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德育“亮点”工程,以“亮点”为突破口,带动德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各学校在抓好日常工作同时突出“亮点”建设,做到主题明确,有推进方案,重开展过程,有工作成效。已初具特色的学校要不断深化内涵,尚未建立“亮点”的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抓准工作中心,尽快取得成效,在全区中形成“处处有德育,校校有亮点”的工作态势。
——摘自花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特色文化的建构,不能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育人。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下成长,是学校德育的一种高级形态。在花都区教育局“亮点”工程的指引下,各中小学通过环境的营造、课程实施、活动深化,以文化人,实现了个体生命与区域发展的共同超越。
环境浸润
学校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富有美感,充满育人意蕴的学校环境,是文化育人的基本条件。
邝维煜纪念中学就很善于在环境文化上做文章,别出心裁,做出特色。
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规范校园文化布局:“中华文化墙”大气磅礴,蕴涵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馨德垣”,修身立学,培育谦恭浩然之君子;“泰斗轩”、“心泉广场”、灯柱读书标语等,精思荟萃,处处巧妙地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师生在不经意间,就感受到一种熏陶、一种渗透,“润物细无声”。徜徉其间,学子们或促膝交流,或指点江山,更平添了几分诗意与灵性。
邝中的每个班都创设了鲜活的班文化,如特色鲜明的班徽,激励奋进的班歌,鼓舞士气的班训,令人雄心壮志的对联,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共同融合成高雅的学习乐园、文化乐土。
走进骏威小学,流连在童梦校园里,让人久久不忍离开。
根据“环境即课程,校园即课堂”的课程理念,学校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育人氛围,整个学校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楼梯文化”——楼梯两侧采用墙绘形式,画上孩子喜欢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走廊文化”——水管、横梁上都张贴了古诗、名人名言及诗人介绍的喷画;一楼“娃娃”书吧、二楼“城堡”书吧、三楼“书径”都充满了无限的童趣,成为孩子们课间喜欢驻足阅读的地方。
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开辟了“道德苑”,课间孩子们喜欢三五成群流连于此,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随时触摸中华经典,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设立感恩墙,征集感恩话语,引导孩子常以感恩之心为人处事;学校德育橱窗每月分主题展示孩子的作品,让他们随时发现爱、感受爱、表达爱。
骏威小学的班级同样是儿童梦想生长的沃土。每班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由师生、家长共同确定主题、口号、班歌和班级目标,征集班徽、班歌、班旗,一齐动手布置班容。为使班级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师生们通过讨论,形成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在创建过程中,班级特色不断凸显,成为学生飞扬个性、追求梦想、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
环境是育人的沃土,人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本身就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体现者和影响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决定了特色文化育人的最终效果。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云山中学倡导的是阳光德育。在张帜校长看来,只有老师心里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阳光德育才能有效。新官上任时的张帜点燃了服务教师,温暖教师人心的“三把火”:
“一把火”是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虽然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但为了让教师有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学校在负债的情况下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解决了教师最实际的困难。
“第二把火”是打磨地板。停放教师摩托车的地方铺设的是抛光砖,逢下雨时地面容易打滑,曾有老师在此摔得不轻。张帜校长知道后,请人对地面进行打磨,使之不再打滑。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却让教师体会到校长的心意。
“第三把火”是取消“指模式考勤”。 学校原来用电脑指模考勤机对教师进行考勤登记,表面上加强了考勤工作,但其实却有着不小的负面作用,因为这实际上是采用了一种简单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其效果值得商讨。教师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软性工作”,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教师出勤更要教师出力,电脑考勤看似严格其实弊端不少。取消这种考勤,改为值日领导登记方式后,教师的出勤率反而提高了。
“三把火”烧过,教师心里暖和了。心里暖和的老师又把温暖传导给学生,于是全校师生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云山中学不知何时形成了一个传统,从云山毕业的高一、高二学生,在高考放假期间,会一起回来看望自己的老师。他们还会找凳子,去老师上课的课室,听一听老师上的课。仿佛,要从那熟悉的课堂中,找回母亲般的温暖。
云山的学子真可爱,云山的学子也真幸运。身处阳光温暖的美丽校园,聆听可亲可敬老师的教诲,无疑可以享用终生。
课程实施
学校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是课程。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落实到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才能体现其独特性、稳定性与科学性。
步入新华第五小学,浓浓的墨香沁人心脾。在校门的设计上,以“篆、隶、楷、行、草”几种不同的书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字经》。“翰墨园”“博趣园”“惠风园”“洗砚池”,校园中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渗透着浓厚的书法艺术气息。
在“翰墨立品”理念的引领下,新华五小科学规划书道文化特色课程,积极落实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建立了“学科基础课程渗透—书道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拓展—环境课程融合”的课程体系,彰显了学校“练字练品,书道育人”的课程特色和教育特色。
——結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硬笔书写为主线,毛笔书写为深化,编写了校本书法教育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将书道育人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个体研修、说课、磨课等方法,加强书法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 ——开设书法校本课,每周一节。每天安排15分钟开展午间快乐习字。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书法培优班,由专业教师执教,逢周三、四放学后进行培训。
——成立书道文化课程教研小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全国最新的书法教学方法,立足本校扎实开展书道文化校本教研,从而提高了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新华五小采访期间,耳濡目染学校的“翰墨”文化,记者竟也产生了挥毫的冲动。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在记者手中,花都各中小学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一本比一本精彩:圆玄小学的《本善本色》,冠华小学的《我们的理想——国际皮具设计大师》,金华中学的《操与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和雅颂》……透过这些教材,这些学校建构的特色校园文化瞬时变得清晰起来。
活动深化
活动始终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进行特色文化的熏陶,能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中认同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品质。
在邝维煜纪念中学采访时,正逢学校社团开放时间,20多个学生社团成员正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不要小看他们,他们获奖可不少,“絮风”文学社曾获全国校园报刊评比二等奖,绯月动漫社获得了广州市动漫比赛一等奖,合唱队、舞蹈队屡获广州市艺术节一等奖,朗诵队在广州市首届和第二届中小学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均获奖,啦啦操队代表广州市参加全国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邝中学生的创新作品共取得10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精力有所宣泄,兴趣有所表现,个性有所发挥,特长有所拓展。除开社团,学校每年还会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文化节四大节活动,此外还有感恩人生、青春期教育、成人宣誓、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禁毒论坛、社会服务等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体验中逐步形成了明礼睿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如此,学校倡导的“以生为本,文化育人”特色文化便落到了实处。
北兴中学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为鼓励孩子上进,学校尝试开展了成功教育。为让成功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建设星光大道,悬挂学习成功学生的大幅肖像并附上励志话语;建设星级少年榜,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學生评为星级少年,公布上榜;建设电子屏,及时公布好人好事或师生获奖信息……
通过对学生榜样的宣传,让学困生也感受到追求并获得成功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从而唤醒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追随成功者的足迹,不断进步。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金华初中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创建了团队德育特色。为发挥特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学校开展了许多具有团队性质的德育活动。师生收获最大的当数2008年“当地震发生以后”系列活动,师生在哭泣中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关爱;而在团队拓展活动中,师生们明白了“做好自己的角色”的意义,明白了“共处与合作”的要领。活动中积淀着文化,其意义是多元而深远的。
在花都,富有特色的育人活动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校特色文化落地生根,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在花都采访的时时处处,记者都能感受到学校德育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花都德育工作者的实践表明,以文育人不是自动完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悟透学校特色文化内涵,通过环境的营造、活动的开展、课程的实施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必须是巧妙的、属人的、充满文化内涵的,而且,育人的过程本身也是培育、丰富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在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中,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会不断向“至善”前进,从而完成对自我的超越。而从学校及至区域的层面看,正是人的超越推动学校发展的超越,推动了区域发展的超越。
花都东北3公里处,有一闻名遐尔的菊花山。该山产异石,状如菊花,故得名菊花山。花县(花都区前身)也因此得名。这与记者想当然的,以为花都是因鲜花而得名的经验大相径庭。鲜花艳一时,石花存久远。愿花都的特色文化之花,如鲜花般芬芳,如石花般久远。
——摘自花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特色文化的建构,不能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育人。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下成长,是学校德育的一种高级形态。在花都区教育局“亮点”工程的指引下,各中小学通过环境的营造、课程实施、活动深化,以文化人,实现了个体生命与区域发展的共同超越。
环境浸润
学校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富有美感,充满育人意蕴的学校环境,是文化育人的基本条件。
邝维煜纪念中学就很善于在环境文化上做文章,别出心裁,做出特色。
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规范校园文化布局:“中华文化墙”大气磅礴,蕴涵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馨德垣”,修身立学,培育谦恭浩然之君子;“泰斗轩”、“心泉广场”、灯柱读书标语等,精思荟萃,处处巧妙地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师生在不经意间,就感受到一种熏陶、一种渗透,“润物细无声”。徜徉其间,学子们或促膝交流,或指点江山,更平添了几分诗意与灵性。
邝中的每个班都创设了鲜活的班文化,如特色鲜明的班徽,激励奋进的班歌,鼓舞士气的班训,令人雄心壮志的对联,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共同融合成高雅的学习乐园、文化乐土。
走进骏威小学,流连在童梦校园里,让人久久不忍离开。
根据“环境即课程,校园即课堂”的课程理念,学校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育人氛围,整个学校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楼梯文化”——楼梯两侧采用墙绘形式,画上孩子喜欢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走廊文化”——水管、横梁上都张贴了古诗、名人名言及诗人介绍的喷画;一楼“娃娃”书吧、二楼“城堡”书吧、三楼“书径”都充满了无限的童趣,成为孩子们课间喜欢驻足阅读的地方。
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开辟了“道德苑”,课间孩子们喜欢三五成群流连于此,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随时触摸中华经典,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设立感恩墙,征集感恩话语,引导孩子常以感恩之心为人处事;学校德育橱窗每月分主题展示孩子的作品,让他们随时发现爱、感受爱、表达爱。
骏威小学的班级同样是儿童梦想生长的沃土。每班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由师生、家长共同确定主题、口号、班歌和班级目标,征集班徽、班歌、班旗,一齐动手布置班容。为使班级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师生们通过讨论,形成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在创建过程中,班级特色不断凸显,成为学生飞扬个性、追求梦想、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
环境是育人的沃土,人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本身就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体现者和影响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决定了特色文化育人的最终效果。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云山中学倡导的是阳光德育。在张帜校长看来,只有老师心里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阳光德育才能有效。新官上任时的张帜点燃了服务教师,温暖教师人心的“三把火”:
“一把火”是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虽然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但为了让教师有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学校在负债的情况下贷款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解决了教师最实际的困难。
“第二把火”是打磨地板。停放教师摩托车的地方铺设的是抛光砖,逢下雨时地面容易打滑,曾有老师在此摔得不轻。张帜校长知道后,请人对地面进行打磨,使之不再打滑。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却让教师体会到校长的心意。
“第三把火”是取消“指模式考勤”。 学校原来用电脑指模考勤机对教师进行考勤登记,表面上加强了考勤工作,但其实却有着不小的负面作用,因为这实际上是采用了一种简单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其效果值得商讨。教师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软性工作”,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教师出勤更要教师出力,电脑考勤看似严格其实弊端不少。取消这种考勤,改为值日领导登记方式后,教师的出勤率反而提高了。
“三把火”烧过,教师心里暖和了。心里暖和的老师又把温暖传导给学生,于是全校师生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云山中学不知何时形成了一个传统,从云山毕业的高一、高二学生,在高考放假期间,会一起回来看望自己的老师。他们还会找凳子,去老师上课的课室,听一听老师上的课。仿佛,要从那熟悉的课堂中,找回母亲般的温暖。
云山的学子真可爱,云山的学子也真幸运。身处阳光温暖的美丽校园,聆听可亲可敬老师的教诲,无疑可以享用终生。
课程实施
学校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是课程。特色学校的创建必须落实到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才能体现其独特性、稳定性与科学性。
步入新华第五小学,浓浓的墨香沁人心脾。在校门的设计上,以“篆、隶、楷、行、草”几种不同的书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字经》。“翰墨园”“博趣园”“惠风园”“洗砚池”,校园中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渗透着浓厚的书法艺术气息。
在“翰墨立品”理念的引领下,新华五小科学规划书道文化特色课程,积极落实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建立了“学科基础课程渗透—书道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拓展—环境课程融合”的课程体系,彰显了学校“练字练品,书道育人”的课程特色和教育特色。
——結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硬笔书写为主线,毛笔书写为深化,编写了校本书法教育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将书道育人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个体研修、说课、磨课等方法,加强书法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 ——开设书法校本课,每周一节。每天安排15分钟开展午间快乐习字。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书法培优班,由专业教师执教,逢周三、四放学后进行培训。
——成立书道文化课程教研小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全国最新的书法教学方法,立足本校扎实开展书道文化校本教研,从而提高了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新华五小采访期间,耳濡目染学校的“翰墨”文化,记者竟也产生了挥毫的冲动。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在记者手中,花都各中小学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一本比一本精彩:圆玄小学的《本善本色》,冠华小学的《我们的理想——国际皮具设计大师》,金华中学的《操与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和雅颂》……透过这些教材,这些学校建构的特色校园文化瞬时变得清晰起来。
活动深化
活动始终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进行特色文化的熏陶,能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中认同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品质。
在邝维煜纪念中学采访时,正逢学校社团开放时间,20多个学生社团成员正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不要小看他们,他们获奖可不少,“絮风”文学社曾获全国校园报刊评比二等奖,绯月动漫社获得了广州市动漫比赛一等奖,合唱队、舞蹈队屡获广州市艺术节一等奖,朗诵队在广州市首届和第二届中小学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均获奖,啦啦操队代表广州市参加全国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邝中学生的创新作品共取得10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精力有所宣泄,兴趣有所表现,个性有所发挥,特长有所拓展。除开社团,学校每年还会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文化节四大节活动,此外还有感恩人生、青春期教育、成人宣誓、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禁毒论坛、社会服务等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体验中逐步形成了明礼睿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如此,学校倡导的“以生为本,文化育人”特色文化便落到了实处。
北兴中学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为鼓励孩子上进,学校尝试开展了成功教育。为让成功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建设星光大道,悬挂学习成功学生的大幅肖像并附上励志话语;建设星级少年榜,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學生评为星级少年,公布上榜;建设电子屏,及时公布好人好事或师生获奖信息……
通过对学生榜样的宣传,让学困生也感受到追求并获得成功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从而唤醒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追随成功者的足迹,不断进步。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金华初中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创建了团队德育特色。为发挥特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学校开展了许多具有团队性质的德育活动。师生收获最大的当数2008年“当地震发生以后”系列活动,师生在哭泣中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关爱;而在团队拓展活动中,师生们明白了“做好自己的角色”的意义,明白了“共处与合作”的要领。活动中积淀着文化,其意义是多元而深远的。
在花都,富有特色的育人活动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校特色文化落地生根,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在花都采访的时时处处,记者都能感受到学校德育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花都德育工作者的实践表明,以文育人不是自动完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悟透学校特色文化内涵,通过环境的营造、活动的开展、课程的实施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必须是巧妙的、属人的、充满文化内涵的,而且,育人的过程本身也是培育、丰富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在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中,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会不断向“至善”前进,从而完成对自我的超越。而从学校及至区域的层面看,正是人的超越推动学校发展的超越,推动了区域发展的超越。
花都东北3公里处,有一闻名遐尔的菊花山。该山产异石,状如菊花,故得名菊花山。花县(花都区前身)也因此得名。这与记者想当然的,以为花都是因鲜花而得名的经验大相径庭。鲜花艳一时,石花存久远。愿花都的特色文化之花,如鲜花般芬芳,如石花般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