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知识求创新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教改的方向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位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运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实践能力,使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素质。其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激励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死学”变为“活学活用”,并具有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更好地使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一、深入钻研教材,科学运用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了解课文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新知识的联系点,积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一个正确的领航人,从而把握教材实质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积极使学生抓住知识重点、要点,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来掌握知识,不能让学生感到重复无味。例如:可采用填空、连线、口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设计作业时内容要精。形式要活,侧重打好基础。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发展个性。需要写时让学生去写,需要阐述时让学生阐述,以达到运用目的。比如:生字、词语的记忆可采取书写记忆,一些连线题、选择题等只需要理解运用的就尽量口述,这样既减少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探索新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由于心智、生理还不成熟,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取决于对老师的“感觉”。因此,教师不能为了教而教,而应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如果整个课堂始终都是教师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参与,其结果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当然不会喜欢上课。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的“乐学”、“爱学”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会知识,在枯燥的练习中,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三、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要善于设计悬念,激励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要善于提出更新的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保护环境的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措施。比如:怎样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同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育学生可以对教材大胆质疑。主动评价,阐述异议,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人,自读、自疑、自悟的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兴趣习惯、意志品格的主动发展。
  
  四、注重实践
  
  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更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是灵活地运用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可以先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再结合一些例句,让学生练习造句,即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又加强了词语的运用用能力。学习介绍人物肖像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人物的外貌仿照描写,这样就可使课本内容和写作的联系更加紧密,更能起到学以致用。
  总之,课程的改革,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使学生有所提高,更能融会贯通。
其他文献
近日有幸聆听了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顾沛教授关于数学文化的一堂公开课,受益匪浅。数学文化从狭义方面来理解就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是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既然数学文化有这么高的研究价值,那么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哪些较为深刻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资源整合,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兴趣的激发与引导同样重要。作为师者,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  一是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作为基础教育的教材编排,其编排体系本就遵循着学生的发展规律,但由于南北地域不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就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教师如何依据课标实施教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这些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导入新课做起。精心设计好每节历史课的“导语”,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趣味导入中饱含学习激情,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首要环节。  一、
本文在厌氧反应器探究了超声破解对生物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能促进生物酶强化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且最佳的超声能量密度为0.9kW/L,相应的VF