民族声乐要真切、地道、独特,不要不伦不类,民族声乐走在了十字路口,民族声乐有点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